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臨近「雙11」「雙12」「年末大促」這些購物節時,我們都在內心告誡自己:理性消費,不要被商家的打折促銷所迷惑。
然而,心裡說著不要,手卻很誠實,一不注意就又掉進了買買買的「大坑」里,真想穿越到古代,看看我們能不能逃過此「節」?
清明上河圖(局部) 明·仇英
古人的購物車裡究竟都有什嗎?
很遺憾,即使我們穿越到了古代,也還是「難逃此節」,畢竟喜歡買買買的人,無論何時何地,永遠都不會忘記買買買。
早在古代就有類似「618大促」「雙11」這樣的購物節,只不過這些購物節被統一稱之為「重日節」,如一月一的元旦、二月二的春耕、三月三的上巳、四月四的夏鳳、五月五的端午、七月七的七夕、九月九的重陽……這些用來集中購物的節日又被稱之為「集期」,先秦時就已存在。
集期通常是在某個指定的交易場所,如「市」「集」「墟」「場」「街」都是集期的產物,也就是我們現在購物節使用的電商平台。
既然有了「平台」,那麼古人的購物車裡究竟都有些什麼呢?
於古代富人而言,購物節又相當於奢侈品牌新品發布會,那麼他們的購物車裡自然都是些奢侈品,最頻繁出現的是稀有紡織品,如絲綾、錦、綢、緞等,但這些商品的昂貴不在於商品的本身,而在於商品的增值服務。
古代富人只穿高級私人定製,先選好面料,然後根據體型以及季節,設計出相應的款式,再配之以匠心獨運的刺繡,絕對不會出現撞衫的尷尬。你可千萬別小瞧古代設計師,LV去年流行的桶包就曾與唐代彩繪女傭的隨身挎包撞了款!
同樣,珠寶也是古代富人最愛的私人定製物品之一。在購物節,很多商家接受「來料定製」,消費者提供黃金珠寶等原材料,商家再通過設計,給消費者打造一整套首飾,工藝非常精緻。
當然,古代富人不會輕易滿足於吃穿用度,精神上的追求也是無限的,他們的購物車裡還常常有很多藝術品,如字畫、瓷器、絕版藏書、樂器等。
不過更令人震驚的是,在唐宋經濟繁榮時期,在集期這個購物節里,古代富人還玩起了海淘!
眾所周知,古人最喜歡的事情就是沐浴熏香,誰要是有獨特的香料,那簡直是璀璨的富人光環!
有需求,就有市場,在唐代有個名為馮若芳的海盜,在嗅到了商機以後,專業打劫波斯的海船,專攻香料,以獨特的沙龍香水俘獲萬千女性的心,從此發家致富,成為了古代的「海淘」皇冠賣家。
集期這個購物節,初衷是「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富人再會玩,我們老百姓也得不忘初心,除了日常普通的集市,如「早市」「夜市」「廟會」等,還有一個集市叫作「窮漢市」,相當於現在的二手貨交易平台,「九塊九包郵專區」,也就是窮人買東西的地方。
往往,窮人的購物車才更有生活氣息!
他們同樣會購買日常穿的衣服鞋帽,生活用品,但更多的是食物,畢竟窮人的「恩格爾係數」比較高,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寫道: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綵衣服。以紙糊架子盤游出賣。潘樓并州東西瓦子亦如七夕。耍鬧處亦賣果食種生花果之類。
有趣的是,無論是古代的富人還是窮人,購物車的主人竟然大多還是女人,《醉翁談錄》就曾側面描寫過七夕節的乞巧市,人多到「車馬嗔咽」「車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得復出,至夜方散」,果真在買買買這件事上,婦女永遠頂起了大半邊天。
貨郎圖(局部)北宋·蘇漢臣 (傳)
古代商家的營銷手段
很多時候,原本我們並不是很想買東西,往往是因為商家的活動而動了心,從鋪天蓋地的廣告到打折促銷,再到現如今的直播,很少有消費者能夠做到「全身而退」,殊不知這些商家的營銷手段都出自古人的生意經!
古代商家搞促銷,浮誇的廣告自然少不了,最有名的莫過於「吟叫」,相當於我們今年最流行的直播購物。尤其是宋代商人,對於「吟叫」非常有一套,高承就曾在《事物紀原·博弈嬉戲》中有過記載:京師凡賣一物,必有聲韻,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聲調,閑以詞章,以為戲樂也。今盛行於世,又謂之吟叫也。
在京師,只要有市場,就必定有叫賣聲,而這些叫賣聲都各有特點,講究文案與音律,比起我們「五塊五塊,清倉大甩賣」以及某拼購平台洗腦的主題曲,內涵與格調都不知上升了多少個台階!
當然,廣告再浮誇,價格沒有優勢也是萬萬不行的,畢竟我們都想在這些促銷活動里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這才不辜負我們因深夜「剁手」而長出的黑眼圈。
古人怎麼會不知道這些?
有句古語叫作「貪三廉五」,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大概意思是作為商家要大氣,貪圖利潤的人只能賺取30%的利潤,而講究薄利多銷的人,卻能賺50%,所以很早之前就有了「削價」,又名「降價」。
「商業之父」范蠡曾在接受財經節目訪談時,划出了重點: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在商品值錢的時候,一定要加強推銷,趕緊出手,商品一旦過氣,只會變得分文不值,正因如此,商家們的打折促銷、優惠折扣才會如此瘋狂!
除去廣告、打折這些營銷手段,古代商家對自己也有目標與任務。單靠老客戶可不行,必須要有持續不斷的新顧客,商家才能有未來。現代互聯網電商平台有個詞叫「拉新」,即用各種促銷滿減優惠券或者禮物吸引新顧客,為了使目的不太明顯,年年都會設計新遊戲,而古人除了發放「紅票」以外,也會設計遊戲,最有名的莫過於「關撲」。
關撲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抽籤轉盤摸獎,用預售商品作為彩頭,按照約定的方式,如轉盤、拋銅錢、套圈,只要投中了就可以免費或低價得到商品,這種營銷方式恰好抓住了大眾貪便宜的心理,甚至讓人上癮,很多人沉迷於此,危害程度極高,於是宋代政府對此進行了限制,只允許在「元旦」「寒食」「冬至」三天使用,其餘時間一律算作「非法賭博」。
「無商不奸」,古代商家玩起營銷來,絲毫不手軟。
貨郎圖(局部)明·崔子忠 (傳)
古代購物節的服務
在古代,清空購物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想買的東西無限,錢包有限,為了促進銷售,古代商家也支持類似信用卡、花唄等的付款方式,也就是傳說中的賒賬。
古代的賒賬與我們一樣,通過考核個人的資產收入等情況,決定賒賬的額度與期限。很多古代富人出門就沒有付錢的習慣,因為是大戶人家,住哪兒,做什麼的,整個城都知道,消費只掛賬,到了月底,商家整理好賬單,提供上門收款服務,所以於富人而言,賒賬又叫月結。
而一般老百姓沒有雄厚的財力,自然不能像富人那樣直接月結,購物節里看上了大件,又沒法付全款,於是就選擇了賬單分期。與商家商量分期的期數以及每期還款利息,再將自己暫時用不著的貴重物品作為抵押,以此實現「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若是在購物節,遇到買家不夠給力,古代商家還有一個服務叫「撤暫」,不管買家需不需要,一律免費試吃試用,相當於我們現如今的七天無條件退換。因為成本的原因,所以撤暫這樣的服務多用於食品類。
既然購物車加滿了,促銷的紅票拿到了,沒錢結賬的尷尬也解決了,剩下來的就是送貨問題。
在古代購物節買買買以後,需要對包裹朝思暮想嗎?
當然需要,畢竟古代購物節當天門市與攤位的面積都是有限的,貨品不一定都會陳列出來,倉儲空間也極為有限,所以一般商家都會有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在古代又被稱為「送利」。
這個由商家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多用於古代購物節的現貨,而更多的古代人會選擇期貨,也就是下了訂單,付了預售定金,待商家把貨製作完成後,才可收貨。
往往,這樣的期貨都會十分貴重,作為商家,不得不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民間的快遞公司,也就是傳說中的私人鏢局,因為驛站只允許官方使用。
古代的私人鏢局承擔了大量購物節的快遞包裹,因為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巨大,所以古代私人鏢局只接受貴重物品的運送,而古代的快遞小哥除了會認路和聯繫客戶以外,更重要的是武功高強,能打!
畢竟古代治安不如我們現代,動輒出現劫匪,若是不能打,別提保價賠損了,單是保住小命都危險!
還記得這句話嗎?
親,收到貨確認以後,記得給我打五星好評喲!
在完成購物節的交易以後,買家的評價對商家至關重要,這直接影響到商家往後每一次購物節的利潤。在古代更是如此,瘋狂的購物節結束以後,商家更需要的是好評與信譽,比起我們現在常見的刷單求好評,古代商家求好評的方式更加低調有內涵!
尤其講究讓名人「背書」,從演藝界到文學界,再到政界,古代商家特別熱衷於讓他們在牆上題詩作畫寫牌匾。若是祖上冒青煙,遇到皇帝這樣的大BOSS,提筆一揮個什麼「天下第一樓」「天下第一鴨」之類的牌匾,那真是子孫萬代都能享受到的殊榮!
看完了古人購物節的所有套路和流程,對於即將剁手買買買的自己又多了幾分理解與安慰,畢竟古人買買買起來,比我們現代人瘋狂多了!還有就是,請商家們別再談什麼互聯網思維了,你想搞的這些營銷策略,古人早已經玩膩了!
金陵小岱
【「小岱讀史」為金陵小岱專為「微史記」開設的專欄,金陵小岱為南京作家,著有暢銷書「文物里的故事」系列。】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