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通脹可能已經見頂,不過,這只是市場反彈的部分原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看懂經濟,作者|戴險峰

概況

我還是堅持我之前已經談論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框架,也就是「機會窗口」。我認為市場仍處於「窗口期」。意思就是說在這段時間裡,美聯儲、利率或經濟(無論是否衰退)都沒有明確的新方向。

在這種宏觀環境下,市場可以從之前對美聯儲政策的密集定價的狀態中退後一步,並從超賣狀態中反彈。這時,之前的密集拋售就足以成為反彈的充足理由——也就是我之前所稱的逆轉。

最近通脹「見頂」對市場的刺激,只是這個更大的框架內的一個部分。

我認為市場有四種情況會再次反轉下跌:A. 8 月份出現了一個極高的通脹數據。B. 一些極其負面的經濟數據表明經濟即將陷入衰退。C. 中國經濟衰退。D. 市場的反彈至被認為過高的水平。

這四種情況的可能性都存在,但實現的概率大多數都比較低。

A)通貨膨脹

8 月份的通貨膨脹率不會高得離譜。石油和天然氣價格下跌就不支持通脹走高。相反,通脹可能確實正在見頂——CPI 在 7 月份有所下降,而核心 CPI 和核心 PCE 則在幾個月前,即 2 月或 3 月以來就到頂了。通脹預期則從 4 月以來就一直在下降。

B)經濟數字。

勞動力市場現在依然極為強勁,7 月份失業率進一步下降至 3.5%。這意味著未來幾乎不大可能出現極其負面的經濟數據,哪怕是軟數據,比如情緒數據。

C)中國。

中國經濟已經放緩了一年多。因此,經濟走弱並不新鮮。新的是,在政策轉向之後,經濟數據並沒有邊際改善。而且推出的這些政策似乎也都比較克制。

但市場總是具有前瞻性的,而經濟數據是滯後指標。只要政策是支持性的並且逐步增強,市場就會看穿滯後的經濟數據而積極地展望未來。

D)市場過度反彈/情緒。

市場可能還沒有反彈「過多」。自市場開始反彈以來,一直都有很多對之持懷疑態度的觀點。所謂「擦鞋童」還沒開始勸我投資股市呢——他們實際上還比較悲觀。

D情景其實很難琢磨,因為它是關於情緒和技術面的。情緒和技術面能夠很好地解釋過去發生了什麼,但它們不太好用於「預測」未來——你能僅根據我今天的面部表情來預測我明天是高興還是生氣嗎?

嘗試使用情緒和技術來預測市場,與我而言就像試圖在奔騰的河流中徒手抓魚一樣。我想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它會非常困難。但我想如果你能設法長出熊爪(或一些鋒利的指甲),你也許可以做到。

對於情景 D,我能說的就是,市場會一直反彈,直到它不再反彈。這可能聽起來很傻,但其實有它背後的道理。在這裡我並沒有在預測特定的市場下跌的日子或指數見頂的水平。

其他市場而言,大宗商品實際上是在對衰退的可能進行定價。而市場對衰退的可能性的理解會影響利率。因此,大宗商品也在按利率進行交易,隨著利率的下跌而下跌。

美聯儲、利率和衰退概率就是驅動所有市場的驅動力。而市場現在對它們未來的方向並沒有明確的看法。

也就是說在某種程度上,市場現在處於一個信息真空的階段。

因此,股市仍可能上漲,只要有之前拋售過多這一個原因就足夠了。大宗商品可能會持續波動,而它們之前上漲太高這一個原因也就夠了。

通脹可能確實正在見頂

通脹可能(只是可能)正在見頂。儘管仍有很多粘性組成部分可能會繼續推動通脹上行。

7 月份總體通脹率(CPI 同比變化)降至 8.5%。6月份為9.1%。圖表中的 PCE 同比看似在增加,但這是 6 月份的數據,為 6.8%。修剪後的通脹數字在 6 月份也有所上升,為 6.9%。這樣看,六月就確實是一個糟糕的月份。美聯儲也因此加息了 75 個基點。

核心通脹數據在幾個月前就見頂了。核心 CPI 在 3 月達到 6.5% 的峰值,6 月和 7 月一直為 5.9%。核心 PCE 在 2 月份達到 5.4% 的峰值,並在 7 月份小幅上漲至 4.8%。

自 4 月以來,通脹預期一直在下降。

基於調查的通脹要高得多。密歇根大學的通脹預期在 7 月份略有下降至 5.2%。

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就非常低。5 年 5 年遠期從 4 月到 6 月大幅下跌,但自 7 月以來再次上漲。它的整體水平仍然很低。10年的breakeven也遵循類似的軌跡。

長期的圖表更清楚地顯示,自 2020 年以來,CPI 水平一直在急劇上升。這樣,CPI 的月度環比也相應快速上升。

如果價格的環比變動開始放緩,價格水平停止急劇上升,通脹數據也會放緩——這就是基數效應的結果。

價格走勢可能會緩和。

M2 一直在下降,這最終可能導致價格水平或通貨膨脹變緩。

自六月以來,大宗商品一直在下跌。即使大宗商品價格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只要它們停止急劇上漲,它們對通脹的壓力也可能會有所緩和。

供應鏈瓶頸也在緩解。供應鏈緊張指數在7 月份大幅下降。

供應鏈瓶頸是通脹的最初驅動因素。這方面的任何改善都將緩解通脹壓力。

中國經濟似乎與供應鏈壓力指數相關。儘管經濟數據比較負面,但我認為中國經濟應該正在改善。我之前認為中國經濟處於周期底部的觀點不變。

住房和勞動力是通脹的關鍵部分,但兩者都有放緩的跡象。它們可能不具有太長的持久性。

市場在以利率為定價

利率正在推動一切。

通貨膨脹正在緩和,美聯儲暫時不太被市場關注,因此利率一直在下降。相應地,股市上漲,商品下跌。

標準普爾指數因利率下降而上漲,這與之前發生的情況是鏡像關係,之前標準普爾因利率上升而下跌。

另一方面,大宗商品因利率下降而下跌。

這些基本上就是我上周談到的反轉主題。

未來某個時候,利率最終會再次上漲,股票和大宗商品也可能會再次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