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會議第一天,5個細節耐人尋味,美國已經暴露了自己的心虛

千呼萬喚始出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時隔3年終於召開線下會議了。此時此刻,為期兩天的會議已經進行了一半,而這5個細節卻耐人尋味。

細節一,這是多國領導人在短短兩周內,第三次見面了。

此次APEC會議在泰國曼谷舉行,緊接在東盟峰會G20峰會之後,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壓軸戲」。三場峰會在東南亞相繼召開,給很多國家創造了緊密溝通的機會,這在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是十分難得的現象。

對不少人而言,這是大家在兩周內第三次面對面會晤了,這當然有助於各國增進信任、加強了解,以及深化合作

從另一個角度看,倘若哪個國家有資格連續參加這三場峰會,那麼該國大概率是或有潛力成為世界多極化力量中的一極,至少在亞太地區擁有一定的影響力。

細節二,美國副總統的行程安排不簡單,拜登政府野心不小。

由於美總統拜登要返回白宮參加他孫女的婚禮,所以此次率領美國代表團前往泰國曼谷參加APEC會議的是副總統哈里斯,後者在會議結束後還打算前往菲律賓。

據白宮方面透露,哈里斯將「歷史性」地訪問菲律賓西南端的巴拉望島,她將成為有史以來訪問該島的美國最高級別官員。至於這個島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毗鄰南海,二是可遙望南沙群島

鑒於菲律賓國防部在日前剛剛發布聲明稱,美國將根據和菲律賓簽署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斥資6500萬美元在菲3座軍事基地內建設訓練和倉庫等設施,足可見華盛頓或有蓄意加劇南海緊張局勢的心思

細節三,究竟是「印太」還是「亞太」,美國有著自己的堅持。

在會議正式開幕前,哈里斯先會見了一些商界領袖,她強調「美國對印太地區有著持久的經濟承諾」,「美國是一個驕傲的太平洋大國」,且美國稱其存在的安全聯盟是亞洲得以更加繁榮。

不難看出,華盛頓的「驕傲」刻在了骨子裡,拜登政府為了推進其所謂的「印太戰略」,甚至在APEC會議期間都堅持使用「印太」一詞,而不願意提及人們非常熟悉且經常使用的地緣政治概念——「亞太」。

為什麼要刻意強調「印太」?

原因很簡單,美國希望突出這一僅涵蓋亞太部分地區的新概念,來達到排擠部分國家、實現美國主導的目的。換言之,美國只不過是打著一個漂亮的幌子,其正是想法是通過小圈子來維持霸權、打壓競爭對手

別忘了,拜登政府在今年年初剛剛推出了所謂的「印太經濟框架」,哈里斯直言該組織就是為了對抗部分國家在亞太地區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可謂是「圖窮匕見」

細節四,美國承諾得越多,越是暴露了華盛頓的心虛。

哈里斯還強調了一些事情,比如她說「美國會留下來」,並打算深化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參與,而該地區沒有比美國更好的經濟夥伴,且美國將加強保護自由市場、維護國際經濟規則。

說了這麼多,反而暴露了拜登政府的心虛,否則為什麼要強調美國不會離開亞太呢?恰恰是因為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不斷衰退,才會讓其他國家產生疑慮。

關鍵在於,美國不斷承諾要對該地區加強投資,這本就是一種拉攏的手段,不單單是為了收穫經濟利益、維持美國的影響力,更是為了給美國逼迫他國「選邊站」增加籌碼

有意思的是,哈里斯竟然還聲稱美國要保護自由市場、維護國際經濟規則,難道她不知道,「逆全球化」的最大推手就是美國政府嗎?拜登繼承了不少特朗普時代的措施,後者恰恰破壞了國際公平、損害了市場環境。

細節五,本次會議的不確定性還有很多,尤其是最後的聯合聲明。

眾所周知,此前剛剛落幕的G20峰會一樣,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沒有親自出席本次APEC會議。毫無疑問,這是受到了俄烏戰局的影響,而俄烏衝突也影響了G20峰會和APEC會議。

最大的影響,就是給峰會最終產生聯合聲明的環節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G20 峰會雖然達成了聯合聲明,但其中關於俄烏衝突的內容卻寫得「雲山霧繞」,各國對聯合聲明的解讀可以說是見仁見智

而本次APEC會議能否達成聯合聲明,目前還很難說,難點在於是否要在聲明中提及俄烏衝突。今年早些時候,在本次APEC會議的籌備會議上,就沒能就此達成共識。

但美國的態度很有意思,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雖然聲稱他不想在會議結束前做出判斷,但他又表示「正如我所說,在一個又一個問題上,我們看到世界主要國家之間的趨同」

很顯然,美方想藉此強調:美國及其盟友對俄烏衝突的態度是一致的,而華盛頓也認為這種態度能夠代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態度。本質上,這還是世界第一大霸權國家的慣有做派,無非是想要證實西方成功孤立了俄羅斯

但正如泰國國際經濟事務部總幹事所說的那樣,聲明中任何關於烏克蘭的措辭都將是「我們談判中最具挑戰性的因素」,我們只能對達成共識持謹慎樂觀的態度。

且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