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巨擬降大中華區MLCC價格 調幅約10%;彭博:晶元荒出現緩解



每日行情速遞



英偉達第二財季營收65億美元 凈利潤同比增282%

8月19日凌晨消息,英偉達今日公布了該公司的2022財年第二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偉達第二財季營收為65.0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38.66億美元相比增長68%,與上一財季的56.61億美元相比增長15%;凈利潤為23.7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6.22億美元相比增長282%,與上一財季的19.12億美元相比增長24%;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的凈利潤為26.23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3.66億美元相比增長92%,與上一財季的23.13億美元相比增長13%。


日月光急單湧入 旺到明年

根據台媒消息,馬來西亞疫情延燒,傳出意法半導體等國際大廠當地封測生產線受創,急找封測龍頭日月光幫忙。日月光急單湧進,產能塞爆,本季傳統旺季營運強強滾。

日月光向來不評論訂單與同業狀況。日月光強調,目前客戶封測訂單需求較預期更強,動能持續至2022年無虞,看好今年下半年營收及獲利率將逐季提升,全年營益率提升幅度可望超越目標2.5至3個百分點的高標,明年首季營運亦將優於季節性水平。

法人指出,近期封測產能嚴重吃緊,日月光本季不僅對客戶取消過往會有的3%至5%價格折讓,還再漲價5%至10%。近期大馬疫情嚴峻,多家半導體/整合元件廠在當地的封測產能無法順利運作,讓封測產能更加奇貨可居,日月光身為產業龍頭,受惠最大。


彭博:晶元荒出現緩解跡象 PC需求正在降溫

彭博信息專欄作家金泰(Tae Kim)指出,新冠疫情爆發後,消費電子產品的需求激增導致晶元持續短缺,但近來一些跡象顯示,晶元荒可能終於開始緩解。

存儲器晶元製造商美光的主管上周說,個人計算機(PC)的需求正在放緩,一些客戶已有更多沒用到的晶元。摩根士丹利(大摩)也發布一份題為「寒冬來臨」的報告,調降好幾檔晶元股的投資評級,大摩分析師指出,PC庫存正在增加 ,智慧手機市場也可能經歷類似的市況轉壞情況。

研究機構IDC指出,第2季全球PC出貨量成長13%,低於Evercore ISI預測的18%,也遠低於第1季時的成長55%。無線路由器製造商Netgear上個月公布的財測也令投資人失望,並表示消費者聯網事業的銷售不如預期

但金泰說,現在要宣告晶元荒告終,仍言之過早,Delta新冠變種病毒以及新冠疫苗的長期效力,都提高了預測前景的難度。一些晶元分析師則認為,現在的需求疲軟主要是季節性因素使然,銷售將回升到明年。


格芯擬在德擴廠 搶官方補助

據外媒報導,格芯(Global Foundries)有意在德國德勒斯登(Dresden)擴廠,同時爭取官方補助。業界人士指出,格芯已在德勒斯登擁有領先同業的產能,熟悉當地官方運作與環境,若格芯挾在地經驗擴廠並申請官方補助,較其他廠商具優勢,並將引爆與台積電(2330)、英特爾等有意進軍德國設廠的大廠爭搶百億歐元補助經費大戰。

對於相關消息,台積電昨(18)日重申,德國設廠投資仍在非常早期階段。

依據德國官方規劃,既有50億歐元補助半導體產業方案正評估翻倍,同時結合歐洲共同利益重要計劃(IPCEI)在500億歐元總投資由各國出資上看40%,換算將近200億歐元用於提升半導體產業競爭力。


LG蘋果深化合作,擴大iPad和iPhone的OLED供應

8月18日上午消息,據報道,LG正在加強與蘋果之間的合作關係,因為公司的子公司正在向蘋果供應越來越多的零部件。LGDisplay正在按計劃擴大用於蘋果智能設備的中小型OLED的生產設施。

作為LG旗下的顯示器生產製造部門,LGDisplay最近提交了一份監管文件。文件中提到,該公司計划到2024年投資3.3萬億韓元,用於在其生產中小型OLED零部件。

額外的投資計劃將LGDisplay的小型OLED產能從目前的每月30000個擴大到60000個。

LG拒絕就客戶事宜發表評論。但有消息人士透露,這裡生產的較小顯示面板將用於蘋果的下一代iPad和iPhone,因為蘋果正為越來越多的設備選用OLED屏。

在較小的OLED方面,LG已經落後於三星。LG的優勢在於電視端的大型OLED。LGDisplay也是唯一一家能夠量產大型OLED電視的顯示器製造商。


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入股MEMS感測器廠商蘇州明皜

天眼查App顯示,8月16日,蘇州明皜感測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股東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夥企業等,同時企業註冊資本由約6443.64萬人民幣增至約7085.19萬人民幣

  5月19日,蘇州固鍀公告披露,公司與參股公司蘇州明皜、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汾湖勤合、紹興投資及蘇州明皜的其他股東方共同簽署了《蘇州明皜感測科技有限公司增資協議》。根據協議,小米長江產業基金、汾湖勤合、紹興投資以增資形式合計出資貨幣6500.00萬元認購蘇州明皜新增註冊資本641.55萬元,剩餘5858.45萬元計入蘇州明皜的資本公積金。

資料顯示,蘇州明皜成立於2011年9月,由海內外知名管理和技術團隊與蘇州固鍀共同投資創建,主要從事MEMS感測器的研發、設計和生產,並提供相關技術服務。主要產品有:加速度感測器、陀螺儀、壓力感測器和磁感測器,旨在為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自動化以及航空等領域提供所需的產品和集成方案。


訂單飽滿+產能利用率高,華潤微上半年凈利潤達10億

8月18日晚間,華潤微發布2021年半年報。根據報告,2021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5,486.93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5.43%;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06,761.9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4.86%。

報告中,華潤微指出,公司是中國本土領先的以IDM模式為主經營的半導體企業,擁有晶元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能力,產品聚焦於功率半導體、智能感測器與智能控制領域。

對於業績增長的原因,華潤微表示,主要是因市場景氣度較高,公司接受的訂單比較飽滿,整體產能利用率較高,公司各事業群營業收入均有所增長。


22億美元格科半導體12英寸CIS項目封頂,一期明年投產使用

集微網消息,8月1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格科半導體12英寸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研發與產業化項目舉行封頂儀式。  

格科微致力於CMOS圖像感測器晶元和顯示驅動晶元的設計研發和銷售。2020年,格科微以20.4億顆的出貨量佔據全球CMOS圖像感測器市場29.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格科半導體項目於2020年3月正式簽約,同年11月即正式開工,計劃年內實現設備搬入。

上海臨港產業區消息顯示,格科半導體擬投資22億美元在臨港建設一座12英寸、年產72萬片的CIS集成電路特色工藝產線。一期計劃於2022年投產使用,該條產線的建立將標誌著格科微向設計、研發、製造、測試為一體的Fablite模式成功轉型。



韓媒:東盟正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供應鏈中心

 據BusinessKorea報道,全球在上述期間內對東盟和中國的投資分別比2011-2015年增長30.4%和10.4%。2017年,全球對東盟國家的直接投資佔據全球總額的9.4%,2019年比例提升至11.8%,而中國的比例分別是8.3%和9.2%,」

以韓國為例,2014年韓國對東盟直接投資占其對外直接投資總額的16.2%,這一數字到2019年提高到17.3%,2020年達到20.3%;韓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比重則從12.9%下降到10.3%,2020年為9.2%。

韓國工業聯合會稱,目前,東盟在亞洲中間產品貿易中的地位幾乎與中國相當。截至2019年,中國占亞洲貿易總額的31.2%,東盟6個成員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比重達到30.8%。



傳國巨擬降大中華區標準型MLCC價格 調幅約10%

據台媒消息, 繼傳出被動元件大廠國巨將從9月1日起調降大中華區經銷商晶元電阻價格後,外資法人推測國巨在未來1個月至2個月內,可能調降大中華區經銷商標準型積層陶瓷電容(MLCC)價格,下調幅度約10%左右。

對此國巨重申,不針對市場傳聞做評論,公司目前訂單狀況穩定、營運正向。

美系外資法人今天(19日)報告指出,國巨將在9月1日起調降大中華區經銷商晶元電阻價格,平均調降幅度約10%左右;若以晶元電阻占國巨集團目前營收比重近2成、大中華區占國巨營收比重約30%分析,此次擬調整價格的晶元電阻占國巨整體業績比重僅3.7%至3.8%區間,若調降價格幅度約10%粗估,對國巨整體業績影響程度僅0.375%。

法人也進一步推測,未來1個月至2個月內,國巨可能進一步調降大中華區經銷商標準型MLCC價格,平均調降幅度約10%。

資料整理來源於網路





華強商城華強商城是華強電子網集團旗下的一站式電子元器件採購平台,為中小微客戶提供在線採購、BOM配單及成本優化、緊缺物料、PCB小批量打樣、工廠庫存等服務。96篇原創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