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博物院三件瓷器文物毀損,風波持續引發關注的同時,台北故宮博物院「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不再續約,又再次引起外界的爭議。
澎湃新聞獲悉,台北故宮博物院10月31日將其中兩件文物的初步調查報告送至「立法院」,稱破裂原因包括,恐因關上鐵箱時,因人為施力按壓或空間縮減導致文物碰撞,或是之前就有肉眼無法看見的暗傷或裂璺。
對於「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不再續約,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對此回應,「庫房空間有限,保管自身文物已顯狹窄,實不宜長年提供私人無償寄放。」對此,外界質疑台北故宮博物院是否在管理上出了問題?台灣地區教育界人士段心儀直言:「請告訴大眾為什麼存放了55年的文物,突然現在就沒有空間放了?」
台北故宮博物院三件文物毀損
台北故宮博物院10月31日對其中兩件文物毀損的初步調查報告指出,「明朝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是在2021年2月3日上午,由器物處瓷器科研究人員、行政人員、研究助理及技工等6人,進入山洞瓷器庫房做例行整理時,發現院1873箱內編號16896的瓷器破裂。
報告稱,該瓷器破裂的時間,初步判斷為2012年3月2日大盤點後,至2021年2月3日發現之前;另根據器物處人員表示,能夠接觸及整理文物者,僅限研究及行政人員,因此這些人有導致文物破損的可能性,但研究助理及技工友會協助搬運鐵箱,搬運過程亦有可能造成文物晃動甚至受損。此外,關上鐵箱時,恐因人為施力按壓或空間縮減,導致文物有碰撞受損之虞,且若有肉眼無法看見的暗傷,也有可能因時間經過或碰撞而破裂。
而對於「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不再續約,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對此回應,「庫房空間有限,保管自身文物已顯狹窄,實不宜長年提供私人無償寄放,耗費故宮資源進行保管維護,排擠自有文物的各項資源。」並表示,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寄存文物之合約陸續期滿後,已通知幾位寄存人取迴文物,「蘭千山館」並非特例。
據了解,所謂「寄存」,就是民間收藏者將文物無償授權台北故宮博物院保管及展出,但必須標示寄存者名字。這對收藏者是一種榮耀,既有鼓勵民間分享收藏的作用,也給予文物最完善、專業的保存,更提供觀眾多樣化的參觀內容。
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 蘭千山館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局部)蘭千山館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局部)蘭千山館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澎湃新聞獲悉,此次台北故宮博物院不再續約的「蘭千山館」寄存文物中兩件文物《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唐懷素小草千字文》正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推出的年度大展「寫盡繁華-晚明文化人王世貞與他的志業」中展出。出於「蘭千山館」的寄存,這兩件文物也曾與顏真卿《祭侄文稿》同行赴日本東京參展,重要性甚高,但卻傳出台北故宮博物院與「蘭千山館」文物不再續約,也代表其中的重要文物將離開故宮,民眾無緣再見。
段心儀指出,「蘭千山館」主人林伯壽先生,因學識和對文物的熱愛,於1969年被推舉為台北故宮博物院前身中山博物院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以他的私人收藏包括書畫219件、古硯109方寄存中山博物院,這批文物中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唐懷素小草千字文》尤為珍品,單此兩件的市值就遠超過近日破損的3件瓷器文物;另外如《華喦寫生冊》亦是十分珍貴的圖冊,劃時代把國畫的「擬真」推進到「一圖一境」,段心儀問:「這些都是在替故宮撐住臉面的,還有曾赴日本借經展的,為什麼不留?」
華喦寫生冊 上冊 第一幅 象駝 20×25.4公分 蘭千山館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華喦寫生冊 下冊 第四幅 蜂虎 20.2×25.5公分 蘭千山館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華喦寫生冊 下冊 第七幅 蜂房 20.2×25.4公分 蘭千山館寄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據台灣地區媒體報道,台北故宮博物院內部資深員工上籤呈請院長續約「蘭千山館」將文物留在故宮,對於「庫房空間有限」為由不續約十分無法理解,且台北故宮博物院聲明中指出「合約續約與否,系由故宮與寄存人商議」希望外界「尊重該批寄存文物所有人之意願與隱私」,對此台北故宮博物院內部人士也表示,事實上不續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單方面主動提出。段心儀指出,林家後人2002年還再加碼寄存文物,可以說明林家人並沒有想主動把文物取回,「故宮自己打電話叫人家東西拿回去,說你的東西佔了我的位置,能不拿回去嗎?」
段心儀也指出,林伯壽以其收藏之精美和一腔熱情,曾言明「蘭千山館」文物要永留台灣地區,「寄存的心境令人感動,台北故宮博物院也因此案訂了寄存辦法,且是經過專家審核確認,都是很珍貴的文物,即便林正儀院長任內寄存辦法已廢,幾任院長下來仍繼續簽約。」段心儀問:「現在即便專業同仁上籤,院長可以獨斷決定不續約?」過去在院長之上還有管理委員會可申訴,如今院內同仁徒然焦心。
台北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
段心儀指出,從文物破損和「蘭千山館」不續約,不得不質疑如今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管理最大的問題是不尊重專業,包括將原本的器物、書畫、文獻三處改並為二處,再由書畫文獻處處長兼管器物處,原是不同領域各司專業,加上人力減少,為文物移展南院頻繁搬動,會出狀況可以說是管理上對員工有不合理的要求。
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書畫文獻處處長劉芳如在社交平台上發文稱,「到最後讓當年蘭千山館主人林季丞(指林伯壽)先生的一番美意淪為泡影,未免太令人扼腕了!」並表示,「平心而論,蘭千文物如能繼續留在博物館內,不僅保存環境較優,也絕對可以發揮更多元的藝術教育功能。」
(本文據台北故宮博物院官網及台灣地區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