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武林的綠水青山——記煙台市武協主席於永生

營造武林的綠水青山

——記山東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煙台市武協主席於永生

武林之大,卧虎藏龍。於永生,煙台市武術運動協會主席,眾人眼裡的武林大當家,如在武林中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一隻猛虎。五十年,他一直堅守在煙台這個海內外知名的武術之鄉,並一步步營造煙台武林的綠水青山,不斷擦亮煙台武術這張名片。

上下求索,勇闖中華武林

2008年7.月21日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 ,山東煙台於永生,一個習武人,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火炬傳遞手,在青島高高舉起了手中的奧運火炬!面對熱情的人們,面對眾多鏡頭,這個習武40年的男人,難掩自己內心的興奮,迅即做了一個漂亮的螳螂拳動作,這一精彩瞬間被攝入了記者的鏡頭,第二天他的照片以「隨雲起舞」的大標題整版發表在《半島都市報》上。煙台武協於永生螳螂拳的英姿成為青島段火炬傳遞的一大亮點,他的父母家人都為他而感到自豪和驕傲。是啊,別人不知道,他的家人知道,他自己知道,這些年,大風大浪闖武林,風雨兼程走江湖,他吃過多少苦,流過多少汗。

60年代初出生的於永生,小時候因為體弱多病,父母很是犯愁。眼見他見風倒的樣子,他多年習武練螳螂拳的姥爺和舅舅都建議讓這孩子練武術吧,不為別的,就為強身健體。那個年代,老百姓家能有什麼法子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強壯起來呢?練武,去摔打好像是最佳的選擇。就這樣,7歲那年他正式拜於天程為師學習螳螂拳,從此這個怯怯的弱小男孩兒走上了習武之路,每天只要不病就去練,踢腿、壓腿、跑步……小小的他知道,他要強壯起來。正所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最後他們一起習武的三兄弟只有他一人堅持了下來。上了中學以後,身體好起來的於永生從骨子愛上了螳螂拳。當時,煙台的習武之風盛行,為了提高自己的武術技能,他刻苦訓練。初中畢業後,一心習武的於永生便沒有再繼續上學,練拳,練拳,他心裡只有這一件事了。他利用一切業餘時間練拳,在火車站小廣場、在院里,在任何一個他可以伸展拳腳的地方。他以學習交流,提高自身武藝為目的,廣交朋友,大家私下互相對練切磋。敗了,回來仔細查找自身不足繼續訓練再約戰;贏了,不自傲,吸取對方身上優點再練,等著挑戰。一次一次,於永生已經不知不覺深陷武林,行走於江湖了。他就業的煙台木材工業公司,三班倒,他一下班就跑到姥爺院里練拳,讓姥爺給予指點。一次他贏了一個拳法也不錯的人,有人傳話:「生子,你厲害,大家都說你拳法牛了!」他聽了,嘴一歪,「牛啥?!誰輸誰贏只有自己知道。」給足了對手面子和尊嚴,因為他心裡明白、他的身體清楚自己贏得艱難還是輕鬆。尊重同道中人,尊重對手,不妄自菲薄是於永生骨子裡帶的,也應該說是他家風裡固有的處世之道。當然,那時不夠20歲的於永生心中的夢想就是要讓自己強大起來,做個螳螂拳高手,成為武林中的強者,孩提時心中所謂的江湖霸主。

但是,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武林之路也從沒有一帆風順。生活給年輕的於永生開了一個致命玩笑,一次嚴酷考驗。20歲那年夏天,年輕衝動的於永生因大意進入一口深井,井水刺骨的涼擊透了他火熱的身體,他全身關節開始疼痛,僵硬,他的拳頭握不起來了。用了好多治療方法,吃了不少葯,都無法讓那個敏捷的於永生恢復原來的狀態,絕望中他把自己打回過去,「我於永生要從頭再來!」他開始像童年一樣開始為強身健體而練武。但每當面對一些聞聲而來要挑戰他的人,他死的心都有。這個習武的青年,他無法接受生活給他的這次磨難!因為他不能再像從前一樣近身與對方抗衡,更別說戰勝對手。無數個難眠之晚,他一人艱難來到山上,咬著牙默默地練,山風知道他的關節有多痛,星星知道他的眼裡裝著什麼;無數個清晨,他手上纏著燈繩(因為他伸手去握住燈繩都很困難),等著樓上的大哥喊他起床,他好及時拉開電燈,去晨練,小路清楚他的腳步有多沉,晨曦清楚他臉上不只有汗水。整整兩年時間,於永生通過苦練武術讓自己恢復起來。一個人20年里能兩次靠練武術強壯自己的筋骨,獲得健康,不容易;一個人從童年到青年兩次靠尚武精神支撐自己的意志,磨礪健康心靈,更不容易!於永生他拒絕了一個消極的悲劇人生,他用拳頭給自己打造著一個積極向上的未來。於永生很幸運,他生活在武術之鄉,有傳統和睦的大家庭;有愛他、鼓勵他的父母家人、朋友同事。這也造就了他骨子裡的一種中華武術精神,一種不斷上下求索的毅力。

為彌補自己當時武術的缺憾,於永生決心去練摔跤運動。在舅舅的引薦下,他領著幾個徒弟一起跟從青島來的老師學習摔跤,在當時好多人眼裡他簡直另類,壞了武術界傳統習俗,哪有師傅跟徒弟一起去拜師學藝的?了解他的朋友說:「於永生你就是為別人活的,你就不會為自己著想。」但他從不在意這些,也從不以師傅自居,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大家一起學習,多掌握一門武術技能。於永生的武術越來越全面,但他還不滿足,他知道天津自己姑姥家的一個舅舅,摔跤、拳擊、八極拳都很厲害,是全國摔跤冠軍,自己的技能在他之下。他又萌生去天津拜師學拳擊的想法。很少有人知道,於永生的的拳擊功夫是如何學成的,他連續兩年都是在做完腿部脂肪瘤術後,帶著半個月假條,紗布,藥水,忍著疼痛跑到天津去拜的師。白天的海河邊,夜晚的小白樓那裡都有他勤練拳腳的身影。這期間他也接觸拜訪了天津許多武林高手,他的摔跤、擒拿格鬥技術日趨成熟。八十年代初的於永生在忘我地習武,虔誠地拜師,廣交武林中人。他向著自己全能武術夢一步一步靠近,紮根在他心中的中華武術精神和傳承的責任感也隨之一天一天成長。

全力以赴,勇挑傳承中華傳統武術重擔

煙台作為武術之鄉,傳統武術螳螂拳在煙台這方土地代代相傳,走向了全國乃至世界,於永生不知不覺地也挑起了這副重擔,以至於五十年後,他的肩膀上依然擔著這副重擔。他曾開玩笑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80年代初,於永生即開始經常參加煙台的一些武術套路比賽,他的螳螂拳已經得到當時習武人的肯定,在習武人群里特別是年輕一輩里有了一定名氣。幾乎每周都有約他切磋武技的人,也吸引了好多跟隨者,特別是一些比他還年輕的習武人來找他學習拳法,但他的眼裡,大家都是朋友兄弟,所以,他從沒有什麼師傅收徒之想法,他就是他自己,一個習武人,義務教大家習武之道是他的一份理所應當的責任。因為他很希望有更多的人來學習螳螂拳、學習摔跤和搏擊,讓螳螂拳和其他中華傳統武術在煙台、在他們這一代傳承繁榮下去。為此,於永生開始了他辛苦的業餘教練生涯。他簡歷上是這樣概括的:1985年-1995年,在煙台市武術運動協會擔任任業餘武術、散打、拳擊教練員;1996年-2004年擔任煙台搏擊運動學校的校長(法人)。18年的時間,於永生全靠休息日、攢夜班、調班業餘教授武術,可以說把自己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武術教育,培養了大批武術愛好者。煙台市少年宮曾是於永生教學傳授功夫的好地方,1991年-1993年的業餘培訓拳擊和散打,很是火爆,學員超出兩千多人。成立煙台搏擊運動學校後,他與煙台三所中專學校聯合辦學,幫助煙台市公安局撒打集訓隊進行培訓,義務對市裡機關事業單位進行太極拳輔導等等,那時候煙台有習武的地方就會有於永生矯健的身影,他的教學與指導為廣大習武人所接受和推崇,他不知不覺成了煙台武術的一面旗幟。

1987年山東省體委武術挖掘整理辦公室要編輯《螳螂拳》叢書,他被煙台市武協推薦去示範動作拍圖片,他一個一個動作認真地去分解示範,給煙台螳螂拳留下了珍貴的圖文資料。

為了更好地促進武術發展,宣傳和提高煙台武術,1988年於永生出面組織參加了第一場拳擊比賽——煙台市「中亞杯」拳擊比賽,在港城引起轟動,學生王華獲得冠軍。日後他多次帶隊代表煙台市參加比賽,作為領隊兼教練員,每次比賽前準備他都親自陪練,模仿對手套路技法跟學生對練,給每人制定戰術方案,他費了多少心思,學生們不清楚,他自己也從沒去思想過。賽場上他敏銳的觀察能力和有效致勝的點撥得到弟子和同行們由衷的佩服。1999年—2000年期間,在省級比賽中共獲得金牌18枚。2000年代表山東省參加了全國青少年武術錦標賽,取得一個第四、一個第五的好成績。武協曾舉辦的一次全國螳螂拳比賽、三屆以螳螂拳為主的傳統功夫國際演武大會,均得到國內外武術界的好評。多次組隊參加省傳統武術、螳螂拳表演賽,2001年在海南省舉辦的首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上均取得優異成績。小選手於炳棵在1998年、2000年兩屆青島國際武術錦標賽上兩次獲得螳螂拳冠軍。這個1992年出生的於炳棵不是別人,她是於永生的女兒。於永生這個尚武人,把自己唯一的女兒也拉進了武林,4歲就跟著他在拳擊班裡一起練拳,女兒太小,他每次幾乎都是蹲著教她動作,陪她對練。女兒白嫩的小胳膊小腿每天摔打,哪個做父母的不心痛?於永生狠著心,再苦再累,再心痛,他都不放棄。他跟家人講明,我們家的習武傳統不能丟,炳棵雖然是女孩子,但她是我的女兒,她必須習武。他要讓自己的後代知道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讓她從小就感受武術給人的身心健康所賦予的正能量,讓中華武術精神在本家傳承下去。

虎父無犬女,也許還有人記得 1998年8月15日,在第三屆濟南國際武術節上,把武術節推向高潮的是中國煙台螳螂拳代表隊6歲的小選手於炳棵。「在觀眾和各國武術運動員驚詫的目光中,滿臉稚氣、異常活潑的小炳棵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表演場,他表演的散打,出拳兇猛,攻防有序,拳法和步伐協調,節奏快捷,贏得全場觀眾陣陣喝彩。這是當時《現代家教》上的一段精彩描寫。2000年「煙台市我的21世紀10大人物」,最大的93歲,最小的就是8歲女孩兒於炳棵。如今女兒於炳棵長大了,現任煙台市丘處機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她女承父業,繼續傳播著中華武術。

外行人不明白於永生為什麼不參加賽事?作為習武人身上沒有塊金牌豈不遺憾?對此,於永生只是一笑,傳統習武人都知道,一旦他參賽,很有可能會跟他的徒弟在場上相遇,弟子們就沒了場外指導。為了成就自己的學生,他放棄、錯過了太多賽事,雖然他自己沒有一塊金牌,但他把一塊塊獎牌掛在了學生胸前。如今他不少徒弟發展很好,如現煙台市武術協會副主席 、煙台市體校拳擊 、散打技術顧問國家級拳擊裁判王建生就是他一手培養的。自幼跟他習武的佘世燁18年來一直跟著他工作,已成為煙台市武術協會專職副秘書長 、市螳螂拳推廣中心主任、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於永生說:「無論誰怎樣,學生們他就是拿再多的冠軍,有更大的成就,都是他個人努力拚得的,與我沒有關係,我還是我自己,我做我自己的事,推廣傳承中華傳統武術,讓煙台武術,煙台的螳螂拳走的更遠是我一生的追求。」

這就是於永生,他自己沒有意識到,他的夢想已慢慢地變了,他已經不是那個要成為武林高手,爭當江湖霸主的青蔥少年了,他已把一幅重擔放在了肩上,他成了一個有擔當、有大格局的武術人。

於永生成就著自己的夢想,也成就著煙台武術的未來。酒香不怕巷子深,他的武德、武技在武術界被廣為傳播,最火的時候每年都有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武術人和愛好者前來跟他學習武術散打和螳螂拳,他們都是在美國國家電視台的節目里看到於永生的武術散打教學片慕名前來的,:多的時候一次來近40人。大家親眼見識他的動作演示,常目瞪口呆,當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即把那些高大的外國人輕鬆放倒在地時,好奇這是電影里另一個李小龍嗎?這個頭不高的煙台武術人身上怎麼能有那麼大的精氣神?!他們不明白,因為於永生骨子裡流淌的是中華好男兒的熱血,他的錚錚鐵骨里凝結的是中華武術魂!

弘揚正氣,保護和推動煙台武術健康發展

江湖不是哪一個人的江湖,自古武林都難以風平浪靜。你有十八般武藝,沒有過人的智慧和靠得住的人品,依舊難以立足武林。如今的煙台武協下有70個分支機構,包含各拳種分會 、單位會員 。 武術種類:螳螂拳(七星、梅花、六合、太極)、八卦掌、太極拳、通背拳、中國式摔跤、長拳、形意拳等。可謂門派眾多,高手雲集。煙台芝罘的山海給了於永生中華武術的尚武精神也給了他足夠的統領武林的智慧。為煙台武術健康發展,讓煙台武林變成心中的綠水青山,他可以說是披荊斬棘,挖渠引流,付出了太多心血。這些年為增加武林凝聚力,他主導策劃的一系列活動賽事,大大小小有百餘場。

在1999年-2000年間,有兩位很有名的摔跤手,因自幼就互相不服氣,雖然其中一人去了青海,雙方仍經常爭鬥,矛盾升級難以化解。於永生想如果這樣下去,他們私下對抗有可能會演變成打架鬥毆,形成社會不安定因素,很不利於武術界的安定和健康發展,破壞武術人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於是他想出了一個點子,借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讓兩人來一場擂台賽。他給兩人三個月的時間考慮,見面約談,簽合同,來一場世紀之戰,一決勝負。最後,在於永生的策划下,一場名為《世紀之跤》的大戰拉開了帷幕。當時煙台媒體報道鋪天蓋地,報紙13張大版面報道,《北京晚報》、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全都給予了報道。化解恩怨的同時傳播了煙台武術,活躍並推動了市民習武健身的活動。在跨年夜,人民銀行金融培訓中心多功能廳外人山人海,大廳擂台上,兩位50多歲的摔跤高手在200雙熱切的目光下進行了激烈的對抗,整整一夜的鏖戰難分勝負,最後兩人的體能都達到了極限,擂台賽打成了死局,無法再進行下去。最後,裁判組跟於永生商量決定:擂台賽平局,讓兩人在新千年握手言和。兩人的追隨者,朋友徒弟都心服口服,維護了武林的安定團結。緊接著於永生又策划了《世紀跤王擂台賽》,讓一些不服氣的摔跤手來挑戰,整個賽事也是空前成功。煙台武術因為於永生的巧妙策劃,被全國各地乃至世界所矚目。

於永生在煙台武林的威望越來越高,也多次得到市政府的表彰。2004年市武術協會換屆,他即任煙台武協秘書長。5年後當選煙台市武術運動協會常務副主席(法人)和煙台武協螳螂拳推廣中心理事長(法人)。

在於永生組織的民間散打比賽中,有一部分人出於不健康心理,進行干擾阻撓比賽,他經過綜合考慮,破例舉辦不帶護具的比賽,一切按合同程序走,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功夫好壞擂台上比劃,有力打擊了滋事者的囂張氣焰,推動了武術對抗項目的健康有序發展。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於永生用他的一身正氣和智慧化解了武林中太多矛盾衝突。他倡導主流價值觀,在他的帶領下,煙台武術界緊跟時代步伐,積極凝聚社會力量。

九十年代末,在邪教興風作浪時,有的老習武人開始以為是一種新功夫,稀里糊塗地就跟著練起來,有人甚至越陷越深。於永生髮現後很是痛心著急,他想盡辦法搞武術活動,號召大家都來參入。並策劃舉辦一系列宣傳活動,宣傳科學健身方式,讓迷失的群眾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溫暖。他是在跟邪惡勢力爭奪人才,用中華真正的傳統武術喚回那些迷失的心靈。一個陷入邪教較深的老拳師,因為經常被於永生拉著來參加武術活動,並留下了活動照片,在公安部門調查時,他的情況被特殊處理。他在於永生的幫助下回歸到武術大家庭,才避免了一場人生災難。事後老拳師感激萬分,老淚縱橫,「永生啊!我糊塗,多虧有你啊!」於永生用實際行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打壓了邪教組織的囂張氣焰,穩固了傳統武術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於永生的古道熱腸是有名的,早在20幾歲時於永生就經常資助比自己困難的習武人,雖然那時候他也不富裕,但他卻見不得他人艱難。如今他更是積極投身社會公益活動,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定期到社會福利中心看望老人,並發出煙台武術人就近幫助身邊的困難群體的倡議。他在自覺履行一個團體組織領導者的義務,汶川地震發生後,於永生率先給災區捐款並發動會員舉辦義演募捐活動。堅守敬老愛老傳統美德,在重大活動中均邀請老拳師出席,重陽節安排老拳師聽健康養生講座,安排免費體檢、接種疫苗等等。另外,他聯合市見義勇為基金會向會員發出見義勇為倡議,對勇斗歹徒的會員隆重舉辦「見義勇為表彰大會」,把弘揚見義勇為精神作為維護社會穩定、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面樹立「煙台武術人」的良好形象。

一個人的胸懷決定了一個人的能量。闖蕩武術界幾十年的於永生從沒有因為個別人搞對立等不良行為而去記恨。無論誰,武協來去自由,一視同仁。尊老愛幼,對於已故的武術人,無論曾經是否對立,他都會發動武術界人士去追思送行,日後家裡有什麼困難他都會熱心去關心幫助。心底無私天地寬,在評選「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優秀煙台武術代表人物」時,誰也沒想到,於永生推薦了兩位平時常跟他有分歧的人,就連這兩位當事人都沒想到,於永生用事實說服眾人公平投票,二人當選後,驚喜萬分,日後見面共飲一杯薄酒足以表達他們對於永生大胸懷的欽佩。更讓大家溫暖的是,於永生沒忘了那些已故的老拳師,他心裡裝著他們在這40年里的突出貢獻,並上提申請,單獨給予了榮譽。他們的家人感動地說,「先人九泉之下若有知也會抱拳致謝的。」在「煙台十大拳師」、「煙台十大拳坊」的評選活動中,於永生不計前嫌,強調評委組公平公正,靠資歷、實力說話,讓武術界所有人心服口服。今天於永生的目光已經超越了個人那點得失恩怨,只要你曾經為煙台武術發展做出過貢獻,他就會記在心裡。 一位資深學者認識他後送了於永生一句話:「得罪你也沒有虧吃。」

於永生對武術執著的愛,讓他的人生註定不平凡。為了專心武術,他先後兩次辭去公職,他把熱愛的武術做成了自己唯一的事業。因有他正確的引領和督導,十多年來煙台武林積極向上,沒有什麼幫派爭鬥,反而齊心合力為城市安定和諧,繁榮群眾體育文化生活起了積極推動作用。現在,你是不是如看到了煙台武林的一片綠水青山呢?

繼往開來,揭開煙台武術新篇章

悠久的煙台武術歷史,蘊含著深厚的武術文化。這麼多年於永生深受中華傳統武術精神和文化的熏陶,他很清楚,作為武術人不僅要有過硬的拳腳功夫,還要充分理解這其中的文化內涵,做內外兼修的武術人。

煙台曾出現很多武術宗師,他們的傳奇事迹還在耳邊迴響。多年來,於永生帶領協會著眼於挖掘武術精華、弘揚武術文化。2013年與煙台日報傳媒集團合作刊登煙台武術志,累計刊發資料二十餘萬字,照片百餘幅。這其中傾注了他太多心血,不知跑了多少腿,找了多少人,頂烈日,冒嚴寒,他不在乎,一顆拳拳尚武心,愛國情支撐著他,他要儘早把煙台武術的原貌盡多真實地呈現出來,讓大眾深入了解煙台武術歷史。通過挖掘,初步論證了「煙台是中國武術源頭之一」,對研究煙台武術發展傳承以及煙台地區歷史、人文都有著極高的價值;在《今晨6點》體育版上推出的專欄《煙台武術人》對部分拳師、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專題報道,通過介紹該人物的習武經歷和習武心得弘揚傳統文化,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起到良好效果,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出版《煙台武術》雜誌季刊,定期宣傳報道煙台武術,表揚煙台武術人為煙台武術所做的貢獻;和水母網聯合打造「煙台武術官方網站」,詳細記錄煙台武術發展,利用網路新媒體優勢,權威發布煙台武術報道,集中展示煙台武術名家風采,及時公布煙台武術賽事,密切關注煙台武術動態,充分展現煙台廣大武術人的精神風貌。可以說,為了煙台武術於永生是費勁腦汁,他的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

於永生就是為武術而生、為武術而活的人。他的勇於擔當與生俱來,他的確像一隻看護煙台武林的猛虎,有敏捷的反應和快速的行動力。80年代中期,原國家體委通過調查考證,正式確定螳螂拳起源於煙台。儘管如此,就螳螂拳故鄉問題仍有爭議和不同聲音,為此,於永生積極提議市政府籌劃措施,保護好煙台螳螂拳的「非遺」項目。並在武協專門開展了一系列圍繞螳螂拳的活動:.在精武雜誌上宣傳煙台是螳螂拳故鄉,並組織螳螂拳師們在海濱廣場互相切磋交流;.為繼承發展七星螳螂拳武術事業,成立了煙台七星螳螂拳武術館;邀請國內外權威人士,大力宣傳煙台螳螂拳的發源與發展;.組織螳螂拳師專程前往萊陽海陽、棲霞、招遠祭拜螳螂拳先師;2004年間組織上百人的港澳同胞和外籍人員分別拜訪參觀了螳螂拳集中的縣市;成立煙台武術協會國際螳螂拳聯誼會,.舉辦「2005煙台國際武術節煙台螳螂拳交流大會」;.2007年組成代表隊參加鄆城會盟-中國武術論壇並邀請《走遍中國》欄目到煙台對螳螂拳進行實景拍攝。同年市委宣傳部組織的大型電視異地採訪活動中拍攝了以於永生為主題線索的「煙台螳螂拳」專題片,專題片分別在中央電視台等國內13家省市級電視台及韓國電視台進行播放,一時間全國各地「於永生」與「煙台螳螂拳」成了一個符號。後來的螳螂拳棲霞行、螳螂拳招遠行、螳螂拳萊陽行、螳螂拳海陽行等螳螂拳故鄉行活動更是有聲有色。這些活動為證明煙台是螳螂拳發源地提供了有力依據,使得螳螂拳在煙台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奔忙中他也成了煙台武術乃至螳螂拳的代言。

2013年開始於永生擔任煙台市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訓練基地主任、山東省武術運動協常務理事;2017年當選第13界煙台市政協委員、 2018年煙台市武術運動協會主席(法人)、煙台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身份的變化責任也重大,他與時俱進,不斷地學習充實自己。有人曾這樣說他,「你又不是政府領導,隔三差五號召武術人學習、開展活動,有什麼意義?」言下之意是說他得瑟,做表面工程。

他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嚴厲地說:「我不是政府領導,但我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如果國家沒有統一領導,各個民間組織各頂一片天,那不亂套了?!我們武協必須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他利用一切機會去進修,2016年—2019連續四年都積极參加市裡相關部門組織的政治學習班。如2017年4月他參加了山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參加了為期40天的「全省新的社會階層代表人士進修班」;2019年6月初在重慶大學接受了煙台市政協委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班紅色專題培訓,都取得優異成績。

為普及煙台武術健身運動,他一直不斷提出新挑戰,開展各項活動。多次承辦煙台萬人迎春長跑活動及「太極拳進機關」、「太極拳進社區」活動,縣市區的部分中小學、高等院校開展了「武術進校園」、「防身術進校園」公益活動。一年一度的「煙台國際武術節」於2014年被評為山東省體育產業品牌賽事,已成功舉辦15屆。「15年的堅持,所有辛苦操勞都是值得的,煙台武術這張名片要做得越來越完美,我們還需要加倍努力!」於永生堅定地說。2019年是第16屆,這一年裡對武術節的宣傳和推廣可以說是全方位覆蓋,這將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國際賽事,武術人的節日。

看這些年於永生獲得的榮譽吧,這都是政府及廣大武術人對他工作的肯定啊!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手、2012第三屆海陽亞沙會火炬手、並由郵政總局出版發行了奧運火炬手紀念郵票。2013年—2016年度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個人、山東省群眾體育先進個人、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優秀教練員、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工作者、2019年山東省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作為煙台市政協委員、煙台市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他積極參政議政,每年都提出了可行有效的合理化建議,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對煙台武術的未來,他充滿了信心,煙台武術正揭開新篇章。

於永生,國內外聞名的武術大師,是一個幾乎什麼家務都會做的孝子,他無論工作多忙,幾乎每天都回去看望父母二老,陪他們老兩口吃頓飯。他不是什麼看護煙台武林的一隻猛虎,也不是什麼煙台武術界的霸主,他只是一個正在陪父母家人談笑的鄰家大哥、一個一心營造煙台武林綠水青山的帶頭人、一個甘心情願為煙台武術奉獻一生的永生尚武人。

本文轉載於《膠東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