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審判時,日本戰犯:南京大屠殺都怪中國人,自己是自衛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攻打南京的行為我也是臨時受命的,我本人對此無可奈何」

「南京大屠殺的主要責任在中國人身上,我們完全是出於自衛反擊」

「如果不是中國人執意反抗的話,南京人民就不會遭到屠殺」

東京審判的法庭上,日本的許多戰犯竟公然發表了這樣一些觀點,企圖掩蓋他們在中國犯下的累累罪行。

可是歷史的真相不是他們區區幾句話就能改寫的,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侵華日軍曾經對中國同胞造成的傷害。

那麼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真相究竟有多殘酷呢?東京審判最後又取得了怎樣的成果?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一下。

日本人顛倒黑白,可真相怎能篡改?

張藝謀導演所拍攝的電影《金陵十三釵》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在電影當中有這樣一段情節想必讓很多人都印象深刻。

幾百個正值青春年華的女學生被日本兵前後堵截,最後只能被逼躲進了一個由美國人建立的教堂,如同一隻只待宰的羔羊縮在教堂的角落裡瑟瑟發抖。

當時每個人心裡都清楚,一旦他們被日本兵抓住,等待她們的結局將會是什麼。值得一提的是,在那群逃進教堂的人中間,還夾雜著十幾名妓女。

妓女這個詞放在任何年代都是會被人們看不起的,可是在那個國家和人民被日本侵略者無端迫害的年代,那些妓女卻體現出了一種極強的民族責任感。

因為那座教堂的創建者是美國人,所以日本侵略者沒有敢直接進去抓人,但他們也提出了一個不容拒絕的無理要求。

「只要把其中的女學生交出來,我們就放其他人一命。」教堂的神父固然不忍看到這一幕出現,可是當時的他又能做些什麼呢?

最後是那十三名妓女站了出來,他們換上學生身上的衣服,毅然決然走進了日本人的魔爪。

所有人都知道她們十三個人最終的下場是什麼,但她們選擇把活命的希望留給那些可能對國家更有作用的女學生。

那一刻再也沒有人輕視這些妓女,她們身上閃耀著動人的光輝,她們抬起了屬於中國人的風骨和脊樑。

電影中表現出來的場景已經足以讓人潸然淚下,可真實的歷史遠比電影所表現得要更為殘酷,因為當時的那群日本兵是名副其實的「人間惡魔」。

他們不僅在大街上公開姦淫民女,甚至還威脅那些難民營交出一定數量的婦女,否則就殺光所有人。

更讓人感到心痛的是,那些禽獸竟然連懷孕的婦女和兒童都不放過,他們在南京犯下的罪行簡直是罄竹難書。

李自健是我國著名畫家,創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而他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那幅記錄下南京大屠殺場景的油畫。

當時李自健還只是一個12歲的孩子,他的家人大多在南京大屠殺當中喪生了,只有他和自己的母親僥倖存活了下來。

可是母子倆壓根不知道當時的日本兵究竟有多麼殘忍,他們視人命為草芥,凡是逃不掉的人都成了他們刀下的冤魂。

後來在南京大屠殺的暴行徹底結束之後,李自健和自己的母親這才敢回到他們的家鄉,準備打探一下家族裡是否還有其他人活著。

結果家人沒找到,李自健反倒是目睹了一幅幅他此生都再難忘卻的悲慘場景。

整個南京城幾乎淪為了一片廢墟,到處都是被胡亂丟棄的屍體,還有一些無助的孩童在焦黑的建築之間嚎啕大哭。

當時的南京稱之為「人間煉獄」也不為過,李自健只能無力地看著眼前的一切,眼眶中流出的兩行清淚是他對這些罪行無聲的控訴。

李自健一連在南京城裡待了十幾天,遺憾的是他沒能找到自己父親的屍骸,但他卻用自己的雙眼記錄下了一切。

他恨自己當時沒能有一個照相機,好讓全世界都看看侵華日軍到底有著一副怎樣醜惡的嘴臉,他們到底在中國犯下了怎樣深惡的罪過。

好在他還有自己的畫筆,很快他就將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圖畫的方式記錄了下來,那幅名為南京大屠殺的油畫讓全世界都為之震撼。

雖然這些年日本政府一直在極力否認他們的罪過,但歷史從不缺乏見證者,歷史也從不會說謊。

也許他們可以堂而皇之地否認歷史,也許他們可以公然篡改歷史教科書,可他們永遠洗刷不去那些日本軍人曾經犯下的罪孽。

為了美化日本的戰爭行為,日本政府將這一切稱之為「正義之爭」,稱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重建亞洲地區的秩序。

在他們的歷史書中,那些雙手沾滿鮮血的惡魔搖身一變,成了民族和國家的英雄。

更可怕的是,很多日本民眾已經毫無保留地接受了日本政府所捏造的那段虛假歷史,許多人壓根就不知道他們祖先曾經在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在談到相關歷史問題的時候,一個日本網友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他的爺爺是曾經參加過侵華戰爭的日本軍人,可是他的爺爺是如何形容曾經那段歷史的呢?

「發生在南京的戰爭,是中國人主動挑釁日軍的結果。」就這一句話,曾經的日本侵略者就洗脫了他們所有的罪責。

而對於南京人民所遭受的非人對待,那些侵略者卻是隻字不提,甚至公開誣衊是我們中國醜化了那段歷史。

可真正的歷史是光靠幾句顛倒黑白的話就能改變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大屠殺鐵證如山,戰犯竟當眾抵賴

張純如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她是書籍《南京大屠殺》的作者,是一個充滿正義與良知的中國女性。

她雖然自幼便出生在美國,但對祖國的熱愛卻沒有減少半分。

張純如的父親是著名的抗日將領張鐵軍,所以她自幼就從父親口中聽說了許多關於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故事。

當然他也曾聽父母講述了有關南京大屠殺慘案的一些細節,侵華日軍種種喪盡天良的行為讓她內心的憤怒久久不能平息。

但隨著張純如慢慢長大,她開始意識到一個更加可怕的現象,許多日本人根本不了解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

在日本政府的刻意美化下,侵華日軍搖身一變成了正義的化身,他們罔顧歷史真相對國內的民眾加以愚弄。

嫉惡如仇的張純如對此無法接受,她覺得自己有必要讓世界上所有人知道有關南京大屠殺的真相。

此後她開始不斷搜集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資料,並且對那些經歷過那場災難的人進行走訪,掌握了許多真實而準確的資料。

三年後,《南京大屠殺》橫空出世,侵華日軍的醜惡行徑又一次展現在了世人的面前。這本書在日本一經發售,立刻就引發了軒然大波,許多人對此都表示難以置信。

因為張純如所講述的歷史和他們腦海里根深蒂固的東西出現了衝突,他們一時間不知道是該相信自己的政府,還是相信那些讓人難以接受的歷史真相。

《南京大屠殺》在呈現出歷史真相的同時,也讓那些日本的右翼分子感受到了畏懼,他們生怕自己多年苦心經營的「謊言」就此毀於一旦。

那些虛偽的日本政客怎麼會坐視這種局面出現呢?他們立刻就展開了猛烈的反撲,對《南京大屠殺》的作者張純如進行各種威脅和詆毀。

後來在一些狂熱右翼分子的不斷煽動下,張純如及其家人的人身安全都受到了極大的威脅。

出於對自己家人的安全考慮,張純如最終選擇了自殺。就此日本人所背負的血債又加了一筆,他們的行為也越來越不可原諒。

但這一切都無法改變真實的歷史,那些右翼分子越是憤怒,就越是彰顯他們內心的膽怯。

張純如雖然不幸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但她的壯舉卻猶如一把尖刀,狠狠刺在了日本人僅存的一點良知上面。

在張純如死後不久,有一些曾參加過南京大屠殺的日本老兵就站出來說話了,他們主動承認了他們曾犯下的罪惡。

他們講述了日軍當時是如何對南京城進行嚴防死守,如何在南京城內進行燒殺搶掠,又是如何殘忍殺害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的。

樁樁惡行,字字泣血;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在日軍攻佔南京城的那段時間,日軍只要遇到膽敢反抗的人,不是射殺就是拿刺刀將那些人捅死。

後來日軍就開始慢慢露出了他們的真面孔,他們脫下了表面人類的外衣,表露出了禽獸般的本性。

為了鍛煉新兵的膽量,他們把一個個活人綁在柱子上當活靶子,然後讓那些新兵肆意進行虐殺。

更讓人感到憤怒和心痛的是,當時有兩個日軍軍官還展開了一場「殺人比賽」,以誰先殺夠100人作為賭注。

這樣的行為已經不能用惡魔來形容了,可是日本人當時是如何看待這一事件的呢?

他們居然公開把這兩名日本軍官的惡行刊登在報紙上,供國內所有民眾觀看,彷彿就在炫耀一種十分光榮的行為一樣。

試問這樣的日本人心裡還存在哪怕一絲的良知嗎?兩個殺人如麻的惡魔,竟然成了國民眼中的英雄人物。

我們姑且不談論一個民族的劣根性,因為日本人當中還是有一些清醒的人的,可是我們怎能輕易饒恕他們的罪過呢?

東條英機是侵華日軍當中的甲級戰犯,他曾在接受審判時公開發表了這樣的觀點:「如果中國人不反抗的話,南京就不會發生屠殺。」

當日本人能堂而皇之說出這樣的話的時候,就代表他們將永遠無法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也永遠不會為自己的罪行表達應有的懺悔。

在日軍佔領南京的那段時間,有些好心的外國人士主動收留了一些中國軍民,可是其中有些人依然沒能逃脫日軍的魔爪。

日軍大肆闖進難民營,將手上有繭的男人一律視作中國軍人,然後將他們帶走進行集體屠殺。

甲級戰犯受絞刑,以告慰在天亡靈

我們現在公開宣稱的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是30萬,可事實上,被日本侵略者殘忍殺害的中國軍民的數量遠不止這個數字。

當時的南京城遍地都是焦黑的屍體,甚至屍體已經多到日軍無法掩埋了,只能選擇匆匆放火燒掉以此來銷毀罪證。

南京城外的長江內也漂浮著大量的屍體,那幫泯滅人性的日本兵直接把南京變成了一座人間煉獄,那種屍橫遍野的場景是文字所難以表述的。

可即便是在如山的鐵證面前,那些戰犯依然能夠無恥地對自己的罪行進行開脫,我們不得不驚嘆於那些人臉皮的厚度。

更可怕的一種現象是,不光那些戰犯對罪行矢口否認,就連日本本土的那些官員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

日本首相屢屢參拜靖國神社的行為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從沒有真正反思過侵華日軍犯下的罪孽,更沒有要為之道歉的意思。

其實我們不難看出,如今日本國內的軍國主義思想依然很活躍,他們始終還懷著那種邪惡的想法。

眾所周知,靖國神社中所供奉的是許多二戰時期甲級戰犯的牌位,對他們的尊重就是對歷史的褻瀆。

可是日本政府的許多高官依然對此「樂此不疲」,絲毫不懼怕外界社會的輿論,也絲毫不介意自己的行為會對中國人民帶來二次傷害。

在日本人這樣的做法面前,我們又怎能夠忘記我們的歷史呢?難道那不是我們對自己先輩們的一種背叛嗎?

而為了提醒國人不忘歷史,時刻牢記振興中華的使命,我國政府將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了南京大屠殺公祭日。

這一天,警鐘長鳴,整座南京城陷入一種肅穆而悲傷的氛圍中。

其實這樣的做法就是為了正告那些日本人,我們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那段屈辱的歷史,也永遠不會原諒那些罪惡昭彰的日本人。

雖然我們已經無法挽救那些先烈的生命,但是我們會讓那些手染鮮血的人付出應有的代價,東京審判就是最好的證明。

為了開脫自身的罪行,許多日本戰犯都在法庭上做了許多偽證,試圖干擾那些外國法官的判斷。

可是在我國代表搜集的鐵證面前,他們的辯解顯得是那樣蒼白無力,他們的行為顯得是那樣地可笑。

每一個日本戰犯都在法庭上顏面掃地,我們的堅定和果決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他們迅速在法庭上敗下陣來。

而除了給那些臭名昭著的甲級戰犯定罪之外,我國的代表還順帶抓住了不少「小魚小蝦」,他們同樣曾對中國軍民犯下了無數的罪惡。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野田毅向井敏明了,他們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殺人比賽」的始作俑者。

當關於兩人的逮捕令被下達的時候,他們早已脫離了部隊,化身市井小民隱匿在了人群當中。

但是我們不會放過這樣兩個殺人惡魔,在歷經長達半年的艱難搜尋後,終於在日本的埼玉縣,發現已經化身為商販的兩個殺人狂魔!

他們大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可是無論如何他們都洗不清身上的罪孽,也無論如何都逃脫不了正義的審判。

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兩人被逮捕之後,很快就被引渡到了中國,並且很快就被執行了槍決。

隨著兩聲槍響,兩條罪惡的生命就此終結,也算是對那些死去冤魂的一番告慰,可笑的是,就在臨刑前,其中一個人居然大小便失禁了。

看吧!他們對死亡是那樣地畏懼,可是在殘害他人生命的時候又毫不手軟。這樣的人是日本的恥辱,也許日本人並不這麼想,沒準這就是他們許多人虛偽外表下的真實嘴臉。

可是往往正義來得並不那樣及時,東京審判先後歷時兩年半,最終才給28名甲級戰犯定了罪。而期間因為有些別的國家已經廢除了死刑所以那些甲級戰犯一度曾擺脫了死刑的宿命。

可我國的法官梅汝璈據理力爭,堅持要將那些判處死刑,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給那些死去的人一個交代。

最終在梅汝璈的慷慨發言下,七名甲級戰犯被處以了絞刑。

在絞刑架上掙扎了片刻之後,這些人痛苦地前往了地獄,隨後他們的屍體在熊熊烈火中化為了黑煙。

這樣的結局當真是大快人心,而只有我們中國人才能明白其中的暢快,因為我們受害最深丶承受了最多的痛苦丶也最有發言權。

我們中國人民從不是推崇戰爭的復仇主義者,但日本軍人欠下的那些累累血債我們將永遠不會忘記,因為忘記就意味著被背叛!

我們沒有資格替先輩們去原諒任何人,我們更不能因為和平安逸的生活而失去我們的銳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之路才剛剛開始。

今天我們的國家繁榮而安定,但是國際局勢並不穩定,在許多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上還是會時常爆發一些摩擦。

我們只有時刻銘記那段屈辱而深刻的歷史,不斷在各大高端領域有所建樹,我們的國家才能越來越強大。

只有到那時,我們才有能力應對一切可能到來的危機,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