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創18年新低,特朗普:沙特和俄羅斯「都瘋了」

作者:時代財經 劉沐軒

由於面臨OPEC+聯盟的崩潰以及疫情影響導致全球石油需求放緩的雙重危機,國際油價在3月30日收盤達到18年以來的最低點。

就在OPEC+於4月1日的減產期限臨近之時,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當地時間3月30日舉行了電話會議。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克里姆林宮方面當地時間31日宣布,俄美兩國總統認為,石油市場當前的價格形勢不符合兩國利益。

此外,美俄雙方還討論了貿易和新冠疫情,並同意在領導人層面上繼續對話。

2019年6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日本大阪舉行的G20峰會上舉行雙邊會議。(圖片來源:路透社)

受此消息提振,布油、美油分別上漲3%和6%,但仍接近18年以來的低點。

對此,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能源研究項目主任潛旭明在3月31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美俄的這次能源磋商會對國際石油價格形成托舉力,使其不會繼續下滑,並在20美元/桶附近形成巨大的支撐。「但鑒於當前美國和歐洲的疫情正值爆發高峰,即使沙特和俄羅斯達成和解,仍然無法阻擋因疫情造成的全球石油需求下滑的勢頭。」

美國頁岩油急需「拯救」

特朗普在3月29日宣布將全美社會隔離措施延長至4月30日,這意味著他在應對美國國內疫情的態度上發生了轉變。無獨有偶,特朗普對沙特和俄羅斯石油爭端的看法也和3月初有所不同。

當時特朗普將油價暴跌比作美國人的「減稅」,認為低廉的汽油價格對普通民眾是利大於弊,並隨後大量購入低價原油填充美國戰略石油儲備。

但與此同時,作為全球第一大產油國,極低的石油價格也使得美國國內的頁岩油產業利潤所剩無幾,為了控制疫情而實行的隔離措施也使得越來越多的鑽井被迫減產停工。

就在舉行3月30日電話會議之前,特朗普曾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在油價戰爭中「都瘋了」。「我從沒想過我們必須提高石油價格,但它現在的價格太低了。」

2020年3月23日,由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 Oil Co.運營的RN-Tuapsinsky煉油廠。(圖源:CNBC)

對此,潛旭明指出,美國正在平衡這兩者的利弊,「但目前的當務之急是穩住油價,防止頁岩氣企業破產而導致美國石油工人大批失業。」

據CNN報道,美聯儲聖路易斯地區的經濟學家預計,疫情將導致美國失業人數最終達到4700萬,失業率達到32.1%。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失業潮,白宮不得不採取各種方法應對。除此之外,特朗普還面臨著國內頁岩油產業的施壓。

據CNBC報道,上周美國頁岩油行業領導人、貿易團體和來自產油區的6名參議員敦促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對沙烏地阿拉伯採取更強硬的立場,同時強調了包括制裁、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在內的幾種「強大的工具」。

德州參議員克魯茲在當地時間3月30日表示,他和其他八名共和党參議員警告稱,如果石油價格戰繼續下去,他們將尋求外交解決方案。此前,他們已經多次和沙特駐美國大使磋商,並向沙特王儲薩勒曼致信表達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頁岩油產業十分發達的德州是傳統的共和黨支持州,而頁岩油產業受到衝擊帶來的共和黨內部矛盾可說深刻地影響著特朗普的連任。

此外,鑒於沙特長期跟隨美國的戰略,此次美俄的能源對話也被認為是美國作為沙特的代理人與俄羅斯進行談判。

但潛旭明對此認為,美國此次與俄羅斯的談判更多是出於對本國頁岩油產業損失較大的考慮。「因為受到低油價的衝擊,美國大批頁岩油氣企業不得不實施債務重組甚至面臨破產。」

此外,還有評論認為,美國選擇與俄羅斯進行能源磋商也有著自身的局限,因為美國長期保持著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的策略,而俄羅斯可能會將撤銷制裁作為談判籌碼。

據CNBC報道,作為特朗普競選的捐助者,鑽井服務公司Canary LLC首席執行官埃伯哈特表示,如果特朗普希望與普京達成協議,他可能不得不承諾對俄羅斯放鬆制裁。而他並不確定特朗普是否可以在沒有國會支持的情況下實現這一目標。

下降趨勢難以逆轉

隨著全球範圍內越來越多國家為了控制疫情而採取停工隔離的措施,製造業和交通運輸行業停滯,全球原油需求都在大幅下降。

對此,諮詢公司IHS Markit副董事長、國際能源專家葉爾金在接受CNBC採訪時指出, OPEC +的崩潰只是原油市場崩盤的一部分,最大的問題還是新冠疫情和世界大部分經濟體的停擺。

IHS Markit估計,本月全球汽油、柴油和噴氣燃料的消費量同比下降了近20%,而4月份的下降幅度預計約為30%。從數量上看,3月全球石油消耗減少了3.67億桶,而4月預計將減少5.53億桶。

「汽車不在路上,飛機不在天上,工廠不在生產,人們不在工作…在即將到來的4月份,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同比減少2000萬桶/天。這將比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最大的石油需求衰退還低六倍,」葉爾金說。

與此同時,高盛集團3月30日還估計,本周全球原油的日消費量將減少2600萬桶。

此前,根據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官方預測,2019年世界石油需求約為9967萬桶/天。這也就意味著,4月份的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將會較下滑20%。

中國自2019年3月以來的製造業PMI指數趨勢。(圖源:國家統計局)

作為全球第一個控制住疫情的國家,中國的製造業復甦或將成為帶動全球原油需求的先行者。

中國國家統計局在3月31日公布了3月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在2月基數大幅下條的基礎上高於預期。

但對於全球油價市場來講,潛旭明強調,由於當前中國國內的疫情防控轉到「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階段,因此其帶動全球油價上揚的動力有限。

各國石油庫存接近「爆倉」

面對低油價的環境,許多國家或地區都像美國一樣,曾考慮過趁機大量購入作為戰略儲備,但事實上,全球的石油倉儲能力也是有上限的。

據IHS Markit預測,全球原油供應將在今年上半年超過需求18億桶。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葉爾金表示,之前的最高記錄是2015年上半年的3.5億桶盈餘。

自2000年以來的每半年全球原油庫存盈餘/赤字圖。(圖片來源:IHS Markit官網)

但相比之下,IHS Markit估計,目前全球可用的原油儲存能力僅為16億桶左右。這也就意味著可能會有更多的原油被提煉成製成品並隨後進行存儲。

「不可避免的事實是,如果沒有預期的供應量減少或預期的需求量增加,那麼到下月底,全球原油價值鏈將出現嚴重的瓶頸。」葉爾金強調。

據悉,原油幾乎可以無限期地存儲,柴油或噴氣燃料的保質期約為一年,而汽油的存儲周期大概為3個月。

鑒於供求雙雙受到打擊,資產管理公司瑞傑金融集團分析師弗里曼也表示:「全球原油倉儲很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達到極限,這給原油價格達到10美元/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自今年年初以來,全球原油期貨價格已下跌超過50%。截至北京時間3月31日18點,布油上漲3.07%,收27.23美元/桶,美油收6.12%,收21.32美油/桶,回到了20美元線上。

除了沙特、俄羅斯和美國這三個石油生產「巨頭」,其他國家的原油價格市場面臨的危機可能更嚴重。

加拿大WCS原油在當地已經比啤酒還便宜。(圖片來源:彭博社)

例如加拿大WCS原油在3月30日已經跌至4.18美元一桶,甚至比當地的啤酒還要便宜。

即便如此,沙特似乎仍沒有「停火」的意思。

據美聯社報道,沙特能源部官員於3月30日表示,由於國內消費量減少,沙特計劃從5月起將其石油出口量再提高到每天1060萬桶。

此前,在3月的OPEC+減產協議破裂後,沙特計劃自4月開始將原油出口量提高至1000萬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