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君主為何主動放棄王位?除了不愛江山愛美人,還有著這些故事

如果你對世界上的各種君主政體的歷史有所了解,那麼你就會知道,傳統上只有一種方式可以讓君主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被人抬出去。那些幸運的人是自然死亡,也有少數君主是在戰鬥中死去,也有更多的人是死於刺客的利刃。雖然世襲君主制通常實行終身制,但偶爾也會有在位的國王和王后自願退位。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作為國家的元首,根據國家的不同,教會和國家的元首是一項繁重的工作,充滿了普通人可能不願忍受的繁重職責。雖然自願退位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仍然是一個令人驚訝的行為,有時也會是由一個醜聞事件引發的。所以,放棄自己的王位從來都不是一個自己就能決定的選擇,因為數百萬人的命運,可能就取決於這次政權的更迭。

以下這些內容,便是放棄王位的君主的故事,以及他們放棄這一切的原因。

蘇丹穆拉德二世離開了奧斯曼帝國的王位,直到他的兒子把他拉了回來

奧斯曼帝國的蘇丹穆拉德二世於1444年辭職,將權力移交給他的兒子默罕默德二世。今天的學者們認為,他的自願退位可能是因為他想幫助建立一個和平的權力連續性,而不是通常伴隨著奧斯曼領導層變化的王朝鬥爭。也有可能穆拉德二世只是需要在23年的戰鬥中休息一下,以保護帝國免受內外威脅。他還(事實證明是錯誤的)認為,在與波蘭和匈牙利國王拉迪斯瓦夫三世簽署和平條約後,他已經與歐洲列強達成了和解。

不過不管是什麼原因,穆拉德退休不到一年。拉迪斯瓦夫就打破了和平條約,帶領多國部隊進入奧斯曼人控制的保加利亞,意圖將奧斯曼人完全驅逐出歐洲。在奧斯曼貴族的支持下,默罕默德請他經驗豐富的父親回來帶領軍隊對抗十字軍。而當穆拉德拒絕時,穆罕默德回信說:「如果你是蘇丹,那麼請指揮你的軍隊。如果我是蘇丹,我命令你指揮我的軍隊。」

於是穆拉德很不情願地返回並指揮奧斯曼軍隊,在瓦爾納戰役中擊敗了入侵者。1446年,他正式恢復了蘇丹地位,又統治了5年。1451年他去世後,默罕默德二世再次掌權。如今經驗更加豐富的穆罕默德,直接開始計劃征服君士坦丁堡,並於兩年後完成。

日本明仁天皇以年老為由退位

日本明仁天皇的辭職是現代君主退位的一個例子,比西班牙的胡安·卡洛斯一世國王的退位醜聞少得多,但仍然具有歷史意義。2019年,當時85歲的明仁天皇以年事已高和健康狀況惡化為由,請求日本政府允許他辭職。

政府批准了這個名義上的元首的請求,於是他成為了200年來第一位從寶座上走下來的日本天皇。他的兒子德仁親王繼位,成為日本第126位君主。

在退位時,明仁天皇向日本人民發表講話說:

今天,我將完成我作為天皇的職責。我對安倍首相作為日本人民的代表剛才所作的講話,深表讚賞。

即位30年來,我懷著對日本國民的信任和尊重,履行了天皇的職責,這是我的幸運。

戴克里先將羅馬帝國從崩潰中拯救出來,然後退休在他的花園裡閑逛

公元303年,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在訪問羅馬時突然「病得很重」,而當時正好是他登基20周年。雖然很可能是中風,但無論疾病是什麼,戴克里先都已經決定退休,回到他家鄉斯普利特(今克羅埃西亞境內)的堡壘般的宮殿里。

到他自願退位的時候,戴克里先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據說他是一個被解放的奴隸的兒子,在軍隊中得到了晉陞,於公元284年成為皇帝。當他登上王位時,他意識到羅馬帝國已經變得太大太笨重,一個人無法進行統治,所以他把它分成兩半,自己統治東部地區(然後又把帝國分成了四份)。分裂的帝國帶來了領土和軍隊的穩定,遏制了威脅到帝國瓦解的所謂三世紀危機,並將帝國的存在延長了近兩個多世紀。

考慮到這些成就,戴克里先可能只是需要休息一下。在退居花園後,他的同黨統治者馬克西米利安又要求他重新掌權。據說戴克里先回答說:「如果你把我親手種的捲心菜,給你們現在的皇帝看,他絕不敢同意我捨棄和平與快樂,再次捲入政治風暴之中。」

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因痛風病致殘,隱居修道院

公元1556年8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自願放棄了他的最後一個頭銜,因為這位荷蘭、波西米亞、匈牙利、那不勒斯、西西里和撒丁島的皇帝和統治者,多年來一直飽受健康問題的困擾。其中包括給他帶來極度痛苦的痛風、失眠和嚴重的抑鬱症

這位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於1554年首次將帝國的日常運營移交給了他的兄弟費迪南德。接下來,他在1555年把荷蘭給了他的兒子西班牙的菲利普,接著是西班牙,西班牙在美洲的領土,最後是神聖羅馬帝國本身。

查爾斯五世辭職後,在修道院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度過了餘生,在那裡他很喜歡園藝和獵鴿。

愛德華八世選擇了愛情,而不是王位

1936年,英國君主還是英國國教的領袖。而且當時的傳統規定,君主不能與離過婚的人結婚。這對威爾士王子愛德華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年他的父親喬治五世去世,他很快就成為了愛德華八世,不過當時他正在和他的美國「情婦」沃利斯·辛普森談戀愛。

愛德華提出了一個變通方案,允許沃利斯嫁給他,並保留康沃爾公爵夫人的身份。當英國議會拒絕時,愛德華為了這位「我愛的女人」選擇了放棄王位,正如他在全國講話中所說的那樣。後來,王位傳給了他的弟弟阿爾伯特,他就是喬治六世

在愛德華的餘生中,他與王室的關係一直充滿矛盾和衝突。太后也從未原諒辛普森將王位強加給阿爾伯特的行為,因為她認為,二戰期間的艱巨統治任務,縮短了阿爾伯特的壽命。

隨著他的退位,愛德華的決定對歷史產生了重大的連鎖反應,王位繼承權轉移到了喬治六世,他的女兒伊麗莎白將繼續統治70年。如果愛德華繼續當國王並且有了自己的孩子,那麼伊麗莎白也將繼續是公主。(不過如果她的叔叔沒有孩子,那麼王位還是會傳給她。)

拜占庭皇帝猶斯丁二世精神錯亂,因此放棄了王位

公元574年,拜占庭皇帝猶斯丁二世主動退位時,這位皇帝已經「精神錯亂」了好幾個月。包括隨機攻擊他的隨從,發出動物的聲音,以及間歇性的自殘。

雖然這位皇帝也有清醒的時候,但他知道自己已經站不住腳了,於是在那一年選擇了退位,並任命了一位名叫提比略的將軍作為他的繼任者。

然而,我們很難確切地知道猶斯丁二世的精神疾病到底是什麼。以弗所的約翰(John of Ephesus)撰寫了對這種癥狀的描述,他是猶斯丁二世在位期間,迫害的一論派基督教教派的成員。有可能約翰的敘述是為了警示未來的統治者,他們可能也會迫害這個教派。例如,約翰解釋說,猶斯丁二世的精神狀況,始於一個「邪惡的天使」進入他的頭腦。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在醜聞中下台,因奢侈游非洲獵殺大象

眾所周知,現代君主也會主動離開自己的王位。由於大多數現代君主都不是政府首腦,因此他們的辭職風險沒有那麼高,但他們的辭職仍然可能是因為非常嚴重的醜聞。

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於2014年辭職,他自1975年以來一直統治西班牙,並領導該國度過了後佛朗哥時代。胡安·卡洛斯辭職有幾個醜聞:他的女婿Iñaki Urdangarín因腐敗而受審,此前他被指控經營欺詐慈善機構,胡安·卡洛斯與之有牽連;胡安·卡洛斯被指控挪用政府的公款;以及2014年西班牙金融危機期間引發爭議的獵象之旅。

伊凡雷帝短暫地「辭職」,然後改變主意回來了

這個退位的例子,完全有可能不像這篇文章里的其他幾個例子那麼真誠。1594年12月3日,沙皇伊凡四世,或稱「伊凡雷帝」,離開首都莫斯科前往亞歷山德羅瓦·斯洛博達城朝聖,並通知波雅爾(組成他的政府的貴族)他要辭職。他說自己已經受夠了波雅爾們的貪污和叛國。

波雅爾們意識到,莫斯科市民可能會在沒有他們的領袖的情況下起義,所以他們派了一名使者去找伊凡,並說服他回來。伊凡同意了,條件是允許他單方面處決背信棄義的波雅爾。很快,伊凡回國後,就對他認為不忠的波雅爾家族進行了清洗。

雖然今天一些學者認為,伊凡雷帝的「自願退位」是一種有計劃的奪權行為,但也有人推測這一事件可能是由於沙皇未確診的精神疾病造成的。

教皇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問題和高齡而辭職

梵蒂岡是羅馬天主教堂的所在地,但它也是一個主權國家。教會的首腦,教皇,被認為是國家元首和絕對君主,儘管是一個非常小的國家裡的君主制:梵蒂岡城的面積只有0.17平方英里,大約是紐約中央公園的七分之一。

雖然教皇職位是通過選舉產生的,並不是一出生就繼承的,但教皇通常在當選後仍會任職一輩子。但在2013年,教皇本篤十六世打破傳統,決定辭職。本篤十六世生於1927年,他聲稱自己辭職是因為年齡和健康狀況下降。

他是自1415年格列高利十二世以來,第一位這樣做的教皇。但是,由於他的退位發生在梵蒂岡泄密醜聞爆發後不久,因此一些觀察家猜測他也是想避免被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