撰文丨邢穎 編輯丨鄒春霞
「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國史。」
屹立於南京紫金山的中山陵,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長眠之地。
今天(10月31日)早上9時20分左右,在南京的綿綿秋雨中,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中山陵拜謁。
這是她就任中國國民黨主席後,第一次率團訪問大陸。
在本次洪秀柱訪問大陸之前,曾有3位國民黨時任主席來訪,他們是連戰、吳伯雄、朱立倫。無一例外的是,拜謁中山陵是歷任國民黨主席訪陸的「規定動作」。
3任主席親臨謁陵
中山陵如一部民國史書,記載著孫中山從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打開中國進步的閘門,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到帶著革命事業未竟的遺憾逝世的光輝歲月。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到中山陵親臨拜謁,是歷任國民黨主席對孫中山最好的緬懷與紀念,他們受到的接待規格和謁陵儀式基本一致。
連戰是兩岸分隔以來第一位親臨謁陵的中國國民黨主席。2005年4月27日,見證70多載滄桑歲月的中山陵,特意開啟中門迎接來此拜謁的中國國民黨主席。
連戰一行穿過上刻孫中山手書「博愛」二字的牌坊,踏上墓道,來到陵墓的正門,門楣上有孫中山「天下為公」的墨跡,穿過陵門便到了碑亭,亭內矗立著刻有「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於此」的大石碑。從碑亭繼續拾級而上來到祭堂。當日上午9時20分左右,祭祀典禮在此舉行。
面對孫中山大理石坐像,連戰和訪問團全體成員肅然而立。司儀宣布祭祀典禮開始後,連戰作為主祭人向孫中山坐像敬獻花環,花環兩側花籃的絲帶上寫著「總理孫中山先生靈鑒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暨全體同志敬獻」字樣。獻花畢,訪問團成員向孫中山坐像三鞠躬。司儀宣讀《祭告總理文》,祭文歌頌了孫中山的豐功偉績和高風亮節,結尾稱「共赴振興,再造中華」。祭文宣讀完畢,訪問團成員默念一分鐘,隨後依次進入墓室,憑弔孫中山棺槨。從祭堂出來後,連戰題詞「中山美陵」,以志紀念。謁陵儀式結束以後,連戰還在博愛廣場發表了拜祭感言。
繼連戰後,吳伯雄成為第二位訪問大陸的國民黨主席。2008年5月27日上午,吳伯雄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來中山陵拜謁。同連戰一樣,吳伯雄受到中山陵的最高規格接待,即從書有「天下為公」的陵門中間正門進入。不僅如此,吳伯雄一行的參觀路線和祭拜程序也與連戰來時大致相同。拜謁完畢後,吳伯雄也揮毫留墨並在博愛廣場發表簡短講話。
今日洪秀柱的到來,是第三次國民黨主席來到南京拜謁中山陵。據現場景區工作人員介紹,洪秀柱的謁陵儀式將與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吳伯雄的謁陵儀式基本一致。
地位等同於中山陵的碧雲寺
在開頭,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提到,目前一共有4位國民黨主席率團訪問大陸。但剛剛提到了其中3位到中山陵拜謁。那剩下的一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呢?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因患肝癌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在社會各界舉行了隆重的公祭之後,當年4月2日,他的靈柩(遺體經法國醫師處理)送至北京西山碧雲寺金剛寶座塔內暫厝。
因孫先生有遺願:「吾死之後,可葬於南京紫金山麓」,從1925年4月18日開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在上海成立葬事籌備處,經過實地勘察後於4月23日議決,以南京紫金山之中茅山南坡為墓址。
1926年6月,中山陵開工修建。1929年春,陵墓竣工;同年5月26日,孫先生靈柩由北平南移。6月1日,中山先生的遺體於南京中山陵奉安禮成。
移靈前,宋慶齡及親屬在碧雲寺為孫先生斂服,遺體由楠木棺移入銅棺。更換下的先生衣帽,被放回原殮的楠木棺中,封入金剛寶座塔石塔內。
因此,香山碧雲寺和中山陵一樣有重要意義。無怪乎,在朱立倫2015年5月4日拜謁香山碧雲寺中山先生衣冠冢之前,時任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吳伯雄也都曾到香山拜謁過中山先生。
國民黨的謁陵情結
連戰、吳伯雄和洪秀柱均將南京作為其大陸之行的第一站,在此完成拜謁中山陵的「規定動作」後方才飛赴他處。為什麼會這樣安排呢?
我們能從他們抵達南京時的講話窺見一二。
2005年4月26日,連戰從台北出發抵達「和平之旅」的第一站南京並在機場發表演講,他說:「對中國國民黨來講,南京是一個具有歷史連接、感情連接的地方……就歷史來講,南京曾經是國民政府的所在地,『國父』以及創黨總理中山先生的陵寢的所在地,今天本人能夠率同所有中國國民黨工作的同仁,大家一起來到南京,向中山先生來致上最高的敬意,我深深地感到此行真是難能可貴。」
昨日(10月30日),洪秀柱抵達首站南京,在與江蘇省委書記會面時,她說:「南京對中國國民黨來說有著特殊的感情和意義,我們明天還要拜謁中山陵,緬懷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功績。」
資料丨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中國台灣網 現代快報 新華日報 搜狐網 觀察者網等
校對 |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