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案:三國12人分頭行動,主謀藏身處或早找好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案調查了幾天,終於水落石出,俄聯邦安全局還原了案發現場,揭露了非常多的細節。原來這個炸橋案從3個月前就開始計划了,2個月前就開始做準備了……

(烏克蘭國防部情報局局長基里爾)

主謀是烏克蘭國防部情報局局長

近日,因為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一事,生出了許多事端。普京直言「報復」,一天之內直接向烏克蘭發射了將近200顆導彈,烏克蘭全境都拉響了防空警報。

在普京反攻的時候,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和俄羅斯聯邦調查委員會也沒有閑著,把整個事件查了個底朝天,還原了事發現場,最終確定了事件的策劃者以及諸多參與者,隨即實施了抓捕。

整個事件的主使是烏克蘭國防部情報局局長基里爾·布達諾夫,此外還有另外11名參與者。其中,5名俄公民、3名烏克蘭公民,還有亞美尼亞公民均已被捕。俄聯邦安全局表示,調查仍然在繼續,所有的組織者和從犯,包括外國公民,都將依據俄羅斯法律嚴厲追究責任。

這12個人有著嚴密的計劃和分工,並且早已在3個月前開始計劃,8月時就開始做準備了。花了如此長的時間計劃爆炸案,基本上也是將細節研究得「嚴絲合縫」了,再加上俄羅斯安檢人員的疏漏,這起爆炸案才成功實施。

(克里米亞大橋被炸現場)

炸橋案的路線、細節均被披露

俄聯邦安全局已經將有關細節進行了披露,從公布的信息看,這場爆炸案的主要裝置在今年8月的時候就開始設計了。爆炸裝置被偽裝成了卷餅狀,被建築用的聚乙烯薄膜包裹,放在了22個重22770 公斤的托盤上。

起初是從敖德薩海港運往保加利亞魯薩市的,隨後又順利通過檢查站運至俄格邊境,轉運至喬治亞,後又抵達亞美尼亞,最後在10月6日於俄羅斯邊境的一個城市從卡車上卸貨交付,爆炸物進入俄羅斯境內。

10月7日,一名烏克蘭特工伊萬·伊萬諾維奇和另5名俄公民共同更改了貨物的有關文件將收件人改為了克里米亞一個不存在的公司。這個公司就是另一名烏克蘭特工在克里米亞註冊的「空殼公司」。

同一天,烏克蘭特工伊萬從俄羅斯電商平台上找到了52歲的卡車司機馬基爾。當天另一個小組開始密切監視克里米亞大橋的安檢人員以及通車情況,他們計劃讓這個汽車炸彈在俄軍的補給車通過的時候爆炸。

(俄方調查人員回到爆炸現場)

烏克蘭特工只身前往現場 引爆裝置極為隱秘

伊萬隨後在互聯網上購買了2個虛擬電話號碼,其中一個給自己的同伴進行註冊,另一個自己使用,用以聯繫52歲的俄羅斯卡車司機以及其他參與者。

10月8日,裝載了爆炸裝置的卡車順利通過了克里米亞的安檢,駛上了大橋。就在鐵路上駛過裝滿補給燃料的列車的時候,引爆裝置被啟動,卡車在橋上發生巨大爆炸,司機當場被炸死。這位52歲的俄羅斯司機都不知道是否知情,就被炸死了。

爆炸發生後克里米亞大橋的部分橋面坍塌,落入海中,橋上燃起大火。俄羅斯緊急派來了直升機,在空中噴洒滅火劑。

據悉,這位烏克蘭特工可能當時就只身前往現場,在較遠處的小汽車和卡車相伴,在恰當的時機親手引爆了炸彈。炸彈爆炸後,可能直接通過大橋抵達克里米亞,回到計劃好的藏身地點。

至於在上橋進行安檢的時候為什麼沒有被發現,是因為這個引爆裝置做得十分隱蔽,體積非常小,還被藏在了卡車後車廂的深處。光憑安檢人員「形同虛設」的肉眼查看,是不可能看出來的。因此才讓這個爆炸計劃順利達到最後一步——上橋引爆……

(卡車正通在安檢)

目前,俄聯邦安全局還在繼續進行調查,以俄聯邦安全局的「傳說」,剩餘未被抓捕的人估計也會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依次落網。

(文:潤卉 審:咕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