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最崇拜的女人:如果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

提起普京,大家的腦海中一定會浮現出例如「手段強硬」、「鷹派政治家」、「一人對抗西方世界」等代名詞。

誠然,在登台執政的二十年里,不論是對於國內環境的整頓,還是也國外勢力的對抗上,普京從來不肯吃虧,每當遇到挑釁的時候,都會在第一時間給予對手最為猛烈的回擊。

普京

就像是這次的俄烏衝突,面對澤連斯基和歐美國際的迫近,普京二話沒說大筆一揮簽下了總統令,派遣6萬俄軍進入到烏東地區,與西方世界所培養的「新納粹」勢力相抗衡。如此雷厲風行的行為方式實在是讓人有些佩服。

不過,哪怕是向普京這樣的「狠人」,在心目中也有自己的「偶像」,或者說是十分崇敬的人,而且這個人,還是一位女性。

她就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冠以「大帝」名號的女皇——曾經帶領俄羅斯站在歐洲最高峰的葉卡捷琳娜

來自普魯士的公主

1729年5月2日,葉卡捷琳娜二世出生在普魯士王國斯德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她的原名叫作索菲婭·奧古斯特。

葉卡捷琳娜的父親原本是普魯士的一位將軍,後來因為功勛卓著,被封為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公國的公爵。索菲婭一家也成為了德國境內的一個小公國的領主。

葉卡捷琳娜大帝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雖然公國的面積十分狹小,但卻保持著應有的政治制度,再加上領主卓越的軍功,所以在國際上也十分被認可。而索菲婭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名公主。

索菲婭天性外向,再加上優越的家庭條件,她從小就性格開朗,活潑好動,甚至有時候有些淘氣,膽子也很大,經常闖禍。

索菲婭的父親雖然已經成為公爵,但是卻仍然在軍隊中任職服役,經常要到外面去處理軍務,這也讓其無法顧及家庭,所以索菲婭的童年的很長一部分時間,都在母親管束下成長。

但是與索菲婭喜歡與人交流的性格不同,她的母親生性刻薄挑剔,做起事情很沒有耐心,不喜歡與人相處,而且為了自身舒適又常年搬到巴黎去住,這導致了索菲婭雖然是身為公國公主,但卻很少受父母的管教。

再加上索菲婭天生好動,在沒人管她的時候,她經常會跑到街上去找同齡的孩子們玩。

而除了喜歡到處玩耍以外,索菲婭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她也是一位極其具有思想性的女孩,尤其是對當時的思想啟蒙運動十分痴迷,經常看一些那個時期有關思想學說的書籍。

在少年時期,索菲婭受到了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影響,經常給孟德斯鳩寫信,並保持書信往來。

就這樣,索菲婭在和同齡孩子的玩鬧中和思想啟蒙的影響下逐漸成長了起來。

不過,雖然在與其他孩子們的玩鬧中,索菲婭就像是一個假小子一樣,十分的潑辣大膽,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卻仍然是一位小姑娘,經常幻想自己長大以後結婚時的樣貌。

而在那個年代,身為公爵的子女,免不了長大以後接受政治聯姻的命運,而索菲婭也正是如此。

1742年,由於沙俄的皇子已逐漸成人,需要在歐洲各地挑選名門貴子的大家閨秀來完成婚禮。為了能夠與強大的沙俄聯姻拉近關係,普魯士在全國境內招募適齡的姑娘,希望能夠幫助沙俄皇子找到合適的意中人。

在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的安排下,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帶著年僅13歲的索菲婭來到了柏林,覲見腓特烈二世。

雖然尚在年幼,但是由於經常出門遊玩運動,再加之東歐寒冷的環境加快了身體發育,這個時候的索菲婭已經出落得亭亭玉立,像是一位17.8歲的大姑娘了。

看到索菲婭眉清目秀的面容,腓特烈對這位公爵的公主感到十分滿意,認為她完全可以成為俄羅斯皇儲的妻子,於是請來了最好的法國畫師,為索菲婭公主畫了一幅肖像畫,然後把這幅肖像送到了聖彼得堡,供伊麗莎白·彼得羅芙娜女皇過目。

在回到家裡以後,安哈爾特公爵一家對於普魯士國王的反應十分的興奮,他們認為,自己的女兒已經贏得了國王的滿意,那就真的很有可能會成為沙俄皇儲的妃子,這樣一來,他們一家的權勢很可能會因此再度邁上一個大台階。

不過,對於索菲婭來說,她卻並沒有很興奮。雖然知道自己是要作為沙俄皇子所要挑選的結婚對象,但是索菲婭並不清楚這個皇子是個什麼樣的人,是否就會是自己心中的那個白馬王子。

就這樣,安哈爾特公爵一家在期盼著聯姻消息到來的日子裡,足足等待了一整年的時間。而最終的結果,也確實沒有讓他們失望。

在這一年裡,在聖彼得堡的俄羅斯宮廷里,皇家謀臣們對著各國的局勢和送來的畫像反覆研究了各種聯姻方案,最終還是選擇了安哈爾特公國的索菲婭·奧古斯特公主。

嫁入俄國皇室

1744年1月,來自聖彼得堡的信使帶來了伊麗莎白女皇的一份信,邀請安哈爾特公爵夫人和索菲婭公主前往俄羅斯做客,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張為數一萬盧布的支票,作為公爵母女倆人在路上的開銷。

在收到這封信的時候,安哈爾特一家十分興奮,他們很清楚這封邀請函意味著什麼,在公爵的心裡,已經幻想到從此以後自己飛黃騰達,進入普魯士權利中心的樣子了。

不過,在索菲婭看來,這封信除了能讓自己儘快逃離這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讓自己不再與冷酷刻薄的母親再相處之外,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於是,在寒冬呼嘯而過的冷風當中,安爾哈特公爵母女兩人踏上了前往沙俄的路途。

在馬車上顛簸了20天以後,1744年2月9日,索菲婭和她的母親抵達了莫斯科

這一路上,母女兩人身邊雖然伴隨著一隊的護衛,但是卻仍然是受困於東歐的落魄,風餐露宿,差點病倒。

為了彌補二人在路途中所受的苦,順便表達自己的誠意,在索菲婭她們進入到俄國境內之後,皇室就派出了皇家衛隊前去迎接,並為其提供了與皇家待遇相同的居住條件,這才讓歲索菲婭母女恢復了一些元氣,平安抵達莫斯科。

到達莫斯科之後,索菲婭母女受到了伊麗莎白女皇的親自接見。女皇還為這位即將成為自己兒媳的普魯士女孩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

為了能夠讓索菲婭儘快融入俄國,早日完成婚禮,伊麗莎白女皇為她找來了最好的老師,苦學俄語和東正教禮儀。

而索菲婭也明白,自己要想在俄國站穩腳跟,那就必須要先成為一名俄國人。於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索菲婭拚命學習俄國的語言和風俗禮儀,甚至經常在夜深人靜,周圍侍從都已經睡下的時候,索菲婭還在抱著書苦讀。

經過四個多月的學習,索菲婭已經初步掌握了俄語的使用和俄羅斯皇室基本的禮儀習慣。

1744年6月28日,索菲婭公主皈依了東正教,改名為葉卡捷琳娜·阿列克謝耶芙娜。受洗儀式是葉卡捷琳娜來到俄羅斯以後所進行的首次公開活動。在儀式上,葉卡捷琳娜用俄語對答問話,談吐得體,吐字清晰,這博得了宮廷上下的好感,也完成了皇室對她最後的考驗。

第二天,在皇室和教廷的見證下,皇儲彼得與葉卡捷琳娜完成了訂婚。

一年以後,1745年8月21日,俄羅斯宮廷為二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葉卡捷琳娜受封為大公夫人。

眼看這位來自普魯士小公國的姑娘搖身一變成為了強大的俄國皇妃,周圍的各國公主都為其投來了各種羨慕嫉妒的眼光。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婚姻並沒有為葉卡捷琳娜帶來幸福,反而是讓其掉進了痛苦的漩渦之中。

篡權奪位執掌俄國

在結婚以後,政治婚姻並沒有為葉卡捷琳娜帶來幻想中的白馬王子,反而是給她帶來了一個十分冷酷的丈夫。

婚後的日子對於葉卡捷琳娜來說,是一段灰色的時光。丈夫彼得根本就不愛她,另尋新歡,兩人結婚五年,實際處於分居狀態,葉卡捷琳娜一直是完璧之身。

由於一直沒有為皇家帶來子嗣,所以在這段時間裡,葉卡捷琳娜也遭到了皇室的疏遠和冷落。

於是,在背地裡,葉卡捷琳娜也像彼得那樣開始幽會情人,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受傷的心靈帶來一絲撫慰。

從生性浪蕩的薩爾蒂科夫,到後來的波蘭國王波尼亞托夫斯基,都曾與這位俄國皇妃有過不同尋常的關係。

傳言,在葉卡捷琳娜的一生中,一共有23位情人。

而其中最讓葉卡捷琳娜痴迷的,則是一名年輕的軍官——格里高利·奧爾洛夫。

奧爾洛夫本人沒什麼文化,但身材魁梧,英俊高大,而且無論騎馬作戰,還是打牌喝酒,跳舞打架,都是一把好手,因此奧爾洛夫很受聖彼得堡上流社會女性的崇拜。

而葉卡捷琳娜自然也是對其十分青睞。於是一來二去,二人就成為了地下情人的關係。

1762年4月,葉卡捷琳娜生下一個男孩,孩子的父親正是奧爾洛夫。

一直到這個孩子幾個月大的時候,彼得才得知了這個消息。這個時候,伊麗莎白女皇已經逝去,彼得早已登基成為了沙俄皇帝彼得三世

於是,當得知從未與自己同房的葉卡捷琳娜生有一子的時候,立刻下令將其進行逮捕。

但是,這個時候葉卡捷琳娜早已憑藉著多年來隱藏的政治手段培養了一眾追隨自己的大臣,包括皇室中的許多人也都忍受不了昏庸無道的彼得三世而轉向了葉卡捷琳娜的懷抱。

所以在彼得三世下命令之後,並沒有人聽從他的指令,於是彼得三世只好取消了這個命令。

不過,彼得三世卻始終無法咽下這口氣。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多次想要修改俄國的傳統法律,將這位自己的髮妻休掉,讓自己其他的幾名情人上位,還出台了極為苛刻的法規來讓自己的權利更加集中,以防出現叛亂的危機。

除此之外,彼得還經常在各種宴會上,面對諸多國內外來賓,口出粗話,公開侮辱葉卡捷琳娜。

這一系列舉措,也引來了許多俄國民眾的不滿。他們紛紛指責彼得三世不懂得遵守君王的禮儀,沒有在面對外國勢力時維護自己的妻子。

對於這些人的抗議,彼得三世不但沒有悔改,反而是用極其殘酷的方式對其進行了鎮壓。這更讓他在國內變得聲名狼藉。

眼看彼得三世越來越不得民心,葉卡捷琳娜知道自己的機會到來了。

於是,在1762年6月28日,葉卡捷琳娜和奧爾洛夫兄弟在得到了伊麗莎白女皇在世時的寵臣拉祖莫夫斯基、沃爾康斯基公爵和帝師潘寧的支持後,提前發動政變,推翻了彼得三世,登基稱帝,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八位皇帝,也是帝國有史以來的第四位女皇。

在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之後,葉卡捷琳娜大肆推動她所奉行的政治體制,維護了貴族階層的權利,這為她之後的政策推行帶來了很大的支持。

在對外的態度上,葉卡捷琳娜表現得十分強硬,她制定了「在陸地上實行地域性蠶食體制,在水域上奪取出海口」的外交策略。建立起一支強大的軍團,瘋狂擴張領土,打通了黑海和波羅的海口,打敗了土耳其和瑞典,還和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

在葉卡捷琳娜在位的二十多年間,她為俄羅斯帶來了67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而在經濟上,葉卡捷琳娜採用了西方國家的經濟政策,實行對外開放,廢除出口稅,大力推進對外貿易。

在國內,她大力推進資本主義工商業發展,規定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以外地區的任何居民都可以自由辦廠。除此之外,她還頒布了《俄羅斯帝國城市權利和利益詔書》,賜予城市自治權,宣布擁有500盧布以上財產的商人免受體罰、免服兵役、免交人丁稅,只繳納百分之一的資本稅。

年少時的葉卡捷琳娜

這一政策深得俄國工商業者的歡迎,一大批手工工場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由於軍事經濟的雙重發展,到了18世紀70年代的時候,俄國已然成為了整個歐洲大陸最為強盛的國家。

看著自己完成的這一偉大成就,葉卡捷琳娜也放下豪言:「如果讓我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將臣服在我的腳下。」

不過時間並沒有給這個能力出眾的女皇帶去特權,從1792年起,葉卡捷琳娜患病,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再加上多年來在政治上的勞心勞力,讓這個63歲的皇帝更加憔悴了。

1796年9月,葉卡捷琳娜突然病倒,從此以後卧床不起。到了兩個月後的11月6日凌晨,這位帶領各國走向歐洲巔峰的傳奇女皇告別了人世,將她精彩的一生遺留在了歷史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