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山探尋「5·12」汶川地震震中

2018年5月11日,記者再次走進當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汶川映秀鎮蓮花芯溝,大山上地震傷痕漸漸消失,許多地方已被綠色的雜草灌木掩蓋,滿目瘡痍的山體正在淡出人們的視線。圖為2018年5月11日拍攝的映秀鎮蓮花芯溝溝口。

10年前,沿岷江河邊來到牛圈溝溝口,一瀑布飛流直下,高度約30餘米。「碎石流就是從瀑布上面山溝衝下來的,瀑布上面那條山溝就是蓮花芯溝,其溝口就對著牛圈溝『腰部』。」帶路嚮導稱。圖為2008年5月30日,地震震中附近的人們,左邊不遠處是倒塌的房屋。

拼圖:上圖為2018年5月11日空中拍攝的映秀鎮牛圈溝溝口,山體已被綠色覆蓋。下圖為2012年4月30日拍攝的映秀鎮災後重建情況以及牛圈溝泥石流治理工程和新民居。

行走一路,發現整個蓮花芯溝碎石為花崗石漢白玉等,遠遠望去,山體已被綠色的植被覆蓋了許多。地震後,多批地質專家曾經進入這裡考察,稱這些碎石流是地震發生時,從地下噴射出來形成的,所謂的臭味也正是岩石從地下帶出來的硫化物味道。圖為2018年5月11日拍攝的映秀蓮花芯溝附近泥石流治理點情況。

蓮花芯溝是「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的震中」,也是地震的中心噴發點。地震已過去10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映秀蓮花芯溝漸漸被人忘記,而映秀也成為了地震遺址公園和科普教育基地,牛圈溝也通過泥石流地質災害綜合治理成為旅遊新景點。圖為2018年5月11日四川映秀鎮岷江河和震後重建的新村。

2008年5月30日震後垮塌的山體堆積形成小堰塞湖

2008年5月30日地質調查人員前往牛圈溝查看情況。

拼圖:上圖為2018年5月11日拍攝的蓮花芯溝,受傷的山體漸漸披上「綠裝」。下圖為2008年5月30日地震後拍攝的蓮花芯溝內的山體情況。

拼圖:上圖為2018年5月11日拍攝的牛圈溝泥石流治理工程和附近山體情況。下圖為2012年9月拍攝的牛圈溝1#泥石流阻攔壩。

2018年5月11日拍攝的映秀牛圈溝泥石流治理工程。 楊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