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的時候,115日元就可以兌換1美元,但當前卻需要超過130日元才能兌換1美元。日元貶值幅度如此巨大,有觀點認為:匯率不給力,將使得日本GDP被韓國趕超,東亞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轉變。
南生,不認同這種觀點。我們不能只看到日元在貶值,卻忽視了韓元也在貶值。以今年上半年為例,日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為123.04,即平均需要123.04日元兌換1美元,貶值12.4%左右。
韓元與美元在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匯率在1230.15左右,貶值幅度在9.1%左右。從貨幣角度來看,匯率大約僅能幫助韓國人均GDP提升3.3個百分點左右。而日本2021年的人均GDP卻比韓國高了十幾個百分點。
南生注意到,從7月底開始,日元與美元的匯率走勢出現了「小幅回升」。再加上市場對美國經濟在下半年繼續走向衰退的預期愈加強烈,日元匯率預計不會再繼續大幅貶值態勢。
7月份以來,韓元匯率雖然也出現了小幅回升,但回升力度比不上日元。日元和韓元的匯率差距也在縮小。換言之,匯率變動因素,並不能夠讓韓國人均GDP在今年實現對日本的趕超。
換一種演算法,韓國人均GDP已超過日本
採用日元、韓元與美元的平均匯率演算法,日本人均GDP依然在韓國之上。2021年擁有超過13%的優勢,預計在2021年仍將擁有10%左右的優勢。按當前發展趨勢,韓國仍需數年時間來趕超。
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演算法,即採用購買力平價體系,那韓國人均GDP將會超過日本。以世界銀行公開的2021年數據為例,在購買力平價體系下,日本經濟規模接近5.397萬億美元,排第四名。
按購買力計算,我國2021年的經濟規模超過了27.3萬億美元,位居全球各國之首。美國以接近23萬億美元的成績,排全球第二名;印度排全球第三名,按購買力計算的GDP超過10萬億美元。
韓國經濟規模在購買力計算標準下將變為2.428萬億美元。按這種計算方式,韓國人均GDP在2021年約為4.67萬美元,日本人均GDP約為4.29萬美元,比韓國低了3800美元左右,差距接近9%。
南生還注意到,若採用世界銀行公布的購買力數據,那韓國人均GDP實際上在2018年就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東亞經濟三強中的領頭羊。停滯不前的日本,已不再是東亞地區最靚的仔了。
按購買力,我國人均GDP如何呢?
中國、日本、韓國是東亞地區經濟三強,我國經濟規模佔據優勢,日韓兩國的人均GDP更高。在購買力體系下,韓國人均GDP在2021年達到了4.67萬美元,日本人均GDP約為4.29萬美元。
咱們中國人均GDP,採用購買力計算標準,會上升到什麼水平呢?我們繼續採用世行數據,以超過27.3萬億美元的GDP總額與14.126億人口計算,得出:我國人均GDP將超過1.93萬美元。
不論是按匯率計算,還是按購買力平價體系計算,我國人均GDP在2021年都只是剛剛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依然屬於發展中國家,且與日韓兩國的人均GDP仍有較大差距。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