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人群分兩個層面,一個是閉環內工作人員層面的每天都會有一次核酸檢測並上報。另一個層面是隔離人員中需要重點關注的人,大體上是老幼病殘孕,在入住時填基礎信息自己報的信息為主,不同的類型要求的準確信息又有不同,自然對應的健康監測措施也有所不同。
所以要說隔離旅客在我們工作人員眼中首先都是境外回來的同胞,如果要分出來差異就是重點人群和普通人群,不回去根據職位、行業、是否名人、老闆去考慮,名人、普通員工、老闆還是打工族還是留學生,沒有那個劃分都是回國同胞,回家的人。
對重點人群的關注或關照完全是人文工作需要。得到應得到關注與支持。
老:相對來講,韓國來的航班老年人多,且普通話溝通困難,最好的辦法就是要來子女的電話或者請年輕的朝鮮族旅客來溝通,每期都有很熱心的年輕旅客溝通後願意幫助溝通信息,而老年旅客他們自理能力基本不用擔心,回家的迫切心情也比較強烈。而歐洲回來的航班相對年輕人多,老年人年齡明顯偏大,且相對糊塗。明顯的心情焦慮,可以說這些老年旅客是重點關注對象,比較典型的是不停的打電話,挨個的打已知的工作電話,不停的囑咐自己的去向和車次,不要把她忘掉。由於我們房間挨著,基本都能聽到另一個房間接起的電話是剛給我們打完電話的阿姨,所以我們不僅要耐心的解答一遍,還要注意一個小時沒有打電話的話,我們要回訪一下,當然了,車輛和車次通知也是優先通知,信任就是一點點這樣建立起來的,總體來講都挺順利的回家了。
幼、孕:小娃子一兩個月也有,一般3歲以下的一個關注層級,3-10歲的,未成年的,還有未成年一個人回來的。而且瀋陽瑪麗蒂姆酒店每年都會有一個隔離期間出生的小朋友,我們一個點長的孩子考到了清華,而迎接新出生的小朋友回酒店恰恰也趕上他當班,所以抱著小朋友回房間的任務都是他完成的,到現在家長和這個點長還有微信互動。我做志願者或是點長基本是幫助孕婦拿過行李,或者幫助推過嬰兒車,一般都是女護士或醫生來重點照顧。
病、殘:都挺值得佩服的,至少都被他們的堅強感動,醫生會對應的做監測,極個別的下飛機直接就轉到定點醫院去了。相對比較麻煩的是有抑鬱情況的旅客,保持溝通需要技巧,合理疏導也需要相對專業的人員,因為有時會出現預想不到的情況,當然隔離醫學觀察措施也需要加強,還是那句話,一句良言三冬暖,用心自然不一樣。
其他的低血糖的,高血壓的等等。
其他比較特殊的情況,酒癮、煙癮鬧騰的也比較厲害。
在就是14天隔離的時候有幽閉空間恐懼症的情況發生,給我們打電話,讓上去幫助把窗戶打開,大口的喘一下氣兒,並保證只喘口氣兒,絕不把身子探出窗外,你們看著也行。因為有限位器,10公分就是最大限度了。我們能做的就是聊天疏導,陪著轉移關注點。變為7+3以後,此類情況明顯少多了。
說到此處,填寫入住承諾書中的疾病史真的挺重要。
每天對重點人員情況問詢和反饋,醫護、酒店、工作組都有各自的關注措施。
平安回家,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