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確計算,我國航母戰鬥群能否抵禦美國航母艦載機的飽和攻擊?


說到航母,大家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美國的超級航母。美國現擁有11艘大型核動力航空母艦,其中10艘「尼米茲」級,1艘「福特」級,規模世界之最。在美軍近幾十年來的海外作戰中,幾乎都有航母的參與,可以說航母已經是美軍海外干預的重要力量。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航母戰鬥群包含1艘航母,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4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1艘大型補給艦以及2艘攻擊性核潛艇,而航母最多可以搭載90架的艦載飛機,具有強大的反艦、反潛、對陸攻擊能力。


福特號航母


美國航母戰鬥群


我國現役「山東」艦、「遼寧」艦兩艘航空母艦,雖然規模和質量上比美國相差甚遠,但是卻極大的提升了我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未來,中美兩國的航母在大洋中「碰面」的幾率大為增加。在遠洋作戰環境下,我國的航母戰鬥群能否抵禦美國航母航母戰鬥群的飽和攻擊呢?下面我們就來做一次詳細的作戰推演。


我國雙航母編隊想像圖


美國的主要攻擊力量


美國航母戰鬥群的反艦作戰力量主要是航母上搭載的48架F/A-18E/F或者F-35C 戰鬥機,我們此次只考慮F/A-18E/F參戰。在反艦導彈的選擇上,基於料敵從寬的原則,我們此次採用了LRASM遠程反艦導彈。LRASM導彈是美國新一代的遠程反艦導彈,具有射程遠(空射型可達900千米+),隱身性能好,先進的制導能力以及較強的人工智慧技術,是美國海軍未來的主力反艦導彈。F/A-18E/F戰機最多可以攜帶4枚LRASM導彈,48架的F/A-18E/F戰機一次可以發射192枚LRASM導彈。


F/A-18E/F戰機發射實驗


LRASM 導彈性能參數


F/A-18E/F可以攜帶4枚LRASM導彈


LRASM導彈氣動布局,把隱身做到了極致


我國航母戰鬥群的防禦力量


以我國「山東」號航母戰鬥群為例,配備了1艘055型大型驅逐艦,3艘052D型驅逐艦,4艘054A型護衛艦,1艘901型大型補給艦,2艘093改進型核潛艇。其中055驅逐艦配備有96枚HHQ-9B防空導彈(還配有16枚YJ-18反艦導彈),3艘的052D配有144枚HHQ-9B防空導彈(每艘還配有8枚YJ-18反艦導彈),4艘的054A配有96枚HQ-16B防空導彈(每艘還配有8枚反潛導彈),另外,整個艦隊還配有150枚的HHQ-10防空導彈以及15門1130型近防炮。


我航母編隊防空火力一覽表


055驅逐艦具有強大的區域防空能力


052D驅逐艦也具有較為出色的區域防空能力


054A發射防空導彈


假定戰場推演


「山東」艦航母編隊在遠海訓練時,突然遭到美軍「尼米茲」級航母戰鬥群的遠程攻擊。美軍航母在距離我航母編隊1500公里的時候開始彈射48架的F/A-18E/E戰機,共計攜帶了192枚LRASM導彈。美軍為了最大的限度的佔用我方航母編隊的火力通道,48架的「超級大黃蜂」戰機在距離我航母編隊900公里的時候開始齊射192枚LRASM導彈,使得所有導彈能同一時間到達我航母編隊。

LRASM導彈最大的缺點就是速度太慢,巡航速度只有0.9馬赫,突防能力很差,飛完最大的射程需要耗時50分鐘。如果及時發現其存在,我們會有充足的攔截時間,組織多道攔截網。

雖然我航母編隊裝備了346B、346A型大型相控雷達,對空搜索距離超過了400公里,但是受地球曲率的影響,艦艇上的雷達很難發現40公里以外的低空目標,必須配合艦載預警飛機提供高空預警,才能發現遠距離上的低空目標。


陰影部分為艦艇雷達盲區


由於缺乏固定翼的預警機,目前我方航母編隊的空中預警任務由直-18預警機提供中高空預警。其最大飛行時速336千米,最大升限9000米,機身尾部安裝有一部柱狀有源相控陣雷達,可對150~200千米範圍內的各種目標進行探測和跟蹤。一般而言,直-18預警機部署在航母編隊的前方150千米處,執行預警任務。


直-18預警機


由於LRASM導彈採用高度的隱身設計,假定直-18預警機在100公里左右的距離上發現其蹤跡,並向我防禦艦艇提供目標精確的三維坐標信息。雖然055、052D驅逐艦採用了364A/B大型有源相控陣雷達,HHQ-9B防空導彈配備了主動雷達導引頭,理論上具有「無限」火力通道。但是由於需要直-18預警機提供中繼指引,我方航母編隊的驅護艦火力通道會大受限制。現暫定052D、055火力通道數量為12個,而054A為4個。採用兩發導彈對1枚LRASM導彈的方式,利用遠、中、近、三層攔截,最大限度提升攔截數量。


各型導彈射程、速度參數對比


052D驅逐艦垂髮速度很快


通過計算得知,我方4艘055、052D驅逐艦打出的首輪4枚HHQ-9B防空導彈在距離航母編隊208千米處攔截了首批2枚LRASM導彈,第一輪末發4枚HHQ-9B導彈在距離航母編隊167千米處攔截了2枚LRASM導彈,第一輪的HHQ-9B導彈理論上可以攔截48枚的LRASM導彈。第二輪首發在173公里之外攔截了兩枚LRASM導彈,第二輪末發在138公里之外攔截了兩枚LRASM導彈。以此類推(詳細情況請看下錶),到HHQ-10在0.6千米處攔截最後一批目標,我編隊共計實施了12輪導彈攔截,累計攔截了184枚LRASM導彈,對於剩餘的8枚LRASM導彈以及之前少量的「漏網之魚」,15門1130炮在5公里範圍內進行多道攔截,形成密集的火力網,足矣攔截剩餘的LRASM導彈。


我方各型導彈攔截效果圖


HHQ-10導彈


1130近防炮




通過前面的推演,不難發現我方航母戰鬥群擁有強大的抗飽和攻擊的能力,有能力抗住美國第一波的飽和攻擊。目前,LRASM導彈還未在美軍中大批量服役,其主力的反艦導彈依然是射程不到200公里的「魚叉」反艦導彈,對我國艦艇的威脅相對較低。

隨著我國遠程預警能力不斷的提升,以及艦載臨近空間高超音速反艦導彈的不斷成熟,未來我國可以在美國LRASM導彈的射程之外對美國航母戰鬥群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


我國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研究臨近空間高超音速反艦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