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師的一條褲子,為什麼撕裂了中國法律共同體

想像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律師褲子在法院被撕」這樣一件沒啥「直接損害後果」的小事,成了網路上又一次撕裂法律共同體的事件。

6月3日,律師吳良述到廣西南寧青秀區法院,為一起合同糾紛案立案,但立案庭法官口頭宣布:該案不歸他們管。而且,既沒給「不予受理」的裁定書,也沒有出具普通回執。吳律師隨刻向青秀區法院信訪、紀檢部門進行了投訴。因懷疑吳律師用手機錄音,青秀區法院法警與吳律師大打出手,最終吳良述褲腿被扯破。

此事詳情如何還待相關部門調查,但這並不妨礙我說——法院即使不是一個溫情的地方,也是一個講理的場所;而律師即使不都像何以琛一樣洒脫冷峻,也不應該落得這樣狼狽的下場。想像與現實的巨大反差,讓這麼一件沒啥「直接損害後果」的小事,成了網路上又一次撕裂法律共同體的事件。

一個法官朋友在朋友圈裡寫道,她的法官朋友都在轉發法院的聲明,律師朋友都在轉發律師的聲討。曾為成功律師而現在已經是上海高級法官的商建剛,也為此事在微博上發言。他直言,就算他還是律師,為了維護當事人利益,他也不贊成吳良述律師的做法。商建剛的身份轉變以及這番「立場」鮮明的發言,引來一些律師的強烈批評,認為他絲毫沒有考慮法院方面的做法是否恰當。商建剛加入論戰,並且成為「槍靶」,更為深刻揭露了時下法官和律師界共同體精神的缺失。

以往不少人提倡,只要法官和律師之間能夠形成崗位流轉,一些優秀律師進入法院成為法官,或許能夠改變兩種法律崗位罅隙難解的局面。商建剛當初從律師一躍成為三級高級法官(這是一些基層法官苦熬一輩子也望塵莫及的級別)時,就已經在法官群體中引發了一些爭議,現在他又「招惹」了律師群體,可謂是「風箱里的老鼠」,兩頭不討好了。商的際遇讓人更加擔憂,中國的法律共同體,難道只會長期停留在美好的想像里?

除了這一層擔憂,此次事件還揭示了一個貽害當下法治的頑症,那就是一些情況下,潛規則僭越了明規則,破壞了人們對於執法和司法部門的正當預期。前不久還發生了一件法院副院長當庭給審判長遞條子「干預」審判程序的事件。此事之所以成為「網紅」,就是因為「法官得聽院長的」這個潛規則,在直播的攝像頭下,呈現給了公眾,取代了「法官獨立審判」這個明規則。

吳良述事件中的潛規則是,一些法院在一些情況下,不願意對一些案子立案,但是為了避免當事人投訴、申訴或是上訴,接收材料後,不予出示簽收憑證,或是不做出不予立案的裁定。沒有這些文件,當事人便空口無憑,無法獲得任何救濟。吳良述事件中的後續情節,都是這個潛規則所引發的。不止一些法院如此,有些執法機關更是通行各種潛規則。

法院是法治的殿堂,而法治容不得一意孤行的潛規則。法院在立案等方面的工作或許有苦衷,但法院是人們實現法治預期的堡壘。假如明規則的預期在這裡依然遇到潛規則的頑強抵制,那麼扯爛的就不止是一個律師的褲腿,而是法治的後腿。

□葉竹盛

華南理工大學法學院講師)

關於最近的熱點,你有什麼想說的?

歡迎針對新京報評論的文章發表評論,也可以針對最近的時事熱點後台留言。

新京報評論版會擇優刊錄在「微言大義」欄目,一旦被選中即有稿費。

特別提示:詳情請見新京報A03版「微言大義」欄目,如被選用,請在後台回復你的「 真實姓名+銀行卡號」 謝謝。

| 歡迎調戲評論君(微信ID:xjb-pl) 長按識別二維碼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