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損失已經造成,我們要做的是,在下半年將失去的時間、損失的產值追回來,現場提出近10種路徑教我們如何發力,把全年業績拉上去」。東莞市政府秘書長鄧濤出席《莞事論壇》時表示。
6月30日,是2020年上半年的最後一天,《莞事論壇》第三期舉行,聚焦疫情下的企業發展。現場參與的7家企業從不同的角度講述「逆勢增長」的過程,包括跨界轉產、擴大內銷、加強研發等措施。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也到場分享當前的扶持政策。企業主動謀發展是內因,政府給扶持是外因,雙方同頻共振,方能在疫情陰霾下取得更佳效果。
現場:
拓斯達1-5月業績增長200%以上
「危機,危險是大家的,機會是自己的」。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表示,疫情發生之初,他也曾慌張過,不過鎮靜下來他開始帶領公司「做大存量,尋求增量」。存量是公司的機器人業務,在2月份即海外疫情蔓延之前,抓住越南市場的項目,實現主營業務上漲70%,增量是利用機器人的技術優勢,跨界生產口罩機,一路攻關包括超聲波儀器、熔噴布生產機器等,最終1到5月業績實現增長200%以上。
疫情的發生導致全球貿易格局被迅速重塑,這也正是莞企快速進入全球供應鏈中高端的機會。靶材的核心技術一直掌握在日美企業手中,國內企業更多採取進口方式,東莞市歐萊濺射靶材有限公司持續的技術研發投入,10年來實現靶材關鍵材料的國產化,疫情成為它的機會。公司經理郭文明介紹,在2020年疫情的影響下,公司第一、二季度銷售額實現逆勢增長40%以上,「這一次疫情讓國內企業對技術研發、創新的必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當前公司就擁有京東方等客戶。
拓展內銷市場 線上渠道帶來新增
東莞是外貿大市,外貿企業的生存狀況影響著全市的基本盤。當前,擴大內銷成為不少外貿企業自救的途徑。東莞康達玩具禮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國雄分享他的故事,公司是港資企業,紮根東莞30年就做OEM,產品百分百出口,客戶包括麥當勞、肯德基等。在去年下半年公司成立專門的公司開拓中國市場,簽約十餘個知名玩具IP,以帶動內銷業務,而參加當年的玩具展,展出效果良好。疫情出現後,公司迅速建立線上營銷模式,3月還簽約了明星王祖藍創立的品牌,參與到1688、拼多多等電商平台的線上賣貨活動。對於下半年的發展計劃,溫國雄表示繼續擴大內銷,線上線下發力。
東莞市邦澤電子有限公司是一家傳統的外貿企業,疫情讓過去的次級分銷發生變化,銷售互聯網化,如今公司產品直接通過亞馬遜賣到消費者手上。董事長徐寧預計,今年公司ODM製造業務全年下降15%-20%,但是跨境電商業務全年預計將同比增長80%-100%,綜合測算,今年業績同比增長50%-60%,更為重要的是公司的自有品牌業務的業績佔比有望從30%提升至50%。「下半年採取積極的做法,將在東南亞、東歐、韓國設立分公司或者合資公司,突破海外品牌的封鎖 」。
常務副市長喻麗君:
全市經濟指標企穩向好 對未來充滿信心
在6月30日這最後一天,東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喻麗君帶來了好消息,她表示「監測數據表明,東莞市經濟已經開始全面復甦,經濟指標企穩向好」。
2月份以來,東莞市相繼出台了「助企撐企15條」「助企復工10條」「優化服務15條」「加快復甦16條」「穩外貿20條」「投資鬆綁30條」等惠企政策,全面助力企業渡難關、促發展。喻麗君列舉了多項數據,截至今年5月末,東莞市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4.7%,新增貸款已超去年全年七成。其中,製造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61.47%,外貿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63.74%,增速均遠高於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月1-27日,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0%;工業用電量同比增長3.3%;全市固定資產投資預計上半年同比增長5%;全市重大項目完成投資預計上半年同比增長29%;6月份單月全市進出口總額預計同比增長5%。
在這過程中,也有不少企業「逆勢而上」。喻麗君現場舉例,如石龍鎮的利富高塑料公司注重國內市場的開拓和營銷,今年1-5月產值實現11%的增長;虎門鎮的振亮科技不斷改善製程,優化品控,今年1-5月產值同比增長17.5%;如虎門鎮的虎彩集團發揮品牌優勢,旗下20多家公司通過集中採購按需分配,有效降低了原材料供應成本。
「當然,我們也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距離上半年的預期目標仍有差距,但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喻麗君表示,東莞要更好地統籌推進擴大內需與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動能轉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推出更多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要堅定不移擴大改革開放,放寬市場准入,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積極擴大進口,擴大對外投資,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要提升供應鏈、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參與到全球產業鏈重構進程中,提高抗風險能力。
「內因還是決定因素,只有企業有內生動力才能更好選擇出路,這是我們應對疫情,如何尋找新機中的關鍵」。喻麗君表示。
專家點評:建議建立「鏈長制」 保產業鏈供應鏈
「東莞確實是出經驗的地方。」廣東省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王珺點評,求變同時求新,新是建立在趨勢上,聽畢多位企業家的分享,王珺點贊東莞企業家,同時也點贊東莞提出的「戰時機制」,他分析「戰時機制和平常機制不一樣,最大的特點是集中調度資源,其次是集中打通痛點,再次是用小組落實執行」,戰時機制的推行,讓東莞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做得更加系統。
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王珺認為,需要進一步拓展思路,建議用好行業協會資源。他舉例,東莞現有120餘萬市場主體,如此大的體量,光靠政府扶持還不夠,如何辦?需形成社會動員,因而行業協會作用很大,過去政府派小組來攻堅戰,但是常態化的情況下,通過「政府—行業協會—企業主體」鏈條服務企業,通過研究行業特點更精準的推動行業發展,而且東莞行業協會組織比較發達,讓通過行業協會,將服務觸角伸到120餘萬市場主體。
「在浙江江蘇等地啟動了 『鏈長制』,東莞或能夠參考」。王珺表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一個行業要穩住產業鏈首先要穩住龍頭,保產業鏈供應鏈是穩住經濟基本盤的重要手段,東莞的優勢也在產業鏈的完整,要保住這一優勢並發揮效用,他建議東莞確立「鏈長制」,建立職能部門與龍頭企業等的整體協調機制,做好「六穩」「六保」工作。
采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