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化情境教育與教學的深度融合,落實「雙減」政策下減少作業量提高課堂教學的要求,切實推動學校教育教學改革,12月3日,第六屆全國情境教育研修與推廣線上培訓專題活動在威海臨港實驗學校舉行。作為情境教育成果推廣實驗校,臨港實驗學校組織全校教師參加了本次線上培訓,並邀請了小學語文教研員張曉燕老師、小學數學教研員李永紅老師一同參與。
本次線上活動以「情境學習視角下的教學變革與創新」為主題,從課堂教學、專家點評講座與名校經驗介紹幾方面讓老師們感受到情境教育在新階段的成果和對師生教與學的影響力。
李銘萱老師的道法課《家裡來了客》在情境表演中滲透了待客的知識,更帶動了學生的情感認同,達到了「導行走心」的育人效果;丁偉老師的語文課《童年的水墨畫》詩畫相生,古詩與兒童詩相得益彰,教師高超的專業素養將學生巧妙的帶入學習情境,或賞視頻圖畫,或配樂描摹入境,或做動作想像入境,整節課學生的思維情緒無不遊走於優美又富於童趣的詩與畫中;戴春老師的數學課《玩轉多面體》讓學生回歸問題產生的情境,在動手操作、積極思考之中探索數學規律,讓學生學得津津有味;黃美華老師的音樂課《北京喜訊到邊寨》在聆聽與律動中讓學生在音樂情境中感受音樂、體驗樂曲力度、情緒等,上出了音樂課的特色。施建平、馮衛東兩位大師進行了精彩點評。在聆聽示範課的過程中,學校教師邊聽邊記邊思,對比自己日常對這些方法應用的流程,找細微的差距,思考今後應用時注意的要領,同時也進一步領悟著課堂教學如何達到「真美情思」的和諧境界。
課堂教學離不開理論指導。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周彬院長的學術報告從「雙減」背景下的學科高質量教學談起,提出學科教學要深入淺出,強調教師要深入理解教材,做好學科史、學科結構與學科思維的「解壓」,正確領悟課程,讓學生的被動學習減下來,興趣創新學習增上去,作業布置減下來,課堂效率增上去。聯繫聆聽的示範課,老師們對情境教育和「雙減」的實質又加深了理解。
下午,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校長朱麗、山東省威海市高新區瀋陽路小學校長丁麗麗做了情境教育的經驗介紹。尤其是南通師範二附小的「走近張謇」主題性情境活動令人讚歎:在多學科融合的大情境活動中,豐富了學生的認知,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更達到了情境育人的良好效果。
李吉林老師建立的情境教育理論體系是中國教育的傑出成果,本次線上培訓活動展示了以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們沿著李吉林老師的足跡孜孜不倦探索與創新的成效,立體地為一線教師詮釋了情境教育的深刻內涵。
賢者在前,一年來,臨港實驗學校在情境教育的指引下前行著,基於學校實際,傳承著情境教育的精髓,創新著它的外延發展,努力形成特色顯著、核心凸顯的學校本土化研究。今後學校將繼續研習情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借情境教育項目之力,優化課堂教學主陣地,讓學生在「雙減」改革中獲得切實的發展。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鄭莉 通訊員 孫萌婧 王斯琪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