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創始人阿桑奇被斷網,接觸外界只能靠探視

維基解密網站創始人朱利安·阿桑奇被罰斷網後,如何與外界接觸呢?

由於阿桑奇公開質疑英國對俄羅斯前特工中毒事件的說法,為其提供庇護的厄瓜多駐英國大使館切斷了阿桑奇的通信聯絡。

「阿桑奇未遵守2017年對厄瓜多政府所做的書面承諾,發布干預其他國家內政的信息。」厄瓜多政府在聲明中表示。

於是,通過電子干擾器,限制伺服器等手段,阿桑奇本已十分逼仄的20平米的活動範圍被斷網,不僅不能上網、發不了推特,電話也不能用,也不能在使館內見客。

厄瓜多怕引火燒身

一周前,阿桑奇連發三條推特,對俄羅斯前情報官員謝爾蓋·斯克里帕爾和女兒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市中毒事件引發的外交風波發表看法。其中他寫道:「儘管英國首相特雷莎·梅有理由將俄羅斯視為首要嫌疑,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且國際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的獨立調查尚未確認。克里姆林宮因而得以在國內推銷俄羅斯遭迫害的觀點。」

雖然出生於澳大利亞的阿桑奇現在已經獲得了厄瓜多國籍。但厄瓜多駐英國大使館只是阿桑奇的臨時落腳點,一旦離開使館,英國警方有權立即逮捕他,然後美國就會將他引渡回去。

但是,阿桑奇影響力最大的地方,從一開始就不是物理空間,而是網路。

2006年,阿桑奇創辦了維基解密網站。2010年,維基解密曝光了美國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大量機密文件,還泄露了25萬餘份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外大使館之間聯繫的電報,其中有11.5萬份為秘密和機密級電報,美國政府顏面盡失。

阿桑奇隨後因涉嫌強姦受到瑞典調查,並在英國被捕,但他否認所有罪名,並從2012年開始就在厄瓜多使館尋求庇護。瑞典也在去年5月宣布終止對他的調查。

所以,物理空間上的限制對阿桑奇並不重要,網路空間的限制才是命門,這也是厄瓜多政府每次在對阿桑奇發出警告時採取的手段。關鍵是,這些警告並沒有起多大作用,而阿桑奇在社交媒體上「點評」的,儘是一些敏感的國際事務。

2016年,維基解密黑了美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電腦,公布了當時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柯林頓的大量郵件材料,引發不小危機。於是,厄瓜多就把阿桑奇的網掐斷了一陣子。

去年11月,阿桑奇又在推特上表示對西班牙加泰羅尼亞自治區獨立的支持,繼而引發西班牙政府不滿,厄瓜多政府於是要求阿桑奇不要干涉他國事務,但顯然警告不奏效。

厄瓜多政府的聲明稱,之所以切斷阿桑奇的通訊網路,是因為其行為「將厄瓜多和英國、歐盟等其他國家之間保持的良好關係置於風險當中」。

在和厄瓜多達成的協議中,阿桑奇表示將遵守《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 》第41條,即「使館館捨不得充作與本公約或一般國際法之其他規則、或派遣國與接受國間有效之特別協定所規定之使館職務不相符合之用途」。

誰去送信?

斷網之後,阿桑奇將怎樣與外界溝通呢?

據媒體報道,德國人繆勒-瑪格漢(Müller-Maguhn)是阿桑奇少數與外界聯絡的接頭人之一,也是阿桑奇至交,平常每月去探望一次阿桑奇,會給他送書、電影碟片和衣服等物品。2016年,繆勒還給阿桑奇送去一個U盤,其中存了要傳遞給阿桑奇的個人信息,因此不方便通過郵件傳輸。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歐美情報界的關注。

在阿桑奇被斷網之後,日常探視將是他與外界接觸的主要方式,雖然不能會客,但不代表不能接納探視者帶來的物品。

在繆勒給阿桑奇送了一次U盤之後,他便被歐美情報界,尤其是美國三大情報機構——中情局、聯邦調查局和國家安全局盯上,成為密切注意對象。現在,他進入英國都用護照而非帶有住址的身份證,一進入英國就把手機關機,變得極度謹慎。而海關人員也會對繆勒的身份層層審核,反覆詢問其進入英國的目的。

繆勒給英國海關的線索總是像一個商人一樣,比如「剛從巴西出差三天回來」,但其實繆勒主業是做一些網路安全的諮詢,比如,他在2017年就曾參加過一個俄羅斯國防部組織的會議。

今年1月,在進入厄瓜多大使館看望阿桑奇的時候,繆勒還需要經過警衛的檢查,要求其關閉手機、照相機等電子設備,交出手錶和車鑰匙。「我上一次去看他的時候,他們還朝我帶來的水果裡面看。他們也是在做分內的事,無可指責。」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