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西將軍,古代重要的武將官職名稱,為四鎮將軍之一。作為重要的將軍名號,四鎮將軍鎮守四方,在地位上僅次於四征將軍。在三國時期,蜀漢有姜維、胡濟等武將,曾擔任鎮西將軍,曹魏則有曹真、鄧艾、鍾會等武將擔任這一官職。而就筆者今天要說的東吳,歷史上共有三位「鎮西將軍」。
鎮西將軍:陸遜
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士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陸遜出生在華亭,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舒縣讀書。當時的吳縣人士中,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次之。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因為遭到許貢三門客的刺殺而去世,孫權執掌江東,招納俊秀,聘求名士。公元203年,陸遜就開始輔佐孫權了。因為陸遜征討山越,立下了不少戰功,孫權就將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曹魏,發動了襄樊之戰。趁著這一機會,孫權派遣呂蒙、陸遜等人偷襲荊州。公元220年,關羽兵敗被殺。
在偷襲荊州的戰役中,陸遜前後斬獲招納關羽軍數萬人,孫權即拜陸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孫權嘉獎陸遜的功德,想要彰顯他的榮耀。公元222年,陸遜擊敗了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同年,曹丕派遣大軍進攻東吳,陸遜又化解了來自曹魏的攻勢。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登基稱帝,考慮到陸遜的功績,所以孫權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立了上大將軍。在孫權遷都建業後,陸遜作為上大將軍,協助太子孫登鎮守武昌。
公元244年,陸遜被孫權冊封為丞相和荊州牧。因為太子孫登病逝,東吳內部爆發了二宮之爭。而就陸遜來說,也牽涉其中。公元245年,孫權派遣手下責備陸遜,這導致陸遜發病去世,終年63歲。
鎮西(大)將軍:陸凱
陸凱(198-269年),字敬風,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作為三國時期的吳國重臣,陸凱是丞相陸遜的侄子,大司馬陸抗的族兄。黃武年間,陸凱舉孝廉出身,曾擔任縣令等官職,頗有成績。拜建武都尉、儋耳太守,與聶友率軍討伐朱崖和儋耳,遷建武校尉。五鳳二年(255年),陸凱討斬零陵山賊陳毖,拜偏將軍、巴丘督,冊封都鄉侯。遷武昌右部督,隨軍進入壽春。後來,陸凱被冊封為盪魏將軍,加號綏遠將軍。
永安元年(258年),會稽王孫亮被廢,由孫休繼位。陸凱改拜為征北將軍,假節,遙領豫州牧。元興元年(264年),吳景帝孫休病逝,由孫皓繼位,陸凱又改拜為鎮西大將軍,都督巴丘,領荊州牧,進封嘉興侯。當然,和陸遜一樣,陸凱的官職,也沒有止步於鎮西(大)將軍。公元266年,陸凱升任左丞相。
建衡元年(269年),陸凱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孫皓對於陸凱多次直言勸諫甚至違逆旨意其實十分不滿,加上何定的多次惡意中傷,就對他更為憤恨。但是,陸凱始終是重臣,難以用律令去懲罰他,而且陸凱的族弟陸抗當時亦是大將,所以惟有容忍。鳳凰三年(274年),陸抗去世。次年,孫皓選擇對陸凱進行報復,將陸凱一家全部遷往建安郡。
鎮西將軍:朱琬
朱琬,三國時期的東吳將領。丹陽故鄣(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在他的父親朱才去世後,朱琬繼承了毗陵侯的爵位,並在東吳官至鎮西將軍。公元272年(吳鳳凰元年,晉泰始八年)八月,孫皓徵召昭武將軍、西陵督步闡。
步闡世代居住在西陵,突然被召,以為自己是有失職的地方,而且害怕有人進了讒言,九月,佔據西陵城投降西晉,派侄子步璣、步璿到洛陽去當人質。晉武帝司馬炎詔令任命步闡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兼任交州牧,封步闡為宜都公。
得知步闡背叛的消息後,孫皓派遣陸抗前去平定叛亂,至於擔任鎮西將軍的朱琬也參加了這場戰役,並協助陸抗擊敗了西晉大軍。不過,在西陵之戰後,《三國志》等史料中就沒有朱琬的相關記載了,也即屬於下落不明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