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志願填報都有哪些變化?

★本科招生專業新增31種

2022年2月,教育部官網發布《教育部關於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通知顯示,勞動教育、科學史、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碳儲科學與工程、空天智能電推進技術、生物育種科學、濕地保護與恢復、智慧林業等31種新專業正式納入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詳見下表。

新增的31個本科專業中,工學門類下的最多,其涉及12個專業類,有14個具體專業;藝術學門類涉及3個專業類,有5個具體專業;農學門類涉及3個專業類,有3個具體專業;經濟學、法學、管理學這三大門類各涉及2個專業類,各有2個具體專業;教育學、歷史學、理學這三大門類各涉及1個專業類,各有1個具體專業。

其中,北京交通大學新增智能運輸工程專業,哈爾濱工程大學新增智慧海洋技術專業,內蒙古大學新增紀檢監察專業,這些專業都是在全國高校中首次設置。

【提醒】專業增多意味著選擇增多。不過,面對新增專業,考生和家長在認識到其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發展潛力的基礎上,也應冷靜思考,理性填報。

考生和家長在選報專業時,應充分了解專業的內涵,牢記以個人興趣、能力和職業規劃為出發點的填報原則,忌一知半解,忌亦步亦趨。大部分專業的基本情況、開設課程、開設院校等信息可通過「陽光高考」「中國教育在線」等平台查詢到,在了解了以上專業基本信息後,考生和家長還可以進入專業開設院校官網或是招生網查閱有關專業的具體信息和培養方案,進一步了解專業狀況。

如若真的想要「嘗新」,考生和家長可重點關注有相關強勢專業的院校,以及弄清目標院校的專業側重方向。大部分新增專業是在原有優勢學科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或者是從原有的多個學科交叉整合發展而來的,都有一定的歷史積澱和發展條件。比如,2021年高校新增熱門「老」專業之一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就是以數學、計算機科學和統計學為學科基礎發展起來的,因而在選報這個專業時,考生和家長要重點看目標院校將其設置在哪個學院,學校在數學、計算機科學或統計學領域是否有優勢等。又如,2022年重慶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獲批開設碳儲科學與工程專業,考生若對這一專業感興趣,可先了解這幾所大學的專業培養方向,再綜合成績、地域等因素進行選報。

★「強基計劃」招生高校、專業、地域範圍有所調整

1.新增3所試點高校,部分高校調整招生範圍

2022年4月起,39所試點高校陸續啟動「強基計劃」招生工作。和2021年相比,2022年新增了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強基計劃」試點高校。其中,東北大學招生專業為自動化,湖南大學招生專業為化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生專業為種子科學與工程(生物育種)、動物科學(生物育種)。

除院校擴張以外,2022年部分「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招生範圍也有所調整,如吉林大學部分專業首次面向山西、陝西兩個省份進行招生,西北工業大學招生省市新增北京、重慶,北京理工大學招生省份新增寧夏,部分省(區、市)考生的擇校範圍進—步擴大。

2.招生專業新增交叉學科及高校強勢學科

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突破基礎學科的限制,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新增高精尖領域王牌學科招生專業。例如,北京理工大學新增智能無人系統技術專業;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增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該校這個專業每年報考熱度都很高;西北工業大學新增航空航天類專業,這是西北工業大學的王牌專業,其相關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被評為A+。

3.招生選拔模式展現自主化趨勢

(1)「復交南」入圍及校測模式有所調整

2022年,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的「強基計劃」選拔模式有重大變化,即這3所高校將校測時間提前至高考出分前,也就是說,所有報考這3所高校的考生高考後均直接參加初試,學校根據考生初試成績確定複試名單,高考出分後直接錄取。

(2)「上交大」「中科大」「北航」支持競賽獎項作為報名材料上傳

2022年,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這些高校的「強基計劃」報名系統中,支持五大學科競賽省一、銅牌獎項作為報名材料上傳。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招辦宣講時曾提到學校不唯競賽論,但競賽生報考有很大優勢。這對競賽生來說無疑是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3)「清北」新增破格生資格審核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22年「強基計劃」新增破格生審核環節,通過審核的考生方具有破格資格,未通過的考生可取消報名,轉報其他學校。

4.體育測試成績直接影響錄取

儘管體育測試成績不計入校測成績,但大部分高校在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中指出體育測試成績將作為錄取的重要依據,對無故缺席體育測試或體育測試不合格者不予錄取。如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明確提出「無故缺席體育測試者取消錄取資格」,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校明確指出「體質測試不合格不予錄取」,東南大學還在招生簡章中規定「體育測試不合格者,失去參加後續綜合測試的資格」。

其實早在「強基計劃」實施的第一年,部分高校就在招生簡章中提到了對體育測試的要求,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高校取消了體育測試。

5.部分高校入圍比例縮小

2021年,「強基計劃」校測入圍比例整體擴大;2022年,部分高校入圍比例縮小。

例如,山東大學校測入圍比例由6倍調整為5倍,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校測入圍比例由5倍調整為4倍。

6.廈門大學向入圍考生收取報考費

2022年廈門大學「強基計劃」招生簡章規定,入圍考生需自公布入圍考核名單之日起,登錄廈門大學考試中心繳費系統交納170元報考費。廈門大學是2020年「強基計劃」實施以來首個向考生收取報考費的高校。

廈門大學這一舉措,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提高入圍門檻。這大致與2021年「強基計劃」新增考前確認環節,讓考生簽訂承諾書的目的相同,是為了減少盲目報考的現象,給真正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想要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更多機會。

【提醒】「強基計劃」是低分進入名校的一個渠道,符合條件的考生確可把握好這一機會。據悉,部分高被校測難度通常接近或等於學科競賽水平,有競賽基礎的考生更能發揮優勢。另外,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對第一類考生(高考成績優異的考生)採用投高考加權成績入圍的方式,突出數學、物理等核心學科,尤其是數學學科的作用,這利於數學單科優秀的考生。不過,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專業、範圍調整後或將吸引更多優秀考生報名,競爭壓力增大,加之「強基計劃」不能轉專業,因此考生應理性對待,結合實際進行報考。

★上不了軍校,可報考定向培養軍士

2022年,17個省(區、市)宣布在參加2022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即「高考」)的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生中招收定向培養軍士,這是軍士制度實施後的首次定向培養軍士招生。

定向培養軍士就是以往所稱的定向培養士官,是指依託普通高等學校招錄高級中等教育學校畢業生,為軍隊培養儲備軍士。

定向培養軍士學制3年,屬統招全日制大專學歷。前2.5學年的全部課程由高校負責,招收部隊根據需要對接指導教學;後0.5學年為入伍實習期,由部隊負責,實習完成後由高校辦理畢業手續。定向培養軍士入伍實習結束後,由所在部隊按照招收軍士首次授予軍士軍銜級別有關規定,確定其軍銜級別、授予軍士軍銜,軍銜時間自畢業當年的9月1日起算。

報考流程:

1.填報志願

考生須參加高考報名,並填報相應高校「定向培養軍士專業」。

定向培養軍士執行現行專科提前批次錄取政策,設置6個院校平行志願,每所院校設6個專業志願及專業服從志願(此項志願以各地高校招生政策為準)。

2.體格檢查

接到體檢通知後,考生務必在規定的時間內,攜帶本人准考證、身份證等資料,到指定地點參加體檢。

3.政治考核和面試

體檢合格的考生,接到面試與政治考核通知後,到指定地點參加由招收部隊、招收院校與兵役機關組織的面試與政治考核。

4.網上錄取

各省(區、市)教育(招生)考試院從體格檢查、政治考核「雙合格」的考生中,依據考生所填志願和高考成績,按照定向招生院校計劃數100%投檔。

【提醒】定向培養軍士的政治和身體條件按照徵集義務兵的規定執行。定向培養軍士院校招生專業中,凡未註明招收女生的專業均只招收男生,錯填者將被視為無效志願。

廣大考生和家長請注意,定向培養軍士報名通過填報高考志願進行,具體的志願填報時間以各地區為準。由於定向培養軍士在專科提前批進行錄取,因此若考生未被提前錄取,不影響其轉入普通專科錄取挑次,相當於多了一次錄取機會。

★放棄專項計劃錄取資格,以後不得報考

2022年,國家繼續面向農村和脫貧地區實施重點高校招生專項計劃,統稱為專項計劃,具體包括國家、地方、高校三個專項計劃。不過,教育部部署2022年重點高校招生專項計劃工作時提及,從2023年高考招生起,往年被專項計劃錄取後放棄入學資格或退學的考生,不再具有專項計劃報考資格。

【提醒】國家專項計劃面向脫貧地區定向招生,招生院校主要為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地方專項計劃面向各省(區、市)實施區域的農村學生,招生院校一般為各省(區、市)所屬重點高校;高校專項計劃定向招收邊遠、原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招生院校為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

三大專項計劃的錄取順序一般為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只要符合報考條件,一般可「同時」中報。不過,如果被前面的計劃錄取了,那後面的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想「沖」名校的同學要把握好志願的填報順序。

★多校外語、土木類專業投檔排位下跌

2022年,一些學校、專業因錄取分數線大幅下滑登上熱搜,成為話題。其中,外語「暴跌」,土木「斷檔」。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就因投檔排位「暴跌」登上了微博熱搜。據2014年有關報道,那幾年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分數線穩居省內第四,排在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之後,考生最低排位理科在15000~17000名之間,文科在6000-7000名之間。而2022年該校的廣東省物理類專業組(不含地方專項計劃)最低投檔線為555分,最低排位從往年的30000名左右掉到了60000名以外;歷史類專業組投檔最低排位也比去年下降了幾千名(不含地方專項計劃)。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跌落」不是個例,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等高校在廣東省的最低排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大連外國語大學等高校的多個小語種專業在河南省出現計劃餘額。

與外語類專業「同病相憐」的,還有土木類專業。2022年7月18日,河南省公布2022年普通高招本科一批院校平行投檔分數線,其中,以土木工程專業為王牌的同濟大學的河南省理科投檔最低分排名下跌了40000多位。而後,河南省本科一批徵集志願院校分專業名單顯示,吉林大學土木類專業、同濟大學工科試驗班(土木與環境類)、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土木工程專業等多所高校的土木類專業出現計劃餘額。有媒體梳理本科院校投檔信息發現,相比2021年,多省土木類專業2022年的錄取排名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提醒】於大多數考生和家長而言,嚮往、選擇熱門專業無可厚非。但是,新高三生們要注意,熱門和冷門是相對而言的,任何一個專業都很難「常青」"。冷熱是一時的,而從填報志願到學有所成卻至少要花上四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因此考生和家長在選專業時除了考慮大環境下的人才需求,還要考慮個人興趣、性格,而不應一味地湊熱闊。

以上是這期的分享內容,經歷了2022年的志願填報,我總結了一些志願填報的變化情況,希望可以幫助到2023年的考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