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了能夠實現在2025年重返月球的目標,定下了一項名為「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如今,這項載人登月計劃,在美方宣布推遲之後又有了新的進展。據光明網8月17日報道,作為該計劃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最新消息稱,已於當地時間8月16日晚間,將「太空發射系統」(SLS)超重型火箭運往發射台,並將於8月29日進行首次試飛。
位於發射台上的SLS重型火箭
NASA登月超重型火箭即將迎來首飛
據介紹,該運載火箭被譽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強大的運載火箭,即將在8月29日發射的「獵戶座」(Orion)飛船,將執行為期42天的阿爾忒彌斯-1無人繞月飛行測試任務。此前,SLS曾因在進行點火測試的時候,發射裝置出現燃料泄漏而被推遲。為了以防萬一,這次NASA還專門為這次的發射,擬定了另外兩個發射窗口期。如果此次發射因天氣或微小的技術問題,導致發射再次推遲,那麼將會在9月2日和9月5日再次進行發射。
美國的「阿爾忒彌斯」的載人登月計劃,是特朗普在任之時,批准並開始實施的。阿爾忒彌斯-1無人繞月飛行測試任務,其實就是一個所謂的前期勘察階段,後期還會有其他的後續型號,進行另外的載人登月計劃。按照美國的計劃,他們將會在2024年左右,在月球軌道附近,建設一個月球門戶空間站,並在2025年左右讓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
火箭內部的10顆立方體衛星
在這次的試飛任務中,NASA將會搭載3個裝有儀器的人體模型,以及10顆立方體衛星一起同行,這些衛星將會被用於探測月球、小行星和深空輻射環境。到目前為止,NASA已經為這次重返月球的任務做好了準備,開始期待它在發射之後的使用效果。
中國航天在載人登月階段,實現新的突破
在美國進行載人登月計劃之時,中國的探月工程項目也取得了不小的進展。與美國航空目標不同的是,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一向是穩紮穩打,制定了許多不同的規劃階段,更注重於長期的可持續性發展。目前,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也主要集中在前期的無人探測階段,我國自主研發的嫦娥1號至嫦娥5號運載火箭,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既定任務,並從月球帶回了月壤,以供科研人員進一步研究。日後,嫦娥6號至8號還會繼續進行探月工程項目,為中國的載人登月計劃,奠定紮實的基礎,以便中國能夠在2030年之前,穩步實現載人登月計劃。
搭載嫦娥五號飛船的長征火箭在海南文昌中心發射升空
前不久,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一院702所,才剛剛完成了一項「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的重要試驗。據702所副總設計師朱曦全介紹,這款火箭的研發,突破了13項重大關鍵技術,大大超越了如今正在服役階段的長征五號火箭。其起飛重量約為2,000噸,可將25噸的有效載荷直接送入奔月軌道,或者將70噸的有效載荷送入近地軌道。而目前長征五號的近地運載能力僅有25噸。由此可見,這項火箭技術的突破,將有可能助力我國在2030年之前,獲得載人登月的能力。
中國能趕在美國前,實現載人登月嗎?
然而,像重返月球這樣龐大的航天工程,首先要擁有一個重型火箭。而SLS超重型火箭的核心推力,來自於兩個固體燃料助推器,其單台的推力便可達到1600噸,其運載能力與我國的921火箭差不多。但相較於我國的長征五號而言,NASA的超重型火箭簡直就是一個太空梭的火箭版本,僅用一個助推器,就能將長征五號托舉起來。
美國「阿爾忒彌斯」載人登月規劃圖
這樣對比之後就會發現,儘管美國時隔半個多世紀,再次重返月球計劃,但也不得不承認美國在航空航天方面的能力,仍然是十分強大的。畢竟,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在美國當年實現登月的時候,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才剛剛發射成功。而且我國擬定的登月時間是2030年前,這並不意味著我國一定要等到2030年的時候,才能夠具備載人登月的實力,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任何一個航天項目從籌建到完成,也都需要很多年的時間,這其中所要克服的困難,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的多。縱觀我國的航天發展,都是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的實現既定目標。
(文:王雅婧 審核: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