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記者 戴岳
隨著上市銀行2021年年報的公布,大家比較關注的銀行信用卡成績單也逐漸揭曉。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消費需求回暖帶動信用卡需求量提升,去年信用卡發卡量已經在緩慢提升。工商銀行發卡量遙遙領先,招商銀行依舊「霸佔」信用卡消費額「老大哥」的位置……在當前信用卡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市場的競爭中,聚焦優質消費客群、提高信用卡准入門檻成了不少銀行的選擇。
那麼,去年各銀行在信用卡方面表現如何?誰又更勝一籌?
工商銀行發卡最多
發卡規模是衡量信用卡業務的重要指標之一。
經濟導報記者統計了6家國有大行和9家股份行的信用卡使用情況,在累計發卡量方面,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發卡量破億張。
工商銀行累計發卡量依舊位列各大銀行之首。其年報顯示,2021年末,銀行卡發卡量11.69億張,比上年末增加4170萬張,其中借記卡10.06億張,信用卡1.63億張。工商銀行信用卡數量的增長幅度(1.87%)放緩,位於各銀行之後。
在股份制銀行中,招商銀行以10241.6萬張發卡量位居首位,中信銀行以10132.39萬張發卡量緊隨其後。
累計發卡量增速最快的是渤海銀行,增速為69.47%,它的發卡量在15家銀行中較低,為0.09億張。
從發卡量增長率來看,15家銀行發卡量增速普遍放緩,大部分未超10%。渤海銀行、恆豐銀行、郵儲銀行3家銀行增速超過10%,招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浙商銀行、工商銀行都沒超過3%。
招商銀行消費額度最大
從信用卡消費金額看,招商銀行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名,是15家銀行中唯一超過4萬億的銀行。
「招商銀行信用卡確實使用感受比較好,有很多優惠活動,之前周三不少商戶有使用招行信用卡消費半價的活動,現在又有一個天天5折活動,很划算。」一位招商銀行信用卡用戶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此外,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信用卡消費金額介於3萬億至4萬億之間,工商銀行信用卡消費金額介於2萬億至3萬億之間,信用卡消費金額2萬億之下的有中國銀行、郵儲銀行、浙商銀行。
值得注意的是,恆豐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金額增速第一,為實現53.08%,這與其信用卡發卡量快速增長不無關係。
與此同時,民生銀行、中信銀行和郵儲銀行的信用卡消費金額實現了超過14%的增長。本身信用卡消費金額基數頗高的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增速也較快,分別為9.73%、9.8%。
建設銀行透支餘額最多
從信用卡透支餘額方面看,建設銀行最多,為8962.22億元,遙遙領先其他國有五大行,連續5年穩坐行業第一的「寶座」。2021年,建設銀行發卡量為1.47億元,僅次於工商銀行。
與建設銀行一樣,信用卡透支餘額突破8000億元的還有招商銀行,為8403.01億元。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招商銀行在分期推廣上也很活躍。打開招商銀行信用卡App,「分期手續費5折優惠」的彈窗即映入眼帘。
同時,信用卡透支餘額增速方面,郵儲銀行較上年增長20.9%,農業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均實現兩位數增長。農業銀行信用卡透支額近年來確實增長較快,從2018年的3807.19億增加至6267.83億,四年增加近2500億元。
優化信用卡客群結構
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大部分銀行不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不良貸款餘額基本呈現上漲態勢。從已披露的不良率來看,民生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2021年信用卡不良率出現下降。可見,銀行強化了持卡客群的精細化運營,進一步加大力度來管理信用卡風險。
當前信用卡從增量市場逐步轉向了存量市場,而轉型的難點在於如何激活存量用戶,精細化運營成為各發卡行的發力點。從2021年銀行信用卡的布局看,年輕客群和「新市民」群體成為銀行發力的重點之一。
光大銀行副行長齊曄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新引入客戶中優質客戶佔比65%,較年初顯著提升,線上交易量同比增長超40%,「我行進一步聚焦優質消費客群,迭代升級重點產品,完善線上互聯網平台和線下消費場景的用卡環境,提升獲客、活客質效。」
與此同時,各家銀行持續強化信用卡與客群的連接,激活信用卡存量市場。隨著存量競爭加劇,挖掘存量用戶,優化客群結構成為了信用卡業務轉型的關鍵。
「目前已對信用卡客群質量進行大幅調整。」招商銀行副行長汪建中在業績會上表示,招商銀行對一部分客群實行低價政策,利率從6%到9%不等,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工商銀行在年報中稱,加快工銀e生活平台建設,推進「信用卡+數字人民幣」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