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疲軟,華碩、宏碁、微星庫存爆滿

8月23日消息,今年以來,由於PC市場需求下滑,導致OEM、ODM廠商的庫存大幅上升,同時零售渠道的庫存水位也於第二季度末攀升至新高,使得各OEM/ODM廠商的存貨周轉天數明顯拉長,這也加劇了對於PC市場後續走向的疑慮。其中,庫存相對高於其它同業的華碩,及大幅下修全年出貨量的仁寶,皆被看衰。

財報顯示,華碩二季度末擁有新台幣2000億元(約合人民幣454億元)的存貨中,成品與零組件佔比各半,其中如CPU、面板、存儲晶元等高單價零組件及固態電子元件比重較高,但華碩預期,除了少部分電源管理IC因與平台架構相關,無法沿用,其它有80~90%的IC元件和零組件,皆可延續至下一代產品使用。

華碩也對下半年去化庫存訂出積極目標,以單季去化200億~300億元新台幣的計劃,要在年底前去掉至少500億元新台幣的庫存。

而採取緊控庫存策略的宏碁,則自今年1月起開始踩煞車,並在4月之後開始收斂存貨水位,預期第三季會再有明顯降幅,最快調整至年底才會慢慢恢復正常。

以台灣三大PC品牌廠的存貨周轉天數來看,華碩在全球疫情爆發前多維持在100天以下,不過近六個季度以來皆在100天以上持續攀升,更於第一季底突破150天後,在第二季底增至180天,提升幅度明顯高於同業。

產品同樣涵蓋板卡及筆記本電腦,且電競營收比重也同樣偏高的微星,相對於過往平均周轉天數約在70天左右的水位,亦在今年第一季有較明顯的拉升、突破90天,到了第二季底則攀至96天。

至於宏碁則分別在第一、二季底時拉長至80天及90天,不過並未比疫情前幾年的淡季水位相差太多。

各品牌廠產品周轉天數拉長的同時,渠道的庫存水位也同步揚升。據調查數據來看,華碩在7月初時的通路庫存水位,較疫情前已增逾2倍,宏碁則增長近5成。

分析認為,品牌廠為去化庫存,將大舉通過折扣促銷將成品推向渠道,不過終端需求仍低迷,導致第三季的美國渠道庫存數據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幅,至8月上旬時約相對於疫情前(2019年前)同期均值高出兩成以上。

預期品牌廠恐將犧牲部分利潤、擴大營銷力度,以加速清庫進度,但在此同時,也將影響業者第三季的毛利率與獲利能力表現。

編輯:芯智訊-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