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收入推動Q3凈利重回增長,「大而全」的麗珠集團增利不增收丨看財報

10月25日盤後,A+H股兩地上市的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麗珠集團」,000513.SZ;01513.HK)發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94.88億元,同比增長1.27%,歸母凈利潤15.07億元,同比增長3.72%。

單看三季度業績數據,麗珠集團表現突出。公司Q3營收31.86億元,同比增長1.66%,漲幅不大,但在二季度,公司營收是負增長;期內歸母凈利潤4.89億元,同比增長25.87%,這一增速為近6個季度最佳成績。

財報發布後次日,麗珠集團A股盤中一度漲近9%,收盤漲6.14%,報34.79元;H股盤中最高漲幅為9.09%,收盤漲6.88%,報21.75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受上海啟動吸入用重組新冠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載體)加強免疫消息刺激,10月26日疫苗概念整體大漲,而麗珠集團也位列其中,行業利好疊加業績好轉,合力拉動股價上漲。

三季度凈利增速創6季最佳,利息收入立大功

對比2022年二季度財報,簡直冰火兩重天。麗珠集團Q2營收同比下降2.15%至28.24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14.47%至4.64億元,到三季度,公司營收、凈利增速雙雙回正,且凈利潤增速為2021年Q2以來最高增速。

鈦媒體App製圖;數據來源:Wind

麗珠集團旗下有四大業務板塊,其中化學製劑產品是第一大收入來源,Q3創收18.98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59.57%,但這一支柱型業務板塊在Q3卻是負增長,同比下降6.82%,今年前兩個季度,均為正增長,分別為10.90%、14.49%。

化學製劑產品又分為消化道產品、促性激素產品、精神產品、抗感染產品和其他五部分,當中的消化道產品是核心產品線,三季度收入8.65億元,同比下降17.93%。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艾普拉唑系列(商品名:壹麗安)是麗珠集團消化道產品的主要產品,2021年續談醫保目錄成功,但價格從2019年的156元(10mg/支)降至71元(10mg/支),降幅達54%。現在看來,醫保降價對該產品的影響依然存在,「以價換量」成效還未充分顯現。

公司第二大收入板塊是原料葯和中間體,Q3創收7.70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為24.17%,增速為11.10%,不及前兩個季度增速。

三季度,麗珠集團增長最快的產品板塊是中藥製劑產品,收入同比增長59.15%至3.39億元。2022年中報顯示,該產品板塊的成本下降了19.60%,成本的持續下探確能助力業務獲得較好的增長。雖然增速漂亮,但中藥製劑產品僅佔總收入的一成,拉動公司整體增長的作用不大。令人唏噓的是,麗珠集團最早也是憑藉中藥注射劑獲得大額收入,隨著這一市場式微,其中藥製劑產品板塊收入佔比減少,逐漸衰落。

麗珠集團收入佔比4.9%的診斷試劑及設備產品在Q3創收1.56億元,同比下降3.11%,表現不及二季度。可想而知,該板塊受到新冠核酸檢測試劑集採的影響而下降較多,因為在診斷試劑及設備產品線中,麗珠集團僅有兩款產品上市,其中一款就是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

鈦媒體App製圖;數據來源:財報

總體來看,麗珠集團Q3個產品板塊收入增長並不突出,尤其前兩大板塊增長甚至不及Q1、Q2,公司營收增速在這種情況下轉正實屬不易。與此同時,在本季度,麗珠集團銷售、管理、研發三大費用率分別為31.35%、6.28%、13.32%,而在二季度,三項數據分別為28.22%、5.51%、9.43%。

三季度,麗珠集團在開源方面表現平平,但在花銷上出手大方。這種情況下,麗珠集團還實現了凈利潤相較此前的大幅躍升,且增速遠高於營收規模擴張,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利息收入在報告期內大幅增長,若麗珠集團Q3利息收入低於0.99億元,公司凈利增速將不會轉正。

根據財報,2022年前三季度,麗珠集團利息收入為2.56億元,上年同期為0.96億元,同比大增267%。具體到第三季度,利息收入為1.55億元,而Q1、Q2利息收入分別為0.62億元、0.37億元。

不僅如此,麗珠集團Q3利息收入高於以往各單季度數據,畢竟,公司本身非常「富有」。截至三季度末,麗珠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95.78億元,較去年三季度末凈增4.53億元。

管線布局「大而全」,但可以作為業績依支撐的不多

回到麗珠集團的業務本身,把攤子鋪開,是其近年來的主要「成就」。在擴大業務版圖的時候,原有主力產品不斷遭遇新挑戰,而新賽道大多產品處於研發階段,尚不能為財務數據增色。

以核心產品艾普拉唑系列,2018年至2020年,麗珠集團艾普拉唑系列分別實現銷售收入5.04億元、9.75億元、17.7億元,艾普拉唑系列是拉動公司業績的主力產品,但在醫保降價因素之外,該產品還面臨著激烈的行業競爭,既有集采靶標爭奪,也有同類產品貼身肉搏。

根據中金企信統計數據,中國消化性潰瘍患病人數從2015年的7034萬人預計增長至2030年的7322萬人。質子泵抑製劑(PPI)是消化性潰瘍首選藥物,其治療效果可達到潰瘍癒合率大於90%,目前質子泵抑製劑在消化性潰瘍的臨床應用佔比超過90%。中金企信預計至2030年,中國質子泵抑製劑市場規模將達到365.1億元。

麗珠集團自研的艾普拉唑鈉是PPI類產品的第二代創新葯產品,而目前,被譽為「胃病神葯」的第一代產品奧美拉唑依然穩居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產品排名第一。今年7月進行的第七批國集采中,28家企業持奧美拉唑參與競標,麗珠集團也以自有奧美拉唑產品參與競標,最終的10家中標企業中沒有麗珠集團。

集采中標帶來的也是降價,但企業能就此獲得市場份額,之後考驗的是公司對產品「以價換量」時間點和銷售策略的把控,無緣集采則意味著直接被攔在跑道外圍。

此外,2021年國內口服質子泵抑製劑銷售額排名前三名的藥物分別是雷貝拉唑艾司奧美拉唑和艾普拉唑,艾普拉唑同賽道競爭對手表現更加強勁。而作為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新型抑酸劑,鉀離子競爭性酸阻斷劑(P-CAB)已經開始嶄露頭角,科倫葯業人福葯業華森製藥都已經提前佔位入局。

目前,麗珠集團還將觸角伸向了生物葯、微球平台。在生物葯領域,最重磅就是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融合蛋白疫苗(「V-01」)。9月21日,V-01疫苗正式在珠海「開打」,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還在繼續推進臨床。這一漫長且耗資不菲的研發項目終於要開始創收了,但「遲到」近兩年的新冠疫苗還能分得多少市場,似乎不言自明。

另一款於去年獲批國內上市的生物葯是注射用重組人絨促性素,其餘5款在研產品藥物均處於研發投入階段。麗珠集團的微球等高壁壘複雜製劑在研項目共7項,未有上市獲批產品,當前也是「有進無出」。

「頂樑柱」危機四伏,新產品線還嗷嗷待哺,跟風進入的新冠疫苗又動作過於遲緩。麗珠集團雖然不缺錢,但短期內很缺想像力。

(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丨楊亞茹 編輯丨孫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