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市殷都區區長雷鳴宣布:建檔立卡貧困村33個脫貧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401戶5469人全部脫貧

河南日報農村版訊(記者秦名芳 通訊員閆明傑)12月25日,在安陽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安陽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殷都區專場新聞發布會上,殷都區委副書記、區長雷鳴說道:「全區建檔立卡貧困村33個,全部脫貧退出;建檔立卡貧困戶2401戶5469人,全部脫貧。」

雷鳴介紹說:「殷都區位於安陽市西北部,是2016年安陽市部分區域管理體制調整、代管原安陽縣西部九個鄉鎮後組成的新城區,轄區總面積687平方公里,轄10個鄉鎮9個街道辦事處,人口約71.5萬。」

雷鳴指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殷都區全面落實上級決策部署,抓具體精準施策、築長效穩定脫貧,採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是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守牢脫貧底線。教育扶貧方面,2016年至2020年以來資助貧困學生9912人次,共發放教育資助資金512.7萬元,全區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實現「應助盡助」;五年來,共投資4.1647億元安排項目151個,全面提升辦學條件改善辦學環境,圓滿完成控輟保學目標任務。在醫療保障方面,對貧困人口到基層醫療機構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免收押金政策,全區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超過91.2%。全區貧困人口中享受慢性病政策 1861 人,做到了應享盡享。全區患 30種大病的 441 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救治,救治率 100%。

在住房保障方面,紮實開展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清零行動,2016年以來完成危房改造164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44戶),撥付危房改造補助資金 2057.3 萬元,實現了「住人無危房、危房不住人」目標。在飲水保障方面,五年來,共投資1538萬元,實施飲水安全提升工程,在解決貧困村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的基礎上,抓好鞏固提升,提高了保障水平。在兜底保障方面,打好救危助困「組合拳」,織就防貧「安全網」,通過「兜底、提標、救急、擴面」,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員56人,實現集中供養;辦理事實無人撫養兒童123人;設立防貧基金,區財政每年出資50萬元,為因病、因災等可能出現返貧致貧的困難群眾,建立精準防貧長效機制,防止返貧,阻止致貧。

二是強化產業支撐,拔掉貧困之根。依託優勢「培育」。依託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培育和壯大光伏、食用菌、紅薯、花椒、小米等五大支柱產業。建成69個光伏電站戶均增收1000元,貧困村每年增加5萬元集體經濟收入;帶貧基地達到122家,其中帶貧效果較好的56家,規模較大的龍頭基地(合作社)27家,產業覆蓋率289%,戶均增收2500元。龍頭企業「帶動」。積極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發揮其引領、帶動、輻射作用,為產業做大、做強、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全區現有國家級龍頭企業(合作社)2家,省級龍頭企業(合作社)1家,市級龍頭企業(合作社)11家。

三是強化就業扶貧,築牢脫貧之基。我們結合殷都區工礦企業多的優勢,大力發展就業,以就業促進脫貧,堅持「七個優先」政策,全面落實穩定和擴大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的12條措施,實現了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全部就業,就業率100%。對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公益性崗位兜底。全區開發公益性崗位429個,光伏協議用工810個。

四是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村村面貌煥然一新。堅持全區規劃,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生活環境,2016年以來,全區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0671.7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建設,實現了貧困村全部通水泥路、通自來水,所有行政村衛生室、文化室、黨建活動室均已達標,貧困群眾實現了走平坦路、喝乾凈水、上衛生廁、住安全房的美好願望。

五是強化金融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規範三級金融服務體系建設,建立1個區級金融扶貧服務中心、11個鄉級金融扶貧服務站、258個村級金融扶貧服務部。認真落實金融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全區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38戶,金額1220.7萬元,戶貸率26.4%,做到了對符合貸款條件且有貸款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能貸盡貸。精準扶貧企業貸款能貸盡貸,認定精準扶貧企業(合作社)44家,發放貸款790萬元,有力助推脫貧攻堅,助力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六是強化志智雙扶,激發勤勞致富的主動性。突出精神引領。持續開展了「十佳最美扶貧人」「十佳自強脫貧戶」 等五個十佳評選活動,先後評出自立自強脫貧典型及最美扶貧人等50名。鼓勵自強自立。建立愛心超市、農民課堂,倡導「好日子是干出來的」理念,教育引導貧困群眾投身扶貧產業、參加公益勞動等。弘揚敬老傳統。建立孝善基金,把「精準扶貧」與「孝善文化」有機結合,在全區農村形成家庭孝心養老、社會善心敬老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