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比拼砸錢「催生」恐難見效專家:選舉政見 易淪為空口支票

台海網11月2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吳生林 文/網路圖)台灣選舉進入短兵相接階段,近日,為了「催生」政策,藍綠候選人韓國瑜與蔡英文較勁激烈。

韓國瑜陣營推出「666政見」,喊出一次性生育津貼,「0到6歲台當局幫忙養」。蔡英文不甘落後,也加碼承諾申領生育津貼從當前「0至4歲」延長至「0至6歲」。

對此,台當局前「衛生署長」、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楊志良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台灣經濟持續低迷,當局無法增加財政收入,選舉政見恐淪為「空口支票」,再加上低薪與高房價的關鍵原因,普通民眾還是不敢生、不願生。

出生率全球倒數第一 人口死亡數首超出生數

就在蔡英文跟進韓國瑜育兒政策之際,台灣「國發會」公布資料顯示,2018年台灣新生兒總數只剩18.16萬人,創8年來新低。「世界人口綜述」網站日前列出2019年出生率排名,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中,台灣排名「全球倒數第一」。

楊志良接受導報記者採訪表示,台灣不僅人口出生率全球倒數第一,按台當局公布的數據推估,今年台灣死亡人數將首超出生人數。「這意味著台灣從今年起進入人口負增長期,這是非常嚴重的危機。」「台灣社會出現『四不一沒有』現象,即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年輕人覺得沒前景。」楊志良認為,新生兒總數銳減與適齡人群「不婚」「不生」緊密相關。

台當局「內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台灣全年結婚對數只剩13.5萬對,而20歲到40歲青壯年未婚的,高達442萬人,40歲以上還沒有結婚的多達百萬人。

在上世紀50年代,台灣曾是世界生育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但2003年總生育率跌至1.23,突破總生育率1.3的超低生育率門檻,此後一直在世界最低生育率之列。2018年台灣總生育率只有1.07,世界平均水平約為2.4,而維持世代更替平衡的生育率約為2.2。「1.07的生育率,意味著平均而言,台灣一個婦女只生一個小孩;而要維持世代更替平衡,一個婦女生育2個小孩才夠。」楊志良說,按台灣目前生育率計算,每隔一代(20年至25年),新生兒總數將減少一半。

「2300萬」將成絕響 勞動力不足,只能開放「外勞」

民眾如此「不願生」,對台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台灣「國發會」預測,2060年全台總人口只剩1700萬多人,比現在減少24.2%,屆時「台灣2300萬人」的口號將成絕響。

楊志良表示,少子化導致台灣人口減少,社會嚴重老齡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是扼殺經濟成長、養老長照負擔嚴重等一系列問題。「人口紅利」是產業發展的子彈、經濟成長的動能。楊志良認為,1960年代到1990年代,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快速的經濟成長離不開當時的人口紅利。「可是現在,台灣每年只有18萬青壯年進入勞動力市場,勞動力人口嚴重不足,所以台灣在照顧老人方面只有開放菲佣、印尼佣,建築方面則向泰國、越南勞工開放。」

事實上,台當局「內政部」統計顯示,早在2015年,「工作人口」剛好達頂點;2017年2月,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數首次超越14歲以下的人口數,台灣正式進入高齡化社會!

關於少子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台灣各界早就意識到。為應對少子化危機,台當局2010年提出「孩子,是我們最好的傳家寶」的口號;2011年,馬英九就要求台當局把解決少子化問題提升至「國安」層級。蔡英文上台後,2017年4月,台當局宣布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全力「催生」。之後又推出系列「育兒津貼」、「托兒補助」等政策。比如,但凡家中有0到4歲幼兒,家長每月可以向台當局拿到2500元(新台幣,下同)的育兒津貼。

此外,為搶救生育率,台灣各縣市政府也拿出專項預算,拚命砸錢「催生」。比如,桃園市除發放每胎3萬元的生育津貼,也發放0歲到3歲、每人每月3000元的育兒津貼;台中市「托育一條龍」政策,則給0歲到2歲幼兒家長托育補助2500元到6000元。

政見易淪為空頭支票 「催生」很難達到效果

面對2020年「大選」,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在參加國民黨內初選時,率先提出「0-6歲小孩由台當局供養」的政見。未料選戰打到現在,韓國瑜與蔡英文「從善如流」。

韓陣營推出「666政見」,喊出一次性生育津貼,第一胎補助3萬元,第二胎補助6萬元,每年再補助6萬元養育費直到6歲,「0到6歲台當局幫忙養」估計每年需再增加570億經費。韓國瑜喊話,自己若當選,明年5月20日就職後就會實施。

蔡英文見狀,也加碼承諾申領生育津貼從當前「0至4歲」延長至「0至6歲」,而且申領金額從每月2500元增加到每月5000元。

韓蔡比拼砸錢「催生」,引發島內媒體高度聚焦與質疑。

楊志良說,民眾不敢生的主要原因是普遍低薪與相對高企的房價。「台當局統計數據顯示,30歲以下就業人口中有60%月薪不到3萬。這麼低的收入,誰敢生?怎麼養孩子?」相對高房價低收入,這些補助就算能兌現,也只是杯水車薪,「何況所謂政見根本難兌現」。

他先算了一筆賬。按每年18萬新生兒,每月育兒津貼2500元,一年下來就要54億;按「0-6歲」的幼兒家長全都申領,一年就是324億;如果以蔡英文承諾的每月5000元計算,一年就要花費將近650億。「再加上蔡英文承諾的增加勞保基金、高鐵延伸等項目,動不動就要數百億上千億,錢從哪裡來。」

楊志良說,台灣現在經濟持續低迷,增加稅收難度非常大。「在沒有增加財政收入的情況下,錢難道會從天上掉下來?」

「就算有錢,按一般程序,也要先經『立法院』通過預算才能花出去。蔡英文或韓國瑜能保證自己所在的政黨明年選舉在『立法院』過半?如果無法過半,預算通不過,這錢根本花不了。」楊志良認為,目前這種比拼砸錢很容易淪為口頭支票。「沒有正式預算案,沒有整體配套規劃,年輕人收入無法提高,所謂0-6歲由台當局供養的口號,只能是畫大餅、騙選票的選舉老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