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選出年度10大新聞,大陸人一定「沒想到」

台灣重要的通訊軟體LINE(相當於大陸人習慣使用的微信),日前公布了「2021年度十大熱門新聞話題」,第一名是台當局為了抵抗新冠疫情發行振興券,第二名也與新冠防疫有關,至於奪下榜單第三名的則是藝人接連婚變的新聞。

說實話,祁菲看完這則新聞的時候有點「詫異」,回頭又認真看了兩遍,確定這選出的不是「十大熱門社會話題」,而是地地道道、如假包換的「十大熱門新聞話題」。因為按照我個人平時關注台灣的視角,類似所謂「四大公投」、「刪Q」、「高端疫苗」、「綠營網軍」、「太魯閣號出軌」、「高雄城中城大火」都沒有上榜。

下面,我就和大家一起來瀏覽一下這「十大熱門新聞話題」到底有哪些:

一、7種加碼券太複雜,圖表輕鬆對+秒懂抽中沒;

二、睽違69天降二級警戒,防疫懶人包一次看;

三、藝人接連爆婚變,震驚演藝圈;

四、本土疫情延燒三級警戒,學校停課造成家長崩潰;

五、暴雨狂襲,土石流警戒,花東停班課;

六、興達電廠事故,全台緊急分區輪流停電;

七、快上平台登記,預約疫苗不用等簡訊;

八、疫情衝擊生計,各項紓困金誰能領;

九、東奧摘2金4銀6銅,台灣選手創下史上最佳成績;

十、金鐘影帝龍劭華猝逝,享壽68歲。

如果把這「十大熱門新聞話題」進行分類梳理,可以看出,因新冠肺炎肆虐,台灣更在5月開始出現嚴重本土疫情,今年民眾對疫情相關新聞都特別關心,10大熱門新聞話題中有5條都跟疫情有關,分別是加碼振興券、防疫懶人包、三級警戒學校停課、預約疫苗及紓困金領取。

其餘的5大熱門新聞話題,涉及娛樂圈的有2條,涉及自然災害、民生、體育的各有1條。

看完了這「十大熱門新聞話題」,不知道你有什麼感覺?我在第一反應「詫異」之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作為一名資深駐台記者,我對台灣社會一直有一個「對立」的認知:一方面,台灣的政治非常非常熱,整天不是選舉、政論,就是遊行、集會;但另一方面,台灣普通民眾特別是年輕人,對政治越來越不關心,多數都患有「政治冷感症候群」。

就以剛剛過去的所謂「萊豬公投」為例,這是事關台灣民眾餐桌安全的一件大事,也是藍綠陣營的一次政治對決。在歷次的民調中,都有6、7成民眾反對萊豬進口,但真到了投票那一天,卻有半數以上的人沒有參與投票,導致這樣一個看似代表了大多數民意的投票失敗落幕。

事後有很多分析認為,是國民黨的無能加上民進黨的反動員,決定了萊豬投票的結果,但從這份「十大熱門新聞話題」來看,萊豬議題似乎從來就沒有被大多數的台灣民眾真正關心過。進一步說,那些被政治人物、政論節目炒得沸沸揚揚的政治性話題,根本就不是台灣民眾感興趣、有熱情的。

與萊豬、藻礁、核四、選舉相比較,台灣普通民眾在他們每天使用的社交媒體、通訊軟體上,較多關注的其實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振興券、紓困金、停課、停電和疫苗,哪怕是藝人的婚變、過世,也更能激起他們「吃瓜」的熱情。

那麼,台灣民眾的這種「政治冷感症候群」究竟是怎麼來的?台灣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緣何被衝擊得七零八落?這又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課題。祁菲想說的是,當台灣民眾的政治冷感已經轉化為一種失望乃至絕望,主動放棄手中的選票繳械投降,台灣社會的未來到底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