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降准即將來臨!存款利率會跟著降嗎,各家銀行或差異很大

4月15日央行發布重磅消息,從4月25日開始將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執行5%金融機構除外),同時對沒有跨省經營的城商行和高於5%的農商行,存款準備金率將直接下調0.5%,於是有人擔心,銀行放貸資金寬裕了,存款利率是不是又要下降,降幅會有多大呢?

所謂存款準備金率,通俗的說就是為了預防銀行出現客戶取款流動性緊張,而將吸收的存款按一定比例上存人民銀行,以防不測之需,舉例吸存100萬,就按照10%上存人民銀行,這個10%就叫存款準備金率。因此,對於同一家銀行而言,存款準備金率越高,可放貸資金就越少,反之則越多。

所以每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對於銀行來說都是利好,因為可放貸資金更加寬裕了,可以進一步減輕攬存的壓力。以本次下調為例,全國有4000多家銀行,此次下調準備金率0.25%,預計將為銀行釋放長期資金5300億用於放貸,所以攬存壓力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一直以來,降准和降息雖然屬於不同概念,但一直都是孿生兄弟,即降准之後往往伴隨著降息,因為降准減輕了銀行攬存壓力,對存款的需求就會減弱,而存款作為一種金融產品,其價格(利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也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即當供不應求時價格上漲(利率上漲),供過於求時價格(利率)下跌。

有信息顯示,繼央行發布降准信息的當天,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就展開會議,鼓勵中小銀行將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下調0.1%,那麼這次存款利率會下跌嗎,假如下跌,它的幅度又有多大呢?

首先,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屬於一種類似行業協會組織,所以它的鼓勵並不具有強制性,更沒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各家中小銀行是否真正落實,還得以自身情況而定。換句話說,存款相對寬裕的,也許會意思意思,但存款本來就緊張的部分地方法人銀行,顯然是力不從心的。

其次,儘管釋放長期資金高達5300億,看起來是天文數字,但落實到各家銀行也是杯水車薪,所以對銀行存款壓力並不能根本性緩解。因為我們的銀行不僅多如牛毛,數量超過4000多家,而且規模也相差甚遠。

比如在四大國有銀行中,2021年財報顯示,工商銀行總存款規模為26.4萬億,建設銀行22.4萬億,農業銀行為21.9萬億,中國銀行為18.1萬億,僅四大國有銀行總存款餘額就有88.8萬億,按照0.25%降准,就釋放資金2220億,佔總釋放資金42%,接近一半。

再加上交通銀行和郵儲銀行,以及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存款餘額(都是上萬億級),可以說這18家銀行就佔比過半,所以對其他4000多家中小銀行而言,簡直就是毛毛雨。因此,總體而言,這次降准對存款利率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

第三,規模不同的銀行,在利率反映上也是會有很大差異。我國的銀行從資產規模上大致劃分為三個層級,即資產規模超過10萬億級的大型銀行,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和招商銀行(近10萬億);第二層為資產規模1-10萬億的頭部城商行和農商行;第三層為1萬億以下的其他小微銀行。不同規模的銀行,由於在資產實力,品牌影響力,線下物理網點數量以及輻射區域等方面並不在同一起跑線,所以對存款利率就會具有不同的定價權。

因此,作為大型銀行,包括六大國有銀行和招商等,可以說具有一定定價資本,在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的鼓勵下,也許會有所表示,但絕不會太大,也許僅具有象徵意義。因為他們雖然釋放資金多,但在重資產模式下,攬存也從來不敢懈怠,動作過大的後果就是存款「大搬家」,但有時候也要起到表率。

對於中型銀行而言,品牌影響力一般,客戶基礎一般,網點有限,輻射區域並不優越,所以攬存壓力也是不緊不慢,所以本次降準是否降息,大概率也是跟隨姿態,向「國家隊」看齊,口頭上支持,真要降息還是心虛的。

而其他小微銀行,從客觀上講,根本不具備降息的資本。資產實力,品牌影響力,網點,客戶產品和區域等等,哪樣哪不行,你還降息?不是自作嗎。

綜上所述,本次降准對整個銀行業而言,雖然釋放資金量龐大,但面對4000多家銀行來說,還是不能根本性緩解存款壓力,即使大型銀行要做「帶頭大哥」,最多也是穩中略降,幅度絕不會太大,至於中小微銀行,更多還是理論支持,熱情雖有但身體還是誠實的,在殘酷的競爭面前,較高利率或將繼續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