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在台灣民眾認為的「最安全的地方」中,台積電是個很特別的存在。
台積電全稱為台灣積體電路製造公司,1987年創立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經過30多年發展已經成為全球晶元代工製造服務的龍頭,員工超過5萬人,主要廠房分布在新竹市、台中市、台南市。2019年8月,台積電在「全球頂尖100家公司」排行榜中,依公司市場價值名列全球第37名。
之前,台灣人所指的「護島神山」是中央山脈,因為它能抵擋颱風。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晶元生產在全球各地工廠停工,造成需求量大增,台積電生產的晶元自然成為各方爭取的對象。2020年疫情重創全球,台灣經濟卻逆勢增長,其中半導體產業是主因之一。因此,島內民眾開始把台積電稱為「護島神山」。
美國一直覬覦台積電,此次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台期間,就與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會面。台積電近年在美日設廠,以及美國籌組的晶元四方聯盟,其實顯示了美國對台積電的複雜心態,既想掌握其技術,利用台積電制約大陸晶元的發展,同時又防備這家企業,意圖減少自身對它的依賴。台媒直言,台積電「如履薄冰」。
此前,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期刊發表一篇文章,由兩名擁有博士學位的美國國際關係及戰略學者合寫。他們提出以所謂「覆巢、焦土」概念嚇阻解放軍「武力犯台」,建議台灣採取先破壞台積電設備,以說服大陸相信就算「武統」成功,也只會得到毫無價值的台灣,如此大陸可能三思,美國也不必承擔軍事干預的風險。有島內輿論直言,這篇文章是對台灣當局的一個警訊,「在美國的決策思維及辯論中,台灣的利益及地位何在?甘為美國的代理人,須付出那些代價?」
《聯合報》近日一篇評論認為,台積電作為一家大企業,周旋在各方之間必須仔細拿捏分寸。雖然它在台灣被形容為「護島神山」,但要護台靠不了「神山」,而是要領導人把地區帶到正確方向。過去6年多來蔡英文當局的政策方向,讓台海情勢再度成為區域衝突的引爆點之一,就算有再多「神山」,恐怕也護不了台灣。
《中國時報》稱,台灣人對台積電以「神山」形容之,是因為有人認為有台積電,歐美各國都會保護台灣,以免落入大陸手中。但如果說歐美各國為了台積電而願意出兵不惜與大陸一戰,「是腦補過頭了」。台積電或許是全球最尖端的半導體製造廠,但並不是毫無替代性,別忘了還有三星、英特爾等製造商,歐美沒有非為台積電一」的動機,更何況,美、日紛紛把台積電拉去本國投資設廠,更無為半導體產能一戰的動機與可能。至於說以威脅破壞台積電讓大陸不敢「犯台」,則是無知到極點。如果大陸以武力收回台灣,絕對不是為台積電的產能,因為遠在台積電尚未誕生時,大陸就表示要統一了。這是出於民族意識的需要,決不容許台灣分裂。文章說,台灣應力求兩岸和平、少當美國的馬前卒,寄望靠台積電保護——不論是哪種護法,還真是不切實際。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