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為「台灣恐怖電影天花板」,入圍2022年金馬獎13項大獎的《咒》,靈感來自2005年在高雄發生的真實事件(張喆崴、柯孟融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
《咒》(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講述女主角李若男(蔡亘晏 飾,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因為六年前誤觸宗教禁忌,除了接觸、知曉此事的人皆死於非命外,她也因此精神失常,在生下男友阿東(林敬倫 飾)的遺腹女朵朵(黃歆庭 飾,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後,被判決喪失監護權,由寄養家庭的謝啟明(高英軒 飾,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中途照顧。
《咒》的故事就從六年後若男精神狀態恢復正常,將朵朵接回到自己身邊卻開始一連串怪事,繼而帶領觀眾回到那個禁忌的由來。
電影一開頭,若男以第一人稱拍攝的方式詢問觀者:「你相信祝福嗎?」
你相信嗎?
我是相信的,所以即便是不熟的社交朋友,在對方生日那天我仍是會送上文字祝福。
「人的意識能控制世間所有事物」,若男以摩天輪、列車行進方向來告訴觀眾這件事。
這個視覺暫留的現象卻因為你不由自主地跟著她的陳述而產生行動,包含那八字咒語也默默地在心裡默讀。
這也是為什麼當《咒》後面的劇情翻轉,讓許多觀眾都因此給了負評,原來劇情一開始的「祝福與意念」到最後發現其實是「詛咒與意念」,人們原本發自內心想給予的祝福到頭來成為一種詛咒自己,如何不在當下咒罵一番?善心頓時轉為惡罵,也不過就是人性。
我們常說「吸引力法則」可以帶來財富、健康、愛情…等等美好的人事物,這與意念有關,但也常忽略不好的意念也會帶來吸引力,誠如觀眾跟著唸的那八字咒語。
雖然《咒》以「偽紀錄片」形式展現,不免會有大量的自拍畫面,可是每每危機時刻還不忘拍攝,這種不合邏輯的舉動難免會讓人齣戲。
進片尾字幕時,看到《咒》是導演柯孟融(入圍第59屆金馬獎最佳導演),回想這部電影確實也是以親情的角度來陳述,可惜營造恐怖氛圍企圖成為「台灣影史最強恐怖片」的心蓋過了原本可以很動人的親情那塊,唯一讓我在恐懼的縫隙中感受到親情的反而是謝啟明因為不孕卻在朵朵的一聲聲爸爸中體會到為人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