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眾人對張飛的評價。
呂布:「環眼賊,屢次藐視我」!
關羽:「某何足道哉,吾弟張翼德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也」!
曹操:「今後如遇張翼德,不可輕敵」!
周瑜:「熊虎之將也」!
司馬徽:「萬人之敵也」!
張遼:「料張飛一人,何足深懼」!(當陽橋)
張郃:「人人怕張飛,吾視之如小兒」!(瓦口關)
從眾人的風評來看,呂布、關羽、曹操等大咖級別的人物,都對張飛之勇猛深有感觸,曹操的反應更誇張,他甚至讓麾下諸將把關羽的那句話記在了衣袍襟底之間,時時翻出來複習背誦。
但是從張遼、張郃的點評來看,他們對張飛似乎深有不服!都是老張家的猛將,誰怕誰啊!
張遼、張郃都是一流猛將,張飛是超一流猛將,如果張遼、張郃與張飛單挑,肯定不敵。
如果張遼、張郃雙戰張飛,結果如何呢?能否戰勝張飛並將其殺死?
張遼、張郃,均與張飛有多次遭遇戰,我們分別看一下。
張遼4次遭遇張飛。
1.小沛城之戰。
劉備與呂布決裂,困守小沛,呂布、高順、張遼帶兵來攻。張遼攻西門,被關羽一席話說得滿臉羞愧,就轉到東門;張飛一看張遼來到,就立即下關廝殺,但是張遼選擇了不戰而走。
張遼撤走,並非懼怕張飛,他只是在呂布手下鬱悶不得志罷了,又不想與關羽等人為敵,就消極罷戰。關羽趕到後,勸說張飛不要出戰,然後點評了張遼的武力,「此人武藝不在你我之下」。
這句話,含金量有多足呢?老實說,含金量並不足!
首先,關羽與張遼私交甚厚,在言語上有抬愛之嫌;其次,關羽此言的用意,還在於勸阻張飛;而且,關羽尚未見識過張遼的武藝,何來如此評價呢?
因此,這句話,對於張遼的武藝,並不能大幅度拔高。
其實,類似的評語有很多,都失之偏頗,譬如程昱評徐庶「勝吾十倍」(謙虛之詞),劉備評張郃「勝夏侯淵十倍」(激勵黃忠),諸葛亮評馬超「除非往荊州調取雲長」(激將張飛),等等類似評論,都不能太過當真!
2.張飛劫營。
曹操親征徐州,張飛準備先下手,連夜劫營,卻中計被伏。曹營八虎將瞬間殺出,許褚、張遼、徐晃、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于禁從八面圍攻而來,張飛身邊的兵卒,本來就是劉備從曹操手中騙走的,因此不戰而降了。
張飛帶著十八騎燕將,在陣中央左衝右突,最後在徐晃這裡殺開缺口突圍而去。
這一戰,八虎將應該沒有形成真正的合圍,至於張遼是否與張飛有過交手,也難以斷定。
但有一點值得肯定,張飛此時正處於巔峰狀態,武力值確實恐怖,而且又是身處絕境,絕對是瞬間開大、瘋狂暴走的,徐晃估計沒有頂住20回合,如果回合數過多,樂進、許褚等人肯定會立即圍上來,那麼張飛就很難脫身了!
3.當陽橋。
張飛故布疑陣,然後策馬站在當陽橋上高聲罵戰;曹操生性多疑,囑咐眾將不可莽撞。
曹操身邊有十大猛將,卻無一人敢站出來,曹操又提到了關羽之前的那句話,讓諸將更加驚疑不定。在夏侯傑突然撞地而死後,曹操的心理防線驟然崩潰,率先撥馬而走,於是三軍跟隨統帥的步伐作鳥獸散,眾將也呵斥不住,只能夾雜在人群中奔走。
其實,這一段情節,大致還原了張飛在歷史上「據水斷橋」的典故,羅貫中為了刻畫張飛的勇猛,並沒有安排曹營猛將出來單挑,但也留下了曹兵為什麼不放箭的BUG。
曹操遠遁之後,逐漸穩下心神,這時張遼站出來說道「料張飛一人,何足深懼」,於是曹操再讓張遼、許褚轉回去打探消息。從行文來看,張遼並沒有被張飛鎮住,如果曹操不是慌了神,而是讓張遼或者許褚上前單挑,估計他倆都敢上去硬剛。
不過,此時的張飛已經毫無退路,他身後就是命在旦夕的劉備、劉禪、諸葛亮等人,如果張遼衝上去,張飛絕對會打了雞血拚命,那麼張遼就危險了,就是許褚上去,恐怕也要被戳!
4.葫蘆谷口。
曹操赤壁敗逃,被趙雲截殺一陣,又被大雨淋透了衣甲,正欲埋鍋造飯,張飛忽然殺了出來。
許褚直接騎著無鞍馬就沖了上來,張遼、徐晃也來夾攻,在曹操脫身後,張遼等三人也各自脫身,但是曹操看得親切,這三人「各自帶傷」。
張飛雖然大勝,但也勝之不武,因為張遼三人的戰鬥狀態欠佳,一是在倉皇逃亡,二是還忍凍挨餓,所以戰鬥力要下降三成左右。
我們思考一點,這種狀態下的許褚三人,與最佳狀態的張遼、張郃二人相比,哪一個組合更厲害呢?
以筆者愚見,還是更傾向於許褚三人組。
小結:從張遼與張飛的多次遭遇來看,他縱然不怕張飛,但實力上也確實不濟,與張飛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
張郃五戰張飛。
白馬之戰,顏良被關羽一刀秒殺;延津之戰,文丑被關羽三刀砍死;穰山夜戰,高覽被趙雲一槍挑落!
江湖上早有傳言,說在蜀漢和曹魏陣營中,已經有人開出了天價的競猜盤口,大家都想看一看,當年的河北四庭柱中唯一的倖存者,到底還能活多久,他到底會被哪只虎乾死!
張郃且行且珍惜,什麼功名利祿都是虛的,只有性命才是第一位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是張郃的處世之道。
在瓦口關之戰中,張郃與張飛有五次直面交鋒,我們分別來看。
1.第一次,公平單挑。
雙方廝殺二十餘合,張郃忽然看到蜀軍後山上旌旗招搖,心中立即狐疑,以為對方有埋伏,「張郃不敢戀戰,撥馬回走」。
這一戰,張郃基本沒損失。
2.第二次,張郃劫寨。
張郃龜縮五十餘日不出,張飛在軍前飲酒辱罵,張郃大怒,連夜劫營,卻被張飛伏擊,身陷重圍。張郃一旦遇險,再不拚命就沒命了,於是血性了一把,「兩將在火光中,戰到三五十合」,終是不敢戀戰,選擇了帶隊撤退!
如果參考早期的嘉靖壬午本,張郃的表現就更神勇了,「郃與飛死戰近百合」!正是這次表現,讓多年後的諸葛亮記憶猶新,親口讚歎道「嘗聞張郃大戰張翼德,人皆驚懼!今日見之,方知其勇也。」
3.第三次,張郃誘敵。
雷銅單挑張郃,數合之後,張郃詐敗,雷銅追趕,被張郃的回馬槍刺於馬下。
張飛要為雷銅報仇,與張郃廝殺數合,張郃詐敗而走,張飛並不追趕;張郃竟然反身再戰,廝殺數合之後,張郃再次詐敗而走,張飛知道這是誘敵之計,直接收軍回寨了。
可以看出,張郃自從夜戰張飛之後,就增強了信心,敢於回馬再戰,就說明他有恃無恐;而張飛不敢再追,那麼他對張郃也是非常忌憚的。
4.第四次,張郃失算。
兩日後,張飛再次搦戰,張郃與之廝殺十餘合,再次詐敗而走,不過這一次張郃失算了!
張飛直追上去,張郃的伏兵已經被魏延殺散,只好回頭硬戰,「張飛只顧衝突,張郃大敗,死命殺開條路」,然後退回到關上。
這一戰,張郃又是從包圍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5.第五次,張郃潰逃。
魏延在關前罵陣,張郃正欲出戰,而張飛繞道梓潼山、直插瓦口關背後,忽然從天而降,張郃關口已破、腹背受敵,直接喪失了與張飛交手的勇氣,「棄馬上山,尋徑而逃」,最後步行逃回南鄭。
小結:瓦口關之戰,張飛完勝張郃,然而,就二人在武力上的表現來看,張飛並沒有碾壓性的優勢,張郃絕對能夠硬剛張飛50回合以上,如果是參考嘉靖本,那麼張郃與張飛的差距就不甚明顯了。
張遼+張郃VS張飛,能否殺了張飛?
張遼遇到的,都是巔峰期的張飛,因此討不了任何便宜;張郃遇到的,是後期武力下滑的張飛,雖然全面戰敗,但更多的是輸在了謀略上,不過在武力層面的表現還算可觀。
穰山,張郃在護主心切的趙雲面前,頂了30回合就落荒而逃了;潼關,張郃在報仇心切、殺紅了眼的馬超面前,頂了20回合就溜之大吉了;而瓦口關之戰,張郃一旦惡向膽邊生,就能頂住張飛近50合(嘉靖本100合)!
張郃這傢伙,他的武力下限,絕對不像在趙雲、馬超面前表現的那麼拉胯,而他的武力上限,至少可以強頂張飛50回合(或者拚命100回合),這就讓人難以捉摸了,畢竟張郃與顏良、文丑並稱河北四庭柱,而高覽可以數十回合戰平許褚,那麼張郃也絕對不是吃素的!
其實,後期的張飛,武力值下滑嚴重,與當年小沛城決戰、夜間劫營、當陽橋期間的張飛已經相去甚遠了!而張郃卻是個逆生長的猛將,屬於越老越妖的那種,他一旦克服了恐懼心理,就能夠硬剛張飛,實在不足為奇!
張遼的武力值,與張郃基本在伯仲之間,當年的官渡之戰,張遼VS張郃,許褚VS高覽,這四人捉對廝殺,張遼、張郃單挑了至少六七十回合,可以說完全不分勝負。
如果張遼、張郃雙戰張飛,結果如何呢?
1.能否取勝張飛?
如果張遼、張郃聯手,大概就是武力值×2的概念;但張郃是個關鍵因素。
如果張郃繼續發揚張跑跑的風格,那就是1+1<2,張郃一旦跑路,張遼落單,則迅速落敗;如果張郃頭鐵,敢於衝上去拚命,那就是1+1>2,則另當別論了。
第一種情況:如果他們遇到了巔峰時期的張飛,恐怕還是落敗。
獨一檔的呂布,在連續酣戰之後,面對關羽、張飛兩位超一流的圍攻,酣戰30回合毫無壓力!
超一流的巔峰關羽,在追打夏侯惇二十餘里之後,遇到超一流的許褚+一流的徐晃,能夠奮力將其殺退!
超一流的趙雲,遇到了剛開始敗逃的徐晃、張郃,能夠輕鬆將二人殺退,以至於這二人留下了心理陰影,再次見到趙雲的槍法,甚至不敢迎敵!
巔峰時期的張飛,能夠酣戰呂布一百餘合,這種實力,絕對碾壓張遼或張郃,即便是二人聯手,恐怕也擋不住!呂布都怵那條蛇矛,我就不信張郃不怕!
以徐晃為例,他遇到顏良,20回合就敗了,他遇到拚命暴走的張飛(夜間劫營),可能沒頂住20回合,而徐晃的武力,與張郃、張遼基本相當,幾乎沒什麼差別。
也就是說,張郃或張遼在巔峰期的張飛面前,大概也就能頂20回合,如果雙戰的話,估計能抗住四五十回合,再往後打,可能就會招架不住,甚至受傷敗逃。還有做關鍵的一點,張郃在20-30回合之後,可能心理防線早就崩潰了!
第二種情況:如果他們遇到了後期的張飛,應該必勝!
這一點好解釋。其一,張郃欺軟怕硬,此消彼長之下,他不再慫了,敢於拼了,他自己就能與張飛單練而足夠自保;其二,此時的張遼,剛經歷了逍遙津之戰,正是牛比震天的時候,看到誰都敢往上沖!
這兩人組合起來,絕對把張飛殺到大敗,甚至用不了50回合。
2.能否殺死張飛?
如果他們雙戰巔峰張飛,雖然不敵,但也可以自保,縱觀整部演義,還沒有哪位一流猛將在單挑中被人輕取性命的!
如果他們雙戰後期張飛,應該必勝,那麼能夠殺死張飛嗎?
有人會說,張飛曾經被張任圍困,難以突圍,還要靠趙雲搭救,才脫離危險。
其實,雒城之戰,張飛是輕敵了,而且中了張任的誘敵之計,孤身被圍,遭遇張任、吳懿、以及多名雜將的多面位圍攻,所以難以招架,那種情況,換成其他人恐怕也要遇險。
我們來看以下幾處戰例。
呂布,被桃園三兄弟圍攻而落敗,被曹營六將圍攻而落敗,但他都輕鬆抽身了。
馬超,在渭橋之戰中的混戰中,被許褚、徐晃、曹洪、夏侯淵四人圍攻,最終殺開血路而走。
關羽,被許褚、徐晃、夏侯惇三人圍攻,最終被逼到了土山上,沒有被直接生擒。
趙雲,被許褚、于禁、李典三人圍攻,戰況不明,但他最終全身而退。
老邁的黃忠,被徐晃、張郃圍困,兵力懸殊,但他從天明殺到正午,都沒有受到致命打擊,甚至沒有受傷!
我們可以看出,想要圍殺一位超一流猛將,必須要有數名高手展開貼身圍攻,不給對方尋隙而逃的機會,才有圍殺的幾率;否則的話,是根本不可能的!
此外,張飛這種猛人,一旦遇到生命危險,他所展示出來的求生欲和爆發力,絕對會超出你的想像!
結語:張遼、張郃雙戰巔峰張飛,幾乎必敗,但能夠自保;張遼、張郃雙戰後期張飛,應該必勝,但想要殺死張飛,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