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南遷數千里都毫髮無損的國寶 台北故宮博物院2年打壞了3件丨台灣一周

國民黨民代陳立信在立法機構揭露,作為世界上重要博物館之一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兩年內居然有三件文物被打破,但相關負責人卻下令隱匿這件事情。消息一出,島內群情憤慨。演員李立群在短視頻平台上說,即便讓他這個演員去管,也不會搞出砸壞文物這麼不專業的事情。作家張大春也發文痛批,要求相關人士應該負責。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表示,這是世界級笑話,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應拿身家財產出來賠。

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破損情形


這些年台北故宮管理不善以及專業不嚴謹所導致的問題顯然也非個例。一些綠營的民代也出來批評,諸如在台北故宮官網上也會發生標錯文物年代這樣低級的錯誤。但打壞文物這麼惡劣的事情發生以後,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負責人居然想若無人檢舉便要「私了」,欺上瞞下之從容確實讓人跌破眼鏡。

在引發洶湧輿情後,吳密察承認說,確實損壞了三件文物,但只能確認其中一件明代文物「嬌黃釉綠彩龍紋碗」是在今年5月份由相關人員移出庫房過程中,不慎摔破,另外兩件,一件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和一件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則是因為最近因為策展需要,分別在去年的2月以及今年的4月才在檢查中發現已經破損。不過根據近十年來的監控調查,未能找到損壞原因。民進黨籍民代高嘉瑜批,發現破損,但不知怎麼發生,這才是問題。她質疑到底還有多少文物是這樣的狀況。她還說,文物破損不會是自然發生的,每次搬移和挪動都有紀錄,若不查明,以後還會一再發生。

清乾隆青花花卉盤破損情況


清康熙款暗龍白里小黃瓷碗破損情況


三件文物被發現毀損,都在今年上半年之前,至今若非陳以信爆料,台北故宮將一直欺瞞下去,也難怪外界質疑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是想矇混過關。另外,外界估算這三件文物市值高達25億新台幣(約合5.6億元人民幣)。由於這些文物沒有保險,所以賠償責任也引起爭議。吳密察試圖淡化責任。他說,詢問過同仁,可參照市場流通的數目,雖然不便透露價格,但「絕對遠遠低於25億新台幣」。他還說,「破損後一定減損價值,只是打幾折不得而知」。吳密察的上司、台行政部門負責人蘇貞昌在被問及此事時表示,吳密察有向他提到過。但對於所謂處置意見,蘇貞昌則輕飄飄地說一句「依照文物保存的專業處理」。但是,專業何在?

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


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周功鑫說,從專業角度來看,這次瓷器損毀事件顯而易見的是持拿瓷器的工作人員所受的專業訓練有待加強。有了解內幕的人則痛批吳密察做院長把控人事,大量任用自己的學生、熟人,但專業顯然不夠,訓練顯然不足。另外台北故宮這些年缺員嚴重,但吳密察沒有及時補充人手。人手嚴重不足,也間接導致打壞文物事故發生。

台北故宮除了人事,設備老舊也是問題。這些貴重文物所保存的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院舍建設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無論在建築空間還是內部的技術設施上,都存在一定因陋就簡的情況。且因為各種局限,已經難以進行根本性的改善。再加上藏品數目龐大,在包裝存放上這麼多年來都沒能做到「一物一盒」,而是「多物一盒」。此外,文物提取記錄也還在依賴紙本作業,登記信息龐雜且難以整理,當問題發生時也很難在最快時間內進行溯源,找出原因。簡而言之,這些問題由來已久,且管理層都心知肚明,但就是沒有落實解決。

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文物和藝術品多達70萬件。絕大部分是國共內戰結束之際,隨國民黨敗軍一起遷台的清代皇家歷代收藏,公認均為精品中的精品。此外還包括部分日本在抗戰結束後歸還的文物。當然還有歷年海內外華人藏家的捐贈。台北故宮收藏很多中華民族重要的藝術瑰寶、文化精品,也顯示出兩岸在文化與歷史上的那種無法割斷的連接與牽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也備受外界矚目。

在兩岸交流上,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曾經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比如在 2011年,浙江省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就《富春山居圖》合璧(浙博收藏的《剩山圖》和台北故宮收藏的《無用師卷》)達成合作共識,使分隔兩岸60餘年的名作《富春山居圖》於2011年6月1日在寶島合璧首展。萬眾矚目中,這幅見證了兩岸同根、折射著同胞悲歡的不朽畫作,以其歷史性的「山水合璧」,深深激蕩起兩岸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情懷。當時的文化盛舉,至今使人感懷。

《富春山居圖》合璧


在現實層面,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島內的行政級別非常高,屬於島內行政機構直屬部門。院長一職代表著被委任者在學術屆的地位與成就。過去,很多島內的學術大家都擔任過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然而,隨著民進黨的二度上台,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卻成了民進黨安插自己人馬的地方。2000年後,歷任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都是無黨籍人士,以學術和管理能力為首要考量。但蔡英文一上台,就先後安排民進黨籍的陳其南、吳密察做院長,讓藝術寶殿成為民進黨酬庸之所在。

「台獨」意識形態挂帥的陳其南做院長時期,大力配合民進黨的「去中國化」,大搞所謂的「故宮台灣化」。他莫名其妙地聲稱台北故宮是一塊大陸在文化上的「飛地」,宣揚要讓台北故宮成為「台灣人的故宮」而不是「北京的故宮」。當時有島內輿論說,既然陳其南這麼不待見中華文化,連文物都要搞「去中國化」,就應該把故宮國寶歸還大陸。台灣《聯合報》曾報道稱,在陳其南任內,台北故宮遊客數量和學術、藝術聲譽雙雙下滑。

2019年陳其南還提出「三階段完成故宮轉型藍圖」,也是完全為了配合民進黨的執政,去拉抬綠營執政縣市的政績。他提出建立分館並將重要文物移往民進黨執政的中南部,台北故宮僅留圖書文獻。台灣大學蘇宏達教授,也就是最近裁定林智堅學歷作廢的台大學術委員會的負責人,當時就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短片表示民進黨當局之「故宮轉型、國寶全數南遷、分建東方各館在台中永久典藏古物」等政策是「要在2025年之前,完成消滅故宮的文化破壞」。

台北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位於嘉義市)


結果,陳其南所領導的台北故宮博物院表面上對蘇教授的質疑進行敷衍性質的所謂「澄清」,但一年後,民進黨當局司法部門卻函請台北市南港分局將蘇宏達教授依違反社維法移送法院裁處,公然進行司法迫害。又過數年後,這樁綠營迫害蘇宏達教授的事件,因為林智堅的論文事件,又被綠營拿來攻擊和影射蘇教授「懷恨在心」「可能處置不公」。

陳其南其後隨著賴清德的下台而一起下台。經過短暫的副院長代理期後,接續上台的吳密察的「獨派」色彩有過之而無不及,也被視為讓台北故宮博物院符合台灣主體性論述的「台獨」打手。台北故宮繼續淪為「文化台獨」的工具。吳密察於2010年在大學退休後,參與「獨派大佬」辜寬敏創辦的「台獨」智庫,在教科書編寫、反課綱微調等運動中,多次散布「反中」言論。

然而,島內「獨派」一直以來有一個解決不了的悖論,便是除了莫名其妙的「仇中」以外,對其他任何醜化台灣和傷害台灣的事情,他們都無動於衷、充耳不聞。吳密察本人也是如此。比如改編自歷史小說《傀儡花》的電視劇《斯卡羅》2021年在島內上映。這部電視劇美化歷史上真正「賣台第一人」的美國人李仙得(李仙得投靠當時的日本政府,引導日本攻擊並佔領台灣,且在殺戮島內原住民的「牡丹社事件」上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這部電視劇在島內引起巨大爭議。按理說,吳密察本就是研究本地史的學者,也研究李仙得多年,因而有發言權也有義務對歷史正本清源。但他卻避重就輕,迴避事實,替這部歷史觀荒誕不經的電視劇辯護,竟稱「歷史可以人人演繹」。

除了過往立場引起島內輿論注意,吳密察對維護珍貴文物的專業度、文資保護的團隊管理能力更飽受質疑。他甚至不惜配合民進黨當局讓台北故宮博物院「降級」。實際上,民進黨為了進行所謂的「文化台獨」,一直處心積慮想降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行政級別,比如今年5月島內行政機構擬推的組織改革名單中未列入台北故宮博物院,意圖將其併入文化部門使之降級為三級機關,當時吳密察仍表態同意並支持。島內輿論指出,降級意味著砍預算和縮編,不符合台北故宮利益。當時就有民代點名批評吳密察未堅持捍衛台北故宮的立場。

當然,就是這樣一個人,連自己所從事的單位都不能捍衛,指望他去保護文物,確實強人所難了。


作者丨許億,深圳衛視直新聞特約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