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吐苦水:瘋狂漲價的被動元件把我們害慘了

相較於台系被動元件廠國巨、華新科、禾伸堂、奇力新、大毅、信昌電、日電貿、蜜望實、達方等受惠於市場缺貨,近期股價扶搖直上,台系代工業者面對下遊客戶不願漲價,上游被動元件缺料漲價,生產成本上升,獲利遭嚴重侵蝕。代工廠表示,原以為被動元件缺貨是短暫現象,沒想到會持續這麼長的時間,市場傳出小型代工廠已面臨斷料危機,甚至必須到現貨市場高價買進被動元件,否則無法交貨,災情相當慘烈。

由於積層陶瓷電容(MLCC)及晶片電阻(RC)出現長期供給缺口,造成價格頻頻上漲,連帶使得國巨等被動元件廠業績吃補,國巨4月營收年增達99%,近期傳出被動元件廠不再宣布價格調漲幅度,而是採取個別客戶議價方式,有些規格產品加價幅度甚至高達7成。

華碩執行長沈振來日前表示,被動元件供應吃緊,加上少數業者獨佔,價格漲1倍以上,對代工業者壓力較大,華碩是品牌廠,透過被動元件等物料管理,感受不如代工廠強烈。目前代工大廠雖無斷料問題,但必須接受漲價,並及早向被動元件廠洽談2018年下半供貨契約,至於小型代工廠已面臨斷料危機,被迫必須到現貨市場以極高的價格買進被動元件。

大型電子代工廠表示,不同的零組件都會有缺貨、缺料問題,代工廠有能力彈性調配,避免產線受影響,以被動元件為例,2017年價格波動很大,幸好現在是產業淡季,缺料影響不大,且不會只向單一供應商採購,目前正和日系、台系、陸系被動元件廠洽談下半年的採購規劃,未來新產品設計亦會與客戶合作,減少被動元件使用量。

中型代工廠由於與被動元件廠有供貨契約,目前沒有斷料情況,然因被動元件價格大漲,壓縮毛利率,代工廠必須開源節流,並希望客戶共體時艱,同意調漲代工報價。不過,客戶接受漲價的可能性低,代工業者壓力很大,尤其在被動元件採購上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以中型代工廠來說,沒有被斷料已算是慶幸。

業界傳出2018年農曆春節後已有小廠拿不到貨,情況十分悲慘,必須去現貨市場找符合規格的現貨,但現貨市場的價格非常貴,現在只能苦撐,希望第3季之後供需狀況能改善。

現階段電子業採購部門都戰戰兢兢,拿不到貨或價格不合理飆漲,採購部門就會成為公司炮灰,代工業者指出,車用電子的被動元件使用量,無法和PC/NB、智慧型手機相提並論,為何會出現嚴重的缺貨問題,況且日本村田(Murata)退出市場的動向亦待釐清。

多數台廠原本就不會採用村田的MLCC,為何村田退出市場消息,會使得台系MLCC價格大漲。被動元件業者對此指出,台系和日系有許多共同規格,差別只在於村田的價格較高,但村田一旦減產,整個市場供給減少,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就會有缺貨狀況。

代工業者表示,包括DRAM等零組件缺貨都是短期現象,但這次被動元件缺貨持續這麼長的時間,讓人始料未及,大多數代工業者沒有做被動元件的庫存,一旦缺貨便亂了手腳,市場開始惜售並藉機哄抬價格,需要採購的客戶重複下單,形成假性需求。

由於幾乎所有的被動元件廠都在擴產,代工業者難以接受被動元件會缺貨到2019年的情況,代工業者表示,雖然被動元件成本占物料清單(BOM)約1~2%,這一波漲一倍就是2~4%,看起來似乎不高,但代工業者的毛利只有「毛三到四」、甚至更少,被動元件的漲幅幾乎吃光代工業者的利潤。

2017年以來,低容值MLCC漲幅很小,高容值MLCC漲很多,平均漲幅15~20%,對代工廠而言,平均成本增加幅度有限,然而2018年MLCC價格在高基期下續漲,全年若價格不回落,則平均成本會比2017年高出很多。

代工業者表示,被動元件成本大幅提高,將迫使毛利低的產品訂單停止生產,否則會賠錢做白工,客戶的產品遭到停產後,若願意提高代工報價,將重新排入生產線,至於高毛利的利基型產品,則不受被動元件漲價影響,仍正常生產。

代工廠希望透過優化產品組合方式改善獲利,雖然營收規模縮小,但財務改善有助產業回歸健康狀態。其中,軟體和服務將是廠商努力的目標,只要把軟體和服務的價值充分發揮,就能抵銷被動元件漲價的衝擊。從正面思考,零組件漲價反而是代工產業升級轉型的契機。

部分台系代工廠與大客戶簽長達一年以上的生產合約,在合約期滿前任何成本變動都和品牌廠無關,代工廠硬著頭皮也要出貨,除非大家都出不了貨,品牌廠才可能與代工廠重談合約與報價。代工業直言,零組件缺貨的時候大家搶著要,供過於求的時候賠錢賣大家都不想要,現在被動元件是賣方市場,不代表永遠不會反轉。

面對代工廠的質疑,台系被動元件大廠表示,作為零組件供應商會儘力滿足客戶的需求,目前已有2017年訂購的設備機台陸續安裝中,每季至少會有5~10%的新增產能,對於市場非常緊缺的規格產品,廠商也會加大擴產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