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海鵬任第四任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看看前三任分別是誰?

極目新聞記者 胡秀文

據北京航天城新媒體賬號(@我們的太空)消息,12月7日下午,北京航天城舉行神十二乘組見面會。這是神舟十二號乘組返回後,首次與媒體和公眾正式見面。見面會上,航天員大隊大隊長景海鵬介紹了乘組返回後恢復情況及後續打算。

見面會

上述報道顯示,特級航天員景海鵬已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參加見面會的神十二乘組穿的是航天員常服,這件衣服上有很多標識,比如胸部位置的國旗、姓名牌、飛行榮譽標,比如袖子上的任務標、載人航天工程標識等等。

飛行榮譽標上有幾顆星,就表示這個航天員上過幾次太空。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自聖誕之日起,已有四位隊長。

首任大隊長申行運

中國軍網報道,1998年1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光榮誕生,14 名航天員面向國旗進行了莊嚴地宣誓。

中國航天員大隊首批14名航天員(前排左起鄧清明聶海勝楊利偉吳傑費俊龍趙傳東翟志剛,後排左起劉旺、景海鵬、劉伯明、李慶龍、陳全、張曉光、潘占春) 圖源:中國軍網

公開資料顯示,航天員大隊是我國載人航天飛行的中堅力量,1998年1月成立,累計選拔航天員21名,2003年圓滿完成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被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此後,又圓滿完成多次載人航天飛行任務,實現多人多天、太空出艙、交會對接、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等一系列重大突破。

航天員大隊首任大隊長是申行運大校,他曾負責我國首批航天員的選拔以及航天員大隊的籌備組建。

申行運

申行運出生於1952年10月,河南溫縣人。

申行運是我國首批航天員選拔、航天員大隊籌備組建相關工作的負責人。自1996年以來,在13多年時間裡擔任航天員大隊主管領導,帶領楊利偉、翟志剛等我國首批航天員勤奮工作,銳意進取,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2003年至2008年,申行運三次帶領載人航天飛行乘組赴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圓滿完成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飛行任務。2003年11月,中央軍委授予大隊「英雄航天員大隊」榮譽稱號。

第二任大隊長費俊龍,中國首批航天員

申行運之後,是費俊龍。

費俊龍,1965年5月出生,1982年6月入伍,江蘇崑山人。1998年1月,費俊龍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據央廣網報道,2003年神舟五號任務時,費俊龍入選了5人名單,但最終沒有進入3人梯隊。儘管每個人都有選不上的心理準備,不過得知結果後,費俊龍的心裡總還是非常失落。

費俊龍把「神六」視為下一個目標。那段時間,費俊龍經常待在訓練模擬器中,熟悉飛行程序和操作程序。後來,一閉上眼睛,座艙里所有儀錶、電門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厚厚的飛行操作手冊,費俊龍能背誦下來,遇到特殊情況,不看手冊也完全能處理好。

2005年1月,航天員中心完成了神舟六號任務飛行乘組的初選工作,費俊龍的初選成績排名第一,順利進入任務乘組。

2005年10月12日9時9分52秒,神舟六號飛船發射升空,以此為標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計劃正式啟動,開始了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試驗。費俊龍和聶海勝憑藉全面過硬的素質歷史性地成為飛行乘組。

「以什麼樣的形式讓地面所有關注我們的人,知道我們狀態良好呢?」費俊龍想起此前在國外航天員在空間站做的「前滾翻」,於是也大膽地做了4個「前滾翻」動作,讓看電視直播的觀眾開心了許久。但是卻讓地面科研人員緊張了好一陣子。

2005年10月17日 費俊龍、聶海勝在四子王旗著陸場返回出艙

「外國航天員能做到的,中國航天員也一定能做到。」費俊龍信心滿滿地說。

楊利偉曾評價費俊龍,比較活潑,是航校教員出身,曾是空軍特級飛行員,在處理事情時協調能力很強。

第三任大隊長聶海勝: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

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第三任大隊長是聶海勝。

聶海勝

聶海勝,籍貫湖北棗陽,1964年9月出生,1983年6月入伍。2014年6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現為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專業技術少將軍銜。曾任空軍航空兵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安全飛行1480小時,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

新華網報道,2021年6月17日起聶海勝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截至北京時間2021年9月6日,聶海勝成為首位在軌100天的中國航天員!

聶海勝曾先後於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執行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2013年6月11日至26日執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被授予「英雄航天員」稱號。2021年6月17日,聶海勝執行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9月17日,神十二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安全降落。

第四任大隊長景海鵬:執行載人飛行任務次數最多、飛行時間最長

景海鵬,1966年10月生,山西運城人,1985年6月入伍。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大隊長。

景海鵬

從神舟七號完成我國首次空間出艙活動,到神舟九號完成我國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再到神舟十一號首次實現我國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景海鵬曾是我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次數最多、飛行時間最長的航天員。

2008年9月27日,高速飛行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迎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漫步。

當戰友翟志剛打開艙門的一瞬間,航天員們的耳機中突然傳來「軌道艙火災」的報警。

景海鵬和戰友迅即檢查了相關係統和設備,判斷此時軌道艙處於真空狀態,是不可能發生火災的。事後分析表明,軌道艙火災警報是一場虛驚。

每次凱旋,景海鵬最先做的都是歸零重啟、「超長待機」,一次次重新接受「魔鬼訓練」,一次次選擇直面挑戰考驗。

矢志備戰,他一刻也不敢鬆懈,所以才有了別人眼中「幸運」的第二次、第三次飛天。2012年6月18日,完成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精準「握手」,他第一個進入天宮一號。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對接形成組合體,景海鵬、陳冬順利入駐太空「新家」。此後,2名航天員進行了30天的工作和生活。那次,景海鵬實現了中國人首次太空跑步,還在太空度過了50歲的生日。

(資料來源:@我們的太空、內蒙古師範大學、央廣網、新華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