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常委及胡錦濤等前往八寶山送別布赫

11日,第八屆、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布赫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

上午9時許,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胡錦濤等,在哀樂聲中緩步來到布赫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布赫遺體三鞠躬,並與布赫親屬一一握手,表示慰問。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布赫病重期間和逝世後,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江澤民、胡錦濤等,前往醫院看望或通過各種形式對布赫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其親屬表示深切慰問。

黨和國家有關領導,前往送別或以各種方式表示哀悼。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負責人,布赫生前友好和家鄉代表也前往送別。

布赫因病於5月5日15時28分在京逝世,享年91歲。

布赫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任主席烏蘭夫長子,其一家三代先後主政內蒙古。

出生於1926年的布赫,曾任內蒙古區委宣傳部部長、內蒙古區委副書記等職,1983年開始,擔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主席達10年。1993年後,布赫任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布赫一生對文藝事業情有獨鍾。

1946年內蒙古解放戰鬥打響後,布赫組織了一支文藝宣傳隊,赴前線演出,後成立了內蒙古文工團。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內蒙古文工團參加了開國大典文藝演出。

1950年代,在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局任職的布赫,在內蒙古推出了「烏蘭牧騎」。

這支由十幾個各懷技藝、一專多能的文化工作者組成的「紅色文藝輕騎兵」,穿梭於地廣人稀、流動性大的蒙古部落,為牧民送戲上門,還為牧民們理髮、放幻燈、辦小型展覽等,為牧民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布赫一生曾出版了《布赫文集》《布赫文藝論文集》《詩海紀行》《文化工作漫談》《布赫序跋集》等多部作品,他也被稱為是「具有詩人氣質的副委員長」。

布赫的父親烏蘭夫,出生於1906年12月。

198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40周年,布赫(右一)陪同烏蘭夫基層訪問

烏蘭夫年輕時曾赴蘇聯留學,和鄧小平是同學。1928年,周恩來到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會議期間,曾與烏蘭夫交談,並勉勵他好好學習,把革命經驗帶回內蒙古,為中國解放服務。

1929年6月,經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瞿秋白同意,烏蘭夫回到內蒙開展革命活動。1936年,烏蘭夫組織發起了「百靈廟暴動」,被譽為「可貴的草原抗日第一槍」。隨後,他按照毛澤東指示,繼續領導內蒙古抗日鬥爭。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當時各方勢力角逐,內蒙古東、西部長期分割。1946年,烏蘭夫致電中央,提出建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構想。

此舉得到中央肯定,1947年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召開,宣告中共領導的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誕生,烏蘭夫當選為第一任主席。

1955年,烏蘭夫被授予上將軍銜。「文革」中,烏蘭夫受到迫害,後被調至中央,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1988年12月8日,烏蘭夫在北京逝世,享年82歲。

而布赫之女布小林,則沿著父輩的軌跡,現任內蒙古自治區主席。

左一為布小林,前排老者為布赫

出生於1958年的布小林,2008年升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後任統戰部部長,躋身自治區黨委常委。

去年3月,內蒙古自治區原主席巴特爾轉任國家民委主任,後布小林任自治區代主席;6月23日,當選為自治區主席至今。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在布赫逝世後,內蒙古各界都對其予以緬懷悼念。

6日下午,在布赫逝世一天後,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恆,自治區政協主席任亞平,自治區黨委常委、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張建民,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呼爾查等,赴京弔唁布赫,並慰問布赫親屬。

「政事兒」(微信ID:gcxxjgzh)撰稿/新京報記者鄭書 實習生何強 校對:郭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