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股價暴跌5成,爆火的元宇宙不行了?

澎湃新聞實習生 馬博文 記者 趙佐燕 衛瑤

憑概念炒上去的股價,

又憑本事跌下來了

2021 年 10 月 28 日,「Facebook」正式官宣更名為「Meta」,這將「元宇宙」再一次推上了風口浪尖。到如今,已過去整整一年。

不同於橫空出世之際,席捲人們進入狂歡時的驚濤駭浪,如今,元宇宙所帶來的浪潮平靜了不少。

一年過去,元宇宙發展得如何了?我們追蹤了相關概念股的漲跌趨勢,並整合了部分公司的發展狀況,來回顧過去的元宇宙元年。

元宇宙概念股:

一年後,超八成跑輸大盤

元宇宙爆火之初,不少企業紛紛入場,元宇宙概念股也水漲船高,成為股市的焦點。

退潮後,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年之後的概念股到底是「扶搖直上」還是「一瀉千里」,這個答案並不難回答。

Wind 數據顯示,50 只元宇宙概念股中,2021 年 10 月 28 日到 2022 年 10 月 17 日期間,有 44 只跌幅大於中證 500,跑輸大盤的股票佔比達到 88%,曾經風頭無量的元宇宙概念股陷入了集體滑坡的困境。

概念股漲幅為正的僅有「東山精密」、「四維圖新」和「七一二」三隻,分別為 26.8%、9.0% 和 8.4%,而在漲幅為負的概念股中,除了跌幅為 3.4% 的「視源股份」,其餘股票跌幅全部高於 10%,「卓勝微」、「聞泰科技」和「韋爾股份」的跌幅甚至跌破 50%。

三家漲幅為正的元宇宙概念股公司都沒有把「雞蛋」全部放在「元宇宙」這個籃子里,只是在發展原有業務之外,對於元宇宙進行了探索。

例如,「四維圖新」的「元宇宙」業務是建立在公司原有的地圖數據體系、雲服務平台、高精度地圖、大數據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技術基礎上的嘗試,其自身核心業務能夠為「元宇宙」探索提供助力。

一年前只要沾上「元宇宙」概念,便能一路翻紅的狀況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憑概念炒上去的股價,又憑本事跌下來了」。

元宇宙穿戴產品:

趕不上概念的車尾燈

在「元宇宙」概念爆火的一年中,相關產品也接連發布,試圖讓用戶更為真切地感受到「元宇宙」時代的將至。

無論是位元組跳動、Meta 等互聯網企業,還是 TCL 等電器製造企業,都在元宇宙產品的製造上躍躍欲試。

不過,目前的元宇宙產品更多集中於交互眼鏡、頭顯等 AR、VR 設備,應用場景較多集中於健身訓練、玩虛擬現實遊戲、觀看 VR 視頻等日常娛樂領域中,與 Roblox 在招股書中描述的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應具備的八要素「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遲、多元化、隨地、經濟系統、文明」仍然有不小的差異。

同時,目前元宇宙穿戴設備尚未達到普及階段,一方面與其功能較為新穎有關,另一方面,少則幾千,多則上萬的產品價格對於用戶的購買能力也是一項考驗。

元宇宙平台產品:

空蕩蕩的虛擬世界

在向元宇宙進軍的浪潮中,企業憑藉技術與用戶數量優勢,開始搭建虛擬社交平台和數字藏品交易平台,不過,這些虛擬世界似乎並未獲得太多居民。

Meta 在朝向元宇宙發展後,曾推出虛擬社交平台「Horizon Worlds」,用戶能夠通過佩戴 Quest 頭盔,藉助 VR 技術,進入數字世界,並搭建自己的虛擬社區。

然而,「Horizon Worlds」並沒有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據華夏時報報道,在創作者所開發的虛擬世界中,僅有 9% 擁有超過 50 名訪客,而通過平台構建自己虛擬世界的用戶不超過 1%,曾以為元宇宙世界人潮洶湧,卻沒想到會是空空如也。

除了旗下的虛擬平台「Horizon Worlds」,Meta 軟體的用戶使用量也沒有達到預期,《華爾街日報》於 2022 年 10 月 17 日報道,Meta 月活躍用戶並未達到 20 萬,遠不及其設置的今年年底月活躍用戶達到 50 萬的目標。

在國內,元宇宙平台也不好過。最初在領域內「鬧出很大動靜」的「中青寶」、「天下秀」都曾在元宇宙爆火之初,嘗試虛擬平台的建設。2021 年 9 月 6 日,中青寶宣布將推出虛擬與現實夢幻聯動的模擬經營類元宇宙遊戲《釀酒大師》,2021 年 10 月 28 日,天下秀髮行虛擬社交產品「虹宇宙」,用戶能夠在虹宇宙中建立虛擬形象並開始社交、遊戲和生活等活動。

然而,《釀酒大師》並未取得國家發放的遊戲版號,不少玩家反饋其充其量為線上賣酒的噱頭,天下秀於 2021 年 11 月 18 日經監管和督促後發布公告稱虹宇宙產品尚未接入前沿硬體技術,「作為試驗階段產品有較大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實際上,這些產品的誕生不過是伴隨元宇宙概念炒作的產物,與元宇宙實質關係並不大。

即便是經過一年的探索後,元宇宙平台的發展狀況也並不樂觀,2022 年 8 月,騰訊宣布其旗下數字平台藏品幻核停止數字藏品銷售;2022 年 10 月,位元組跳動宣布砍掉其元宇宙社交產品「派對島」製作團隊。

即便《釀酒大師》、「虹宇宙」等虛擬社交遊戲蹭上了「元宇宙」的熱度,卻仍舊難逃業績拉胯的命運,這也與為了炒作概念而倉促發行有關。「元宇宙」虛擬社交遊戲在描述里畫了一個大餅,而遊戲自身卻僅類似於升級版的「QQ 秀」,缺乏技術的支撐,元宇宙平台自然難以得到充分的發展。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發布的《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 2.0 版》中認為,元宇宙作為下一代互聯網與社會形態,其構建需要藉助數字孿生、虛擬原生、虛擬共生和虛實聯動技術的綜合運用。目前依據目前所能實現的技術,元宇宙的構建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元宇宙企業裁員潮襲來

隨著元宇宙概念股的降溫以及產品的遇冷,部分面臨經營困境的元宇宙公司開始選擇裁員作為縮減開支的重要手段。

早在 2022 年 5 月,便有元宇宙領域公司宣布裁員,2022 年 9 月,作為元宇宙行業龍頭的 Meta 宣布擬裁員 1.2 萬人,約 15% 的公司人員都將受到波及,元宇宙企業發展也蒙上了一層陰霾。

通過對於媒體報道的整理,我們整合出了部分元宇宙企業裁員潮的名單,其主要經營領域涵蓋 VR、NFT、虛擬社交、加密貨幣等新興概念,裁員人數少則 20 餘人,多則上萬人受到影響。

曾經號稱互聯網企業裁員背景下的「技術人最終歸宿」的元宇宙企業,僅僅一年也難逃裁員的宿命。

產品遠落後於概念,是元宇宙概念股公司目前所面臨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畢竟,與其遐想未來的虛擬世界,過好當下才是更多人關心的問題。

今天,我們仍然在討論「元宇宙」,不過「元宇宙」究竟是什麼,又將何去何從,至今也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作為一個長周期的技術浪潮,元宇宙不是風口,而是需要持續探索的沉澱。元宇宙的未來將如何,還需要我們拭目以待。

本期資深編輯 邢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