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蘇軾、朱熹都是房奴,南宋首都臨安的房地產經濟有多發達?

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對於現在的人們來說房地產是一個熱門的產業,房價越來越高,買房越來越熱,房奴也越來越多。我們常常感嘆都是近20年來的變化,卻不知道,早在宋朝,大都市的人們就已經面對著高額的房價長呼短吁,政府也有了各種相應的調控政策。

在網路上有一個著名的段子:宋代的武大郎就一個賣炊餅的買賣,竟然住的是兩層樓的臨街鋪面!

不得不說,宋朝真是一個神奇的朝代,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宋代房價的那些事兒,希望大家喜歡。

如果你今天去逛故宮,就會發現紫禁城是北京城的中心,也就是所謂的一環,以紫禁城為中心,往外擴展到二環、三環、一直到了六環、七環。

可是南宋的都城臨安的城市規劃就十分神奇,皇宮在臨安南郊的鳳凰山上,山勢風水上呈現「龍翔鳳舞」之勢,對於偏安一隅的南宋心理寓意非常重要;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南宋皇室把皇宮建在臨安城的南部,也是為了拿臨安城當作抵擋北方勢力的一道屏障。

在這樣的情況下,臨安形成了「南宮北城,後朝前市」這樣的布局。南部是皇宮,三省六部中央官署在北面,再往北是商業設施、居民的住宅等,這種布局叫作倒騎龍」。

整個臨安城的中部和北部都是商業區和居民區,貫穿臨安南北的河道以及同河道並列的大街成為臨安的中軸線,中軸線兩側則是繁華的街道,晝夜不休,頗有上海紐約的風範:「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交三四鼓,遊人始稀,五更鐘鳴,賣早市者又開店矣」,看著繁華景象的描述,估計如今的南京路、春熙路才能同南宋首都的這條商業街相提並論吧。

有著這麼繁華的經濟,可想而知宋朝的城市化也非常令人驚喜,宋朝時由於經濟發展,人們紛紛湧向繁華的大都市。「士大夫發跡壟畝,貴為公卿,謂父祖舊廬為不可居,而更新其宅者多矣……自村疃而遷於邑,自邑而遷於郡者亦多矣」。

根據資料統計,在南宋咸淳年間(公元1265-1274),整個臨安居民增至124萬餘人,臨安下轄的九縣中,錢塘、仁和兩縣的人口也達40萬人之多。

大家都知道:這人一多,住房需求自然就大了,於是整個臨安的房地產市場迅速崛起,房價嗖嗖嗖地就上來了。

房地產活躍到什麼程度呢?歷史記載:「貧富無定勢,田宅無定主。」說明土地和房產在不停地被交易;而房價又高到什麼程度呢?說起一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宋代名臣,他們無一不為房價折腰,一輩子攢錢買房有的甚至還沒買到,堪比我們今天凄慘的房奴們。

比如蘇軾,一生顛沛買不起房,還是兒子結婚找弟弟借的錢才買到了房子,蘇轍也是變賣了藏書才回老家買房並且寫詩「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閉居五詠其四買宅》)

直接吐槽買房難,我一個已經做到大宋高級官員的人都買不起啊(哭出聲),兒子感受到我的絕望了嗎,求你珍惜你爹我攢了三十年買的房子。

朱熹


甚至當時的大儒朱熹也吐槽說: 「且如祖宗朝,百官都無屋住,雖宰執亦是賃屋。 」

有這幫房奴,自然就有乘著春風大發一筆的商人們。宋代的房地產主要由富有的大家族和官員們投資,蓋房子然後出租出去,可以賺不少錢。還有的官員以權謀私,借著租房的名義大肆斂財。也有買地改造投資的,比如宰相丁謂,他買了個大家都不看好的地段,加以改造造景,帶動了一片的區域發展,就是當時的冰櫃街。

宋代的房價既然已經高到了韓愈歐陽修蘇軾等人都買不起的程度,對於普通的百姓來說可能就更不友好了,此時如果朝廷再不出手管控,估計就直奔經濟泡沫黑色星期五而去了。因此,宋代政府也出台了不少相關的調控政策。

首先,宋代設置了「房產處」叫作「樓店務」,後來又改叫「店宅務」,也就是一些專門管理房地產的政府機構,進行統一的監管規劃,也負責房屋土地估價一類的事務。有了這些機構,田宅的價格得到了比較好的管控,不再是一味上漲。不論是官方還是私人買賣,都需要經過政府的價格評估,政府出馬,保證相對公開和公平,將相關政策寫進了法律條文,保證大多數人的基本權益。

眼看房地產這麼火,機智的統治者們很快發現了新的稅收好途徑,藏富於民固然好,民這麼有錢,不如讓國庫也充盈起來,於是房地產稅應運而生,恰好給了上述的機構官員們一個工作:只要是田宅貿易都必須要到相關機構進行辦理,立定合同,繳納契稅。而契稅也是一個官方的憑證,可以在雙方糾紛時作為證物。

房價這麼貴,讓在京城做官的小官們怎麼辦?韓愈攢個30年好歹買了個房子,如果只是京城的一名普通小官,那麼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買房,租房也是巨大的開支,這是要逼人坐高鐵上班啊。因此,政府提供了公租房,官員還有住房補貼,讓這些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公務員們可以在自己上班的地方附近找到一個方便的居所。

除此之外,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中介在宋代也已經有了,當時稱之為庄宅牙人,牙人培訓合格上崗,為人們提供房屋買賣和租賃的相關信息和擔保;如今的熱詞「拆遷」,宋代也有,房價頗高,隨便拆人房子肯定會引起不滿,因此拆遷也是有賠償的,如果是政府征地,會給當地居民一定的補償;還有限購政策等等,都和如今的房地產市場各類要素非常相似。

宋代拆遷也是要賠錢的

由此可見,房地產繁榮對於經濟的拉動和城市化進程是非常友好的,政府配合相應的機構和政策進行調控,也有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不過實施效果如何,和當時的國情也有關係,不能和現在相提並論。

總之,宋代房地產行業繁華,房價很高,配套制度齊全,已經有一批又一批的房奴撲在了買房大業里,我們如今自稱房奴,也可以算是宋代便有的悲傷故事了。

參考資料:

《北宋汴京和南宋臨安城市規劃比較》

《宋代官員與房產》

《跟著復原圖穿越古臨安》

《東坡志林》

《朱子語類》

我是以史為鑒,每天都有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