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棍年」公元1111年,宋朝文人講了一堂課,影響中國800多年

又是一年11月11日到來 ,近幾年,隨著網路的發展,每年的這個日期除了「光棍節」外,更被冠以「購物狂歡」的標籤。然而,在公元1111年這個「光棍年」,一個宋朝文人創辦一個書院,講了一堂課,影響了中國800多年。

在明朝中後期,有一個非常出名楹聯,上聯曰:風聲雨聲讀書少聲聲入耳;下聯曰: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個楹聯出自於東林書院。東林書院在明朝時期風靡朝野,起初是明朝最大的「清流」學派,後來演變成了一股重要的勢力——東林黨。雖然東林書院在明朝被後世廣為熟知,但他真正創辦的時間,正是公元1111年。

宋朝元和年間,「程朱理學」盛行,其中,程朱理學中的「程」指的是程頤、程顥兄弟,而程顥有個嫡傳弟子,名叫楊時。在「二程」之後,楊時成為宋朝著名的大儒。在公元1111年,楊時到無錫,無錫官員李夔仰慕楊時,邀請他到無錫各地講學,在途徑無錫南門保安寺時,楊時覺得這裡古木鬱鬱蔥蔥,情景和廬山的東林寺非常相似,是個傳道的好地方,於是在李夔的協助下,楊時在此地創辦東林書院,並且召集江南學子,在這裡講了一堂課,轟動一時。從此,東林書院的影響力居高不下,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學子集會,成為宋朝「清流」學子的聚集地,很多學子不遠千里,就為了在這裡聽課求學。

宋朝滅亡後,元朝打壓漢文化,東林書院從此被廢,但無數漢人士大夫始終想恢復這個聖地 ,直到明朝中葉,民間有有識之士逐漸在東林舊址聚集,但因為苦於沒有經費,這裡雖然仍有集會,但並沒有當年的規模。萬曆年間,首輔張居正因為貪戀首輔之位,沒有回家守孝,遭到在野的讀書人批評,其中聚集在東林舊址的這幫文人,遭到張居正的嫉恨,本來的盛況遭到一定的打壓。直到清流領袖顧憲成的到來,東林書院才到達巔峰:萬曆皇帝因為想廢除太子朱常洛,改立朱常洵,當時的清流領袖顧憲成因為反對而被貶官,顧憲成歸隱無錫,在無錫當地官員的幫助下,重振東林書院。

東林書院在顧憲成時達到前所未有的搞得,不僅「君子」輩出,而且東林八君子還制定了一些列的東林守則,這時的東林書院,之所以強大,是因為它是純學界的集會,這裡每年一次大集會,每月一次小集會,每次集會至少三天集中講學,頗有現在的文學沙龍的味道。然而,隨著明朝末年弊政凸顯,東林學子們開始轉移了自己的方向,分成兩派,其中主流一派開始批評時政,成為那個時代最強大的評論家集群。

東林學子遍布天下,自成一黨,在朝的官員,如果同是出自「東林」,則相互照應,如果不是出自「東林」的,則遭到集中排擠,因此有了東林黨一說。但東林黨雖然飽受批評,也有很多優秀的人才,不能一概而否定之。

到了明熹宗繼位,宦官魏忠賢和奶娘客氏勾結,權傾朝野,加上明熹宗喜歡木匠,不問朝政,東林黨開始抨擊魏忠賢宦官干政,由此,閹黨和東林黨仇怨很深,隨著東林人士楊漣被閹黨處理,接下來東林黨在強大的閹黨面前,徹底被擊碎,受迫害之人何止上萬,全國官場談東林而色變。直到崇禎帝繼位,殺掉魏忠賢,東林黨才得以翻身,但此時明朝已經病入膏肓,而東林認識遍布朝野,所以有明朝毀於東林黨之說,但小編一直認為這種說法太過片面。

明朝滅亡之後,東林書院得到了清朝的順治、康熙、雍正等幾代帝王的重視,因為這裡是文人們比較嚮往的地方,所以清朝每年都會出資修繕東林書院。直到光緒年間,東林書院被朝廷「徵用」,變成了朝廷的地方學政,從此,這個民間組織變了性質。從「光棍年」到光緒年間,東林書院幾度興衰,人才濟濟,從楊時開院講了那一堂課以來,中國後來的800多年,都受此影響,意義重大。

小編認為:看待東林書院,需要辯證的來對待,這個書院從成立之日起,大部分社員遵循孔孟之道,是中國士大夫的榜樣。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走向了極端,逐漸和其他勢力發生碰撞,最後損失慘重。雖然這裡面忠奸各有紛說,但東林書院強大的影響力得到普遍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