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知家消息,據知情人爆料,近日曾經知名的動力電池公司榮盛盟固利向員工發送「關於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資發放問題的諒解溝通函」,並讓員工在溝通函上簽字。溝通函內容顯示,鑒於公司目前存在資金問題,暫緩發放2021年10月、11月和12月績效獎金和加班費。
溝通函表示,經公司執委會研究決定,並經公司工會委員會審議,就2021年未發放的月度工資、月度績效獎金和月度加班費問題,達成諒解協議如下:
1.暫緩發放2021年10月、11月和12月績效獎金和加班費,在1月29日前確保上述月份月度其餘應發工資全額發放,以保證廣大員工生活需要。
2.公司在積極籌措資金,以解決績效獎金和加班費問題,若在2022年春節前,未能足發的2021年月度績效獎金和加班費,以當月應發薪日(即每月15日)起,按年化利率6%計息,在補發時發放。
3.2021年度未發放的績效獎金和加班費,包括2021年8月份月度績效獎金,在2022年一季度補發完畢。
據電動知家了解,榮盛盟固利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自從2021年7月份就曾開始拖欠員工工資,公積金也給停繳了,員工多次和公司要錢的情況下,8月份發了基本工資。目前2021年10月、11月、12月三個月工資均沒有發放。有公司員工表示,現在年底了公司不但不給員工結清工資,還出了個所謂的諒解函讓大家簽字,就是不希望大家去仲裁走法律途徑。還有的員工表示,「房貸現在都是借錢的,過年都沒錢過年」
另據部分員工反饋,其2020年的年終獎只發了一半,剩下的至今沒有發放。還有離職了三個月的員工欠薪以及墊付的出差費用都沒有正常發放。另據知情人表示,公司目前的薪資架構基本都是30%~50%是績效工資,50%~70%是基本工資,按諒解書的方案,扣除五險一金22%和稅費後員工拿到手裡的每個月薪資只有40%左右。
電動知家查閱發現,早在2021年4月底就有員工在人民網留言板反饋「天津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拖欠工資」本應在4月15日前發放的3月份工資沒有按時發放,天津市寶坻區信訪辦公室回復,區人社局及時向天津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出通報,責令該用人單位嚴格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時間支付勞動報酬,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網上也還有其他反饋盟固利沒有按時發放工資的帖子。
據電動知家了解,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盟固利」,MGL),成立於2002年,註冊資本4.85億元人民幣,現有員工2000多人,總部位於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昌平園區,生產製造基地有天津製造基地、南京製造基地、廣西製造基地、重慶製造基地等。公司是專業從事新能源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及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開資料顯示,榮盛盟固利主打軟包疊片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以錳酸鋰和三元電池為主,市場集中在商用車領域。2017上半年榮盛盟固利國內PHEV商用車動力電池市場佔有率超50%。
最初,榮盛盟固利由中信國安(000839.SZ)控股,其名稱為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新能源汽車興起時,中信國安作價1.5億元收購了中信國安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榮盛盟固利曾用名)100%股權切入動力電池。彼時盟固利確實為中信國安業績帶來新的增長點。2016年盟固利凈利潤依次為1.62億元和1.54億元,凈利潤貢獻佔中信國安當年凈利潤的7成。2018年因債務危機,中信國安考慮出售該項資產,正在尋求向多元轉型的榮盛集團對其分批次接盤。2018年8月,榮盛控股先是以23.22億元的價格收購了盟固利動力34%的股權,並通過24億元的增資擴股,實現對盟固利動力51.16%的股權持有,成為公司控股股東。2019年,盟固利動力更名為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20年7月28日,中信國安公告,擬向榮盛控股轉讓公司持有的榮盛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榮盛盟固利」)22.61%股權。交易完成後,中信國安將不再持有榮盛盟固利股權。至此,中信國安正式退出動力電池業務。
榮盛最早發家於房地產,由耿建明於1996年創立,2007年8月8日公司登陸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為河北省首家通過IPO上市房企。一直以來,因榮盛發展整體以深耕「京津冀城市群」為主,所以在地產界有著「河北王」的稱號。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政策調控,榮盛發展財務狀況開始下滑。
據媒體報道,榮盛發展(002146.SZ)規模為8億美元的兩隻美元債即將到期。公司面臨流動性風險,兩家評級機構下調榮盛發展信用評級。近期,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為避免債券違約,該公司拋出了提供54億元資產包的出售承諾。同時,據媒體報道,其控股公司也考慮將出售電池子公司,用以緩解現金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