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衣」始,每逢新春佳節,人人都會準備新衣服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新年。著新衣一方面是為了喜慶,從另一方面也是包含了中國人民對於來年好運連連的期盼。那麼,在距離2022年春節不足10天的情況下,你是否也已經準備好嶄新衣物迎接新年?今天,就讓小編帶你走進武漢紡織大學,看一看最新流行趨勢,為你出謀劃策!
新春佳節,著傳統服飾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也是中國人民最為重視的節日,在這樣的日子裡,穿一身傳統服飾,展中華傳統風采也不失為一個絕妙的選擇。
2021年5月,武漢紡織大學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漢綉)師生攜42套由漢綉傳承人和學校教師設計製作的漢綉服飾與文創作品亮相「2021·漢綉嘉年華」,通過「漢綉新裳」非遺服飾秀向觀眾們展示傳承千年的漢綉芳華。色彩鮮明富麗、線條挺拔分明、造型拙樸生動、針法規範靈巧,專於裝飾的傳統漢綉引起眾多遊人的關注,為漢綉嘉年華活動增添一道靚麗風景。央視國際頻道中國新聞欄目、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欄目等國家級媒體分別以「特色非遺迎遊客」「非遺展呈現非凡魅力」為題進行報道。長江日報以「漢綉復興在路上」為題對此次「漢綉嘉年華」活動做了專題宣傳報道。
2021年10月,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王妮副教授的藍染服裝設計作品《荊楚藍尹》精彩亮相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國絲綢博物館。《荊楚藍尹》作品採用還原「藍尹」蓼藍古法打靛和手工染色,使用平染、捆染與雲染的扎花技法以及藍印花布的紋樣設計完成。所涉及到的省級非遺項目:天門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和傳統植物染料染色技藝,分別入選第三批和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
將東方美學設計理念注入作品詮釋出典雅優美的荊楚藍染女裝風格,你是否心動了呢?新春佳節,不妨把它作為你穿衣的備選方案。
走在時尚前沿,掌控流行密碼
誰都渴望掌控時尚魔力,自信目視,站定或旋轉,舉手投足間是篤定的風采。辭舊迎新之際,快將流行穿在身上,成為眾人目光聚集的中心。
2021年5月19日,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畢業設計作品專場發布會於751D•PARK北京時尚設計廣場第一車間舉行,35位2021屆畢業生的79套作品驚艷亮相。服裝學院本屆設計作品圍繞時尚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提醒我們重新思考人類與自然的密切關係。回眸過去,擁抱未來,堅持綠色、低碳與可持續,以包容的時尚態度和科技視角,讓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和諧交融,運用手中的絲絲縷縷織造生活中的美好與健康。20日晚,在「贏家時尚杯」第26屆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評選中,武漢紡織大學師生斬獲第26界中國時裝設計「新人獎」等四項大獎。
2021年12月,第五屆「均安牛仔杯」全國大學生牛仔設計大賽總決賽在深圳舉行。大賽以「傳承精造,創啟未來」為主題。經過激烈角逐,服裝學院2020級藝術設計專業研究生楊帆設計製作的作品《舊物製造局》從諸多優秀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總決賽金獎,導師古怡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
重複的很多,獨特的很少,你的個性,是這世界急需的養料。在新春快穿上流行時裝,展示個性色彩,在新的起點揚起自由的風帆。
把高新科技穿在身上
新年到來之際,春天雖然即將「奔赴」各地,但目前大多地區仍然處於氣溫較低的狀態。在新春,將「保暖神器」穿在身上,輕裝出行,定會引來眾人羨慕的目光。
武漢紡織大學鄧中民教授團隊經過7年的努力,研發出「褲、襪、鞋墊」保暖三件套,穿上身後較短時間內為皮膚升溫3.1-8.4℃。無獨有偶,武漢紡織大學王棟教授團隊最近也研發了一種新型材料,保暖內芯70%採用了新型材料的防寒衣,能夠快速吸收光線慢慢釋放熱量,從而達到瞬間升溫、長效蓄熱、輕薄舒適、吸汗透氣等性能。薄薄的一件衣服既可以抵禦北方寒風的「物理攻擊」,還可以抵禦南方寒冬的「魔法攻擊」,堪稱冬日必備。
除了保暖,新年之際,最重要的便是健康。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的日益成熟,智能可穿戴設備得到了迅速發展,被廣泛應用於醫療健康、智能家居、通信等領域。2021年,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教授團隊與其它知名高校教授聯手,多學科交叉合作,研發了一款高性能柔性發電衣,當人體運動時,發電衣可產生14.3V的峰值電壓、31.2mA的峰值電流和3197mW/m2的峰值功率密度,可為眾多領域的電子設備供電,為探索電磁能量收集策略以實現用於可穿戴電子設備開闢了道路。
武漢紡織大學在紡織、印染、服裝和藝術設計等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優勢,其下設服裝學院至2018年連續18年在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舉辦的「新人獎」大賽全國服裝院校排行榜綜合積分榜名列第一,為中國服裝設計產業培養出許多「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回顧2021,武漢紡織大學成績斐然,展望2022,武漢紡織大學將賡續大學文化傳統,高質量譜寫「強、高、美、濃、好」的美好紡大建設新篇章!
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頭條號:武漢紡織大學招生辦
本文素材來源:武漢紡織大學官微、武漢紡織大學新聞文化網、湖北廣播電視報官微、湖北纖檢官微、Materials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