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團團」離世,網友淚目:還記得為它取名時的心情

台北動物園消息,大陸贈台大熊貓「團團」已於11月19日下午1時48分停止心跳。


「團團」今天凌晨癲癇再度發作,給葯後發作癥狀仍持續間歇性發生,根據生理指數等研判病況已不可逆,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要再繼續痛苦。


動物園發布新聞稿寫道,「團團」凌晨1時5分、56分及3時54分癲癇再度發作,醫療照管團隊雖施打抗癲癇藥物,但發作癥狀仍持續間歇性發生,在獸醫師數度補強抗癲癇及鎮定藥物後,直到上午7時3分癲癇癥狀才暫歇。


「團團」17日突發4次癲癇,台北動物園醫療團隊實時給予抗癲癇藥物緩解癥狀。


19日下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台北動物園方面表示,曾希望用抗癲癇藥物讓「團團」恢復生活能力,但最終經過檢測,判斷「團團」的生理指標等已不可逆,如對它麻醉以後再蘇醒,「團團」可能有極大的風險和痛苦,最終決定令其在麻醉中沉睡,並於當日下午1點48分觀測到「團團」心跳停止。

動物園方面表示,之所以做出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的選擇,是因為發現它的癲癇發作頻率變得比較高,用藥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從檢查來看,紅血球數變得比較少,出現了貧血的癥狀,肝功能的部分指標在用藥後出現往上飆升的情況。「因為它無法正常進食,身體里的肌肉量也被消耗掉,及時勉強從抗癲癇藥物或輕微鎮定劑裡面醒過來的時候,它也無法均衡地使用肌肉。」


台北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未來會對「團團」做病理剖析,確認其是否是遺傳性疾病,這樣就能提前注意它的孩子「圓寶」和「圓仔」的健康情況。


曹先紹說,會將「團團」的遺體保留皮毛標本和骨骼標本,也會保留活體細胞。皮毛標本會繼續留在台北動物園內。


動物園前園長葉傑生說,「團團」的一生帶給很多人美好的回憶,希望「團團」走後,還能將遺體作為標本,繼續延續生命教育的意義。


脫穎而出


2005年5月,時任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主任陳雲林受權宣布,大陸同胞將向台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


17隻候選大熊貓中,一隻愛「哼哼「叫的「帥哥」和平衡木冠軍 「美女」最終勝選。


通過一億多名觀眾們投票,在2006年春晚,他們得到了「團團」、「圓圓」兩個寓意美滿的名字。


資料圖:「團團」和「圓圓」。


飛赴寶島


在等待飛赴寶島的日子裡,兩個寶貝經歷了汶川地震,所幸因在屋外玩耍逃過一劫,健康無恙。


2008年12月23日,「團團」、「圓圓」在家鄉人不舍的目光和深情的祝福中啟程出發,踏上了赴「寶島」台灣之路。


在與台灣民眾正式見面的七天內,它們吸引了約十五萬台灣民眾前來參觀,去看大熊貓成了當年春節台灣最聚人氣的旅遊項目。


2013年7月6日,「圓圓」順利產下一隻健康幼崽,乳名「圓仔」。2020年6月28日,「圓圓」第二次產仔,二胎寶寶被命名「圓寶」。


2009年-2022年,「團團」、「圓圓」在台灣度過了5-18歲的生日。


「團團」病了


2022年8月下旬,「團團」疑似發生癲癇癥狀,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它的左右大腦半球均有局部液化壞死病變。


10月16日,「團團」開始出現後肢無力、食慾下降、躺著或趴著進食以及休息時間變長等情況。


11月1日晚,兩位來自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大陸專家抵達台北動物園。


11月2日,大陸專家與園方工作人員一起為「團團」進行診療,「團團」很爭氣地表現出配合的動作。



11月2日,鑒於「團團」的健康狀況,園方採取舒緩治療的方式來穩定病情。


11月17日,「團團」短時間內發作4次癲癇,台北市動物園1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團團」精神食慾狀況都不太好。


11月19日,團團不幸離世。


資料圖:大熊貓「團團」在台北動物園熊貓館吃竹葉。


今天下午

「團團」離世的消息衝上熱搜第一


有網友還記得2006年

為大熊貓「團團」和「圓圓」起名時的心情

許多網友發文與「團團」告別


感謝「團團」陪伴我們一路成長

願你在胖達星球無憂無慮,一切安好


話匣子綜合自中國新聞網北京青年報新華網四川新聞網、網友評論等

編輯:陳麗

責任編輯: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