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近日,一段「花25.9元網購117捲袖珍衛生紙」的視頻,引髮網友熱議。9月1日,視頻發布者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衛生紙是他舍友在電商平台購買的,按理講商家沒有套路,人家確實發了117卷,只是每捲紙非常小。涉事電商平台的客服表示,建議用戶下單前先詢問好商品尺寸、規格再下單購買,這個問題將會向上反饋。(據9月1日極目新聞)
視頻發布者說,「按理講商家沒有套路,人家確實是發了117卷。」說來,這樣的消費者,商家可就喜歡了。即使就是在新聞留言中,除開一些抨擊商家的,還有不少人為商家說話:這麼便宜,可以想像得到啊?一分錢一分貨,買東西別忘了!買的沒有賣的精!
視頻截圖
這些網友似乎是過來人,不得不說,商家真的沒套路嗎?還真未必。沒有人願意買的捲紙,全部拉開才兩米長,寬度也不夠,「一次幾乎要用一卷」吧?另外,商家宣傳「一折清倉」「足夠用一年,搶完為止」……那麼,按商家一折的說法,這件商品應該賣259元?你就說宣傳有沒有問題。
這些「沒有足月」的捲紙,其實是網上「袖珍商品」的冰山一角。在2021年7月,海報新聞的一則報道當時就引起了輿論的關注,標題是《「我被商家上了一課」,網購收到「小人國」商品》。裡面談到的「小人國」商品形形色色,「兒童玩具車般大小的電單車」「巴掌大的簸箕」「迷你版縫紉機」「迷你版洗衣液」「比床矮一半的床頭櫃」「少幾個圈的蚊香」……萬物皆可「迷你」,消費者收到貨後扔了可惜,用又用不上,無不感嘆:網購貪圖便宜上大當!
報道中還說,不少商家就是借這樣的手段,撈一筆後把店鋪一關,過一段時間再開一家……一輪一輪收割韭菜,而消費者想投訴,店鋪卻沒有了。
出售迷你版的袖珍商品不是不可以,但應該明確告之消費者才是。事實上,涉事商家在出售商品時,往往把具體尺寸藏著掖著,放在很不起眼的角落,消費者光通過圖片很難識別商品大小。正如極目新聞報道中說「產品詳情里有標明捲紙尺寸,但在商品名和主圖上沒有看到標識」。
正經的商家,為了怕引起消費者的誤會,對於一些大小判斷容易失誤的商品,往往用礦泉水瓶、硬幣、尺子等工具,在圖片中作具體對比,以免引起糾紛,壞了自己的名聲。這些店鋪呢?是做不到還是不願為之?想想就知道了。
就在「花25.9元網購117捲袖珍衛生紙」這件事中,視頻發布者稱「只是每捲紙非常小」,不正是說明他出乎意料嗎?也就是說,消費者的知情權並沒有得到保障。說穿了,商家還是在玩套路。
這也提醒,消費者購物不要「慣性思維」,不要看到便宜就下單,要看清楚具體尺寸,謹防掉入「想像那麼大,收到那麼小」式的套路中去。而電商平台,也有責任和義務,提醒這些商家做宣傳時不要誤導消費者,以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否則,平台的名聲也會跟著壞掉。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