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的人」才是工作落實的關鍵

如何把工作落實好,把戰略執行到位,最核心的還是要回歸到執行的主體,也就是執行中的人,否則永遠只是空談。

人是戰略和執行的連接點,戰略確定以後,幹部就是戰略成敗的決定性因素,找到和培養「合適的人」,通過市場化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出來,才是抓好落實的關鍵。

一,「人司合一」才是「合適的」人

理解組織需要把人放進組織和環境中,而不是割裂開來,離開了組織中的人去談執行力,是虛幻的。就像公司想拓展一項新的業務,但是沒有合適的人去執行,也就只能想想了,永遠也落不實,做不好。

實際工作中,見事不見人的現象比比皆是,我們過多相信了傳統體系的作用,忽視了關鍵領導人的選擇,在這方面所費的時間和精力都不夠。許多業務拓展之所以進展不大,許多投資之所以效益不佳,以及一些重大的改革之所以沒有好的結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負責執行的合適的人沒有到位。

比如,在輸出管理的酒店集團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酒店集團拿到項目以後,趕緊去招聘總經理,結果總經理對於這個酒店集團的戰略和運營體系根本不了解,匆忙上陣的結果仍舊是靠總經理單打獨鬥,不能發揮系統的作用,不能給業主創造更好的價值,變成今天拿這個項目,明天丟那麼項目,造成了酒店集團、酒店總經理以及業主之間很多的矛盾。平時不重視對酒店總經理的培訓和儲備,而是臨時抱佛腳,酒店集團的發展也很難進入到良性循環之中。

不僅要有人,關鍵是要有「合適的」人,尤其是公司的「領頭羊」。

「合適的」人需要有創新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道德意識,具有理性思維、人文精神、科學責任和堅強韌性。

「合適的」人是20%的天賦+20%的努力+60%的教育。基礎教育首先拉開了人和人的差距,努力的程度又進一步拉大了差距,天然稟賦的差異更進一步,因此,能否成功,能否成為「合適的」人,這幾個方面都需要綜合來評判。

這是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份不容易又辛苦的差事,既需要後天的努力,更需要天賦,先天的慧根非常重要,真正的企業家是稀缺資源,是經濟增長的微觀動力,應該得到全社會的充分尊重。

公司在制定戰略的時候,常常是關注業務多,見事不見人,對專業人員尤其是「領頭羊」的關注不夠,缺乏與業務戰略相匹配的人才戰略,會影響戰略的最終實現。

選擇任用認同戰略、主動工作、動態執行戰略的幹部,常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時候戰略本身不夠清晰,甚至一開始有跑偏的時候,但是如果有合適的人,在執行中不僅能夠去糾偏,甚至可以實現公司更好的目標。遺憾的是,一些領導常常要求下屬絕對的服從,絕對的執行,真正有能力的下屬反而容易折戟沉沙,「逆淘汰」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

我們看到有些財大氣粗的房地產企業,前些年致力於開拓旅遊市場,不僅發展旅行社業務,也發展酒店業務,主題公園以及進行綜合旅遊開發,高薪招聘了很多的專業人員,但是最終基本上沒有干成,估計相當一部分項目最終都會落入甩賣的尷尬境地。

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從微觀和主觀的層面來看,一方面,源於房地產企業和旅遊企業理念不同,一個是賺快錢,一個是持續經營;另一方面,是否真正找到合適的帶頭人,是否容忍帶頭人安下心來進行較長時間的能力建設,這是個巨大的挑戰。平台搭起來、管理強起來、品牌做出來都需要時間,而不是迫於短期的績效,如何平衡好短期績效和長期能力建設的關係,才是那個「合適的」人,這樣的人鳳毛麟角。

中國人講究「天人合一」,追求「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這是很重要的哲學思想。如果能夠人和公司的發展合一,這個公司就會有未來。我們在騎馬時要舒服省力,就要「人馬合一」;我們在開車時要把車控制好,就要做到「人車合一」;我們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要做到「知行合一」。大道至簡,順應天時,天人相合相應,順應時代潮流,順應公司發展戰略,以此為抓手,個人的發展和重點的工作相呼應,各項工作會更有效率,也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合適的」人能夠「人司合一」,能夠把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融為一體。

不與趨勢為敵,順天應時,是一個基本的信條。

二,加強對人的績效管理

有組織去落實,組織裡面有合適的人去執行,這只是開始,要有有效的、全面的、市場化的績效管理,以及及時的偏差分析,這是保證執行的激勵和約束手段。

根據組織目標、人的行為規律,通過各種方式方法,去激發人的動力,進而迸發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這是激勵。同時規範人的行為,進行偏差分析,不斷校正方向,這是約束。激勵和約束是一根有效的指揮棒,確保朝著既定的目標推進。

要強激勵,硬約束,胡蘿蔔大棒並舉。獎就要獎得眼紅,罰就要罰得心疼,不疼不癢起不到激勵和約束的作用。據介紹,台塑集團當年發獎金的時候,很多人拿到手都不敢相信,這對員工是莫大的激勵。而在追求管理合理化過程中,台塑集團不斷追根求源,以止於至善的精神持續改進,這個過程也讓員工頗感壓力。員工不一定去做好領導布置的工作,但是對於賞罰分明的工作,一定會做好,這就是指揮棒的作用。

強激勵和硬約束不是簡單粗暴任性,有些領導脾氣很火爆,張牙舞爪,用脾氣掩蓋能力的不足,往往是脆弱的表現。因為真正強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會溫和,溫和就會堅定。每天都是面目猙獰,打打殺殺,今天要問責這個,明天要問責那個,靠的是威權,而不是權威,你覺得是自信嗎?

我們常常講要給小孩子一個寬鬆的成長環境,允許小孩子犯錯誤,企業家的成長同樣如此,才會有更多的創造力。歷史上的盛世都是休養生息的時代,都是包容開放的時代。一個企業也是這樣,如果什麼東西都是感覺緊巴巴的,天天就是打卡、檢查、問責,缺乏了人性化,這樣的企業還會有創新嗎?還能夠有持續的發展嗎?

激勵和約束不僅可以通過物質,精神方面的、信息方面的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領導能不能好好說句話,都可能成為激勵因素

記得很多年前,我在管理一家企業的時候,很多領導的小孩都在國外,他們經常用國際長途和他們聯繫,當時沒有微信,所以每個月一個人的電話費都在上千元甚至幾千元。知道這一情況後,在開辦公會的時候,我就批評了辦公室,要求他們每個月把每位領導的費用告訴他本人,同時也告訴我,讓辦公室提供更好的服務,讓信息更加透明化。結果從第二個月開始,沒有一個人電話費上千的,這其間沒有批評過任何一位領導,沒有傷及任何人的面子,辦公室只不過是一個挨批的「替罪羊」,並沒有壓力,但是費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對不同層級的員工,需要不同的激勵手段,錯配了反而起不到應有的激勵作用。比如對於公司的高層,重點是長期的激勵以及事業發展的平台和相應的尊重;對中層則主要是長短結合的激勵,成長的通道更重要;而對基層的員工,更多的則需要現金的激勵以及明確的成長路徑。

有效的激勵,要使各個層級的員工相信自我,能夠激發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自我驅動力,並且真心地熱愛工作。每天早上醒來,都是興高采烈地去上班,而不是一想到上班就頭疼,每天硬著頭皮來到辦公室。

旅遊企業在激勵約束方面,總體的研究不夠,這是一項很重要的機制建設,我們常常對機制的建設下的功夫不多,習慣於「人治」,對不同層級的管理者以及員工沒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現在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很重要的目的,也是希望通過體制的變革促進更加市場化的機制建設。

好的機制是好的地基,值得管理層為之付出,也是對管理層能力的考驗。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是戰略落實的保障,會激發各級員工的潛能,讓員工體會到戰略實現過程中個人的價值貢獻,從而保證既定目標的實現。

我們看到國外有的旅遊企業在制定管理層激勵計劃時,對主要管理者的激勵相當到位,常常是前三名主要管理者拿走了絕大部分,能夠抓住關鍵的少數,切實發揮人力資本的作用。公司各個層級的激勵政策也十分明確,而不像我們的一些旅遊企業,對人力資本的作用重視不夠,缺乏對主要管理者的激勵和約束。激勵政策比較隨意或者很曖昧,走一步看一步,年底根據領導印象做個平衡,本質上還是一種「大鍋飯」。

績效管理如果不能走向科學,最終就容易導向人身依附,甚至形成公司內不同的派系,從而滋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山頭主義。以制度見長的英國同行,他們在激勵約束方面,有許多有效的可借鑒的做法,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有人講,工作不能落實,原因無非有三:一是認識不足,二是能力不足,三是執行不力。這個總結很好,但是實際中的執行要複雜得多,是一個系統工程,尤其需要解決好執行過程中「術」和「器」的問題,這是可以學習和培養的,有正確的方法和工具才是落實的有力保障,而不僅僅是決心和口號。

人員不能錯配,管理者要在工作中處處用心,不斷發現各級員工的所長,能夠用人所長,這樣每個人才會更加適合自己的崗位。工作中人員錯配的現象比較多,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管理者謀事不謀人,對人這一最重要的因素關注不夠,了解不多。同樣,激勵也不能錯配,對不同層級的領導和員工,需要不同的激勵方法,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好的願景,再好的戰略,僅僅是藍圖,讓我們能夠美夢成真的是執行力,不然只會藍圖變白紙。想幹事、能幹事、干成事,還要不出事,這才是真本事。


作者原創文章鏈接


酒店餐飲如何闖出新路來


企業戰略的三個風險


數字化時代旅遊企業的新戰略


堅守企業戰略的三個目標


旅遊企業如何贏:清晰的戰略(一)


旅遊企業如何贏(一)專註的力量


旅遊企業如何贏:品牌的價值


物是人非:疫情重塑旅遊業


煎熬中的旅遊人,自渡吧


野百合也有春天,旅行社的春天還有嗎


疫情之下旅遊企業的「斷舍離」,到底該往何處走?


加強數字經濟背景下旅遊產業結構重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