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80、90年代歷屆世界盃冠軍

盤點80、90年代的歷屆世界盃冠軍,那一屆實力最強,冠軍更加實至名歸。


1982年世界盃冠軍義大利:

替補陣容:伊萬諾-博爾頓,加利納,巴雷西,維爾喬沃德,多塞納,馬里尼,阿爾托貝利,考西奧,塞爾瓦吉,安東尼奧尼,馬薩羅。

82年世界盃義大利擁有一條「鋼筋混凝土」的後防線,後防中堅西雷阿是當時世界足壇最出色的清道夫,詹蒂萊、卡布里尼也是當時世界足壇數一數二的後衛。中場塔爾德利主要負責防守,攔截對手進攻,布魯諾-孔蒂負責組織進攻。「金童」保羅-羅西是義大利足球史上最出色的前鋒之一,82世界盃上他一共打進6球,包攬了「金球獎」和「金靴獎」。替補席上的巴雷西和維爾喬沃德分別是日後義大利兩大豪門AC米蘭和尤文圖斯的傳奇後衛。


1986年世界盃冠軍阿根廷:

替補陣容:阿爾米隆,伊斯拉斯,帕薩雷拉,克勞森,博尼奇,博格西,奧斯卡-加雷,帕斯庫利,澤拉達,塔皮亞,特羅比亞尼。

86年世界盃阿根廷的領袖人物帕薩雷拉受傷,主教練比拉爾多藉此機會樹立了馬拉多納核心的地位,後防線以魯傑里為核心,其實阿根廷的陣容在本屆世界盃上並不是特彆強大,但主教練比拉爾多堅持使用「守住球門,將球傳給馬拉多納」的這種戰術。阿根廷也正是依靠這種戰術獲得了這屆世界盃冠軍。魯傑里完全貫徹了這種指導思想,甚至是不惜一切代價防守,布魯查加的作用同樣重要,一次次的回撤接應,並順利的將球傳遞到馬拉多納腳下。馬拉多納的發揮實在過於驚艷,86年世界盃也被譽為「馬拉多納一個人的世界盃」,他也當之無愧的坐上了球王的寶座。


1990年世界盃冠軍德國:

替補陣容:科普克,奧曼,奧拉夫-托恩,羅伊特,烏韋-貝因,弗蘭克-米爾,斯泰內爾,赫爾曼,普夫盧格勒,安德烈斯-穆勒,里德爾。

90年世界盃德國隊依靠頑強的作風,不到比賽結束永不放棄的精神,還有他們強大的陣容,第三次舉起了大力神杯。以著名的「德國三駕馬車」為核心,每場比賽根據不同的對手可以排出不同的陣型。鋒線核心克林斯曼是當時世界足壇最出色的前鋒之一,沃勒爾、里德爾同樣極具威脅。馬特烏斯當時29歲,處在自己的巔峰時期,是德國隊的核心,世界足壇出色的中場球員之一。布雷默是世界足壇最出色左後衛之一,一個人撐起德國整條左路的攻防任務。利特巴爾斯基、哈斯勒、尤爾根-科勒、奧根塔勒、布赫瓦爾德同時都是世界級的中場和後衛。


94年世界盃冠軍巴西隊

替補陣容:阿爾梅洛-澤蒂、達爾波佐、羅查、羅納爾道、萊昂納多、卡福、拉易、保羅-塞爾吉奧、路易斯-穆勒、奧維拉、羅納爾多

80年代巴西隊以濟科蘇格拉底、法爾考為核心的夢幻陣容卻與冠軍失之交臂。本屆世界盃上巴西隊一改過去的風格,以非常務實的防守打法獲得了第四次世界盃冠軍。門將塔法雷爾十分穩健,後防中堅阿爾代爾兇悍無比,羅查第一場比賽就受傷,頂替他的桑托斯發揮出色。布蘭科自由球功夫獨步天下,尤爾金霍連續兩屆世界盃入選最佳陣容。小組出線後技術型前腰拉易被棄用,樹立鄧加的核心地位,毛羅席爾瓦是西甲搶斷王,已鄧加組成了雙後腰組合非常可靠。攻擊型中場馬津霍被當作「工兵型」中場使用。鋒線上羅馬里奧是當時世界最佳前鋒之一,與他搭檔的貝貝托同樣積極威脅。穆勒、保羅-塞爾吉奧、奧維拉在替補席上待命,18歲的天才前鋒羅納爾多感受了一次大賽氣氛。


1998世界盃冠軍法國:

替補陣容:拉馬、沙博尼耶、勒伯夫、坎德拉、博格西安、維埃拉、皮雷,迪奧梅德、亨利、杜加里,特雷澤蓋。

98世界盃在法國的本土舉行,最終他們在決賽中3:0完勝不可一世的巴西隊,歷史上首次獲得冠軍。法國隊擁有一條冠軍級防線,布蘭科與德塞利都是世界級中後衛,他們的組合十分穩健,且完美的形成互補,圖拉姆能力全面,同樣是世界級,也是法國足球史上最偉大後衛之一。利扎拉祖是世界最佳左後衛之一,撐起了法國隊整條左路的攻防。兩大中場核心德尚齊達內分別負責防守和進攻,德尚是防線前的屏障,齊達內本屆世界盃表現出色,獲得了98年世界足球先生。卡倫布、佩蒂特攻守兼備,小將維埃拉是法國中場的未來。德約卡夫在鋒線和中場之間穿針引線製造機會。唯一的不足可能就是鋒線比較薄弱,法甲最佳射手吉瓦爾什碌碌無為,全能前鋒杜加里樣樣傷愈不久,狀態沒有保障,亨利與特雷澤蓋還太年輕,經驗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