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銷量:環比下降77%!特斯拉2次降價,零售銷量卻「降溫」?

近日,乘聯會發布了新一期的銷量報告,數據顯示:

(1)2022年10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184.2萬輛同比增長7.5%,環比下降4.2%;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達55.5萬輛,同比增長74.9%,環比下降9.2%,滲透率30.2%

(2)2022年1-10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銷量達1671.8萬輛,同比增長3.0%;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達443.2萬輛,同比增長107.5%,滲透率為26.5%

不難看出,10月國內車市整體疲軟,在乘聯會的10月廠商零售銷量排名中,合資陣營也出現了大面積的「負增長」

但也有好消息——2022年10月,自主車企的國內零售份額達到51.5%,首次突破「50%」的門檻

實現歷史性突破的背後,是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板塊的高歌猛進。例如在乘聯會的公布的10月廠商新能源零售銷量排名中,部分自主車企取得了領先地位:

下面,我們就來聊幾個銷量話題。


兩次降價,特斯拉中國銷量「剎車」

說到近期新能源車市中的大新聞,特斯拉中國在兩次連續的降價,肯定是當仁不讓。

10月24日,中國大陸地區特斯拉在售Model 3直降1.4-1.8萬元Model Y直降2.0-3.7萬元——此舉導致了特斯拉中國的官網,在短期內出現崩潰。

11月8日,特斯拉中國發布微博稱:在年底前完成提車的用戶,可獲得4000元或8000元的尾款減免。

但是在零售銷量方面,特斯拉中國不但未能取得突破,反而大幅下降。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9月,特斯拉中國零售銷量為7.76萬輛;2022年10月,特斯拉中國零售銷量僅1.72萬輛環比下滑77.8%。

為何在10月份,特斯拉中國的國內零售量出現大幅下滑?原因有二。

其一,出口銷量佔比較高。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0月特斯拉中國總銷量為7.17萬輛,出口銷量5.45萬輛,出口佔比高達76.0%,國內零售量自然就被壓縮了。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在今年二季度,由於上海疫情影響,特斯拉中國的二季度出口銷量僅2.3萬輛。而在今年的一季度、三季度,特斯拉中國的出口量均超過了7萬輛,需要在四季度填補出口銷量的缺口。

其二,新車需要一定的交付周期。根據特斯拉中國官方公眾號顯示: Model Y,現在的交付周期是1-4周(預計);而Model 3,現在的交付周期是4-8周(預計).

根據交付周期來推測,即使10月末的降價活動效果顯著,新車的交付工作也很難在10月份內完成;況且正如上文所述,10月份特斯拉中國的銷售重心——放在了出口銷量上,國內訂單的交付很可能受到影響。

不過結合此前的連續降價活動,特斯拉中國在年底的工作重心,很可能轉換到國內銷量上。

但是最近汽車圈內的熱議話題——「潮州特斯拉失控事件」,讓特斯拉的「剎車失靈」問題再次成為了輿論焦點,這是否會對特斯拉中國在年底的銷量衝刺造成影響?EV情報將持續關注。


比亞迪領跑,長安新能源有突破

關於比亞迪,雖然說「提車困難」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但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比亞迪在當下火熱的市場行情。

首先要說明一下,下文所採用的統計口徑為零售銷量,較比亞迪官方公布的批發銷量,數值有所減少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10月,比亞迪新能源零售銷量達20.57萬輛,同比增長159.4%;1-10月,累計零售銷量135.86萬輛。

無論是10月銷量,還是1-10月的累計銷量,比亞迪都擁有絕對領先優勢。例如前面提到的特斯拉中國,其1-10月國內累計零售銷量為33.53萬輛,甚至不及前者的零頭。

而在細分市場中,比亞迪在轎車市場及SUV市場都有拳頭產品,例如比亞迪漢家族、比亞迪宋家族。這些車型不僅在新能源市場中能打,也能和同級熱門燃油車型談笑風生。

在自主陣營內,10月廠商新能源銷量的第三名——長安汽車,同樣引起了筆者的關注。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進入2022年下半年以來,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月均銷量,已經能穩定在2萬輛左右的水平。

而在10月份,長安汽車的新能源零售銷量達到3.24萬輛——這刷新了長安汽車今年在新能源板塊的月銷記錄

但如果我們仔細查看長安汽車10月的新能源銷量結構,不難發現其中存在隱患。

顯而易見,微型純電小車——目前是長安在新能源板塊的銷量主力。但在當下的新能源市場,微型純電車型已經是一片紅海了。

例如上汽通用五菱宏光MINI EV,2022年1-10月累計銷量的同比增速為11.1%;同期,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的累計銷量,其同比增速為107.5%

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新能源旗下的奔奔EV——這款車已經於今年4月停售,至今卻仍是長安新能源的銷量主力,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跡象。

所以對於長安汽車而言,想要改善新能源板塊的銷量結構,就必須提升中高端車型的市場競爭力(例如長安深藍SL03等),這比整體的銷量增長更為重要。


結語

10月份,疫情對車市的負面影響不可忽視。本輪疫情擴散至河南、廣東、內蒙、福建等汽車消費大省,且經銷商閉店頻繁發生,造成線下銷售受阻——這是10月零售環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有「危」必有「機」,本輪下行周期中,新能源汽車是為數不多的亮點——這就意味著,誰能通過智能化、聯網化、電動化、市場化搶佔新能源高地,誰就擁有汽車行業的未來。

但目前看來,自主車企的贏面,顯然更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