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大潤發一直以同業較高的效率運營,近年業務下滑以及電商嘗試受挫,都使高鑫產生了止血的需求。阿里入局,能否提振高鑫零售的業績?
作者 時代財經 史成超
11月20日消息,阿里巴巴將投入約224億港幣(約28.8億美元),直接和間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截至2016年12月31日,按營業額計算,高鑫零售在大賣場行業擁有14.6%的市場佔有率,多年保持國內零售行業第一,以大潤發及歐尚作為品牌經營大賣場。
高鑫零售集團成立於2000年底,2010年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是由法國歐尚零售與中國台灣潤泰集團共同持股成立的合資公司。交易後,阿里巴巴將接盤潤泰在高鑫的大部分股份,歐尚零售、阿里巴巴及潤泰各占股份為36.18%、36.16%及4.67%。
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入股外資零售品牌。經過這次交易,阿里將成為大潤發品牌的實際控制人和運營者。儘管大潤發一直以同業較高的效率運營,但受近年業務下滑以及電商嘗試受挫的影響,使高鑫產生了止血的需求。
繼入股銀泰、蘇寧、三江、百聯等線下零售後,阿里終將大潤發收入囊中。業內分析認為,阿里旗下的新零售拳頭產品「盒馬鮮生」模式一旦成熟,將最終在上述零售品牌中得以應用。隨著電商對線下零售品牌的「鯨吞」,線上線下零售的深度融合已成定局。
阿里入局,大潤發易主
在高鑫的446家大賣場中,有367家是大潤發。在歐尚單店業績普遍不如大潤發,且僅有60多家門店的規模的情況下,阿里巴巴和大潤發才是這次交易的真正主體。
事實上,過去十幾年間,歐尚作為高鑫的大股東,從不干涉大潤發的實際經營。大潤發在董事長兼CEO黃明端的帶領下,也一直以台企自居,由潤泰制定企業文化和管理機制,且公司員工中佔主導力量的幾乎也是本地零售人才。
可以預料的是,年過六旬的黃明端帶領潤泰集團退出後,法國方面依然不會介入大潤發的實際業務,阿里巴巴將起到重要主導作用。
時代財經閱讀此次交易文件發現,交易完成後,吉鑫(高鑫零售的直接控股公司)董事會將由五名董事組成,阿里巴巴將有權委任兩名董事,而歐尚將有權委任三名董事。
此外,阿里巴巴將有權委任 Concord Champion International Ltd.、大潤發控股有限公司及大潤發中國(統稱大潤發公司)董事會的大多數成員及主席、首席執行官及首席財務官,歐尚將有權委任該公司董事會中的其餘成員。
高鑫零售交易前後的股權構成 圖片來源:交易公告
經過此次交易,黃明端一手締造的知名零售企大潤發,從此幾乎完全託付於人。業內消息顯示,大潤發雜貨部總經理呂國銘即將代替黃明端,接任高鑫零售一把手的工作。
「我們對這一天期待已經」,阿里巴巴CEO張勇表示,新零售時代,將不會有實體店和電商之分,「未來所有的實體店都在線上,而線上消費者也需要服務和體驗,需要在一個合適的物理環境中發生。」此外,張勇還提到,願意和法國歐尚在中國以外的市場探索新零售的機會。
此前,阿里巴巴先後入股的線下零售包括銀泰、蘇寧、三江、百聯等。其中銀泰是百貨業,三江購物則是區域型超市,盒馬鮮生則屬於模式創新。
相比之下,京東入股的永輝超市,除了在華南地區擁有較多門店外,在西南地區也頗有市場。沃爾瑪在華南和華東亦有廣泛勢力。此外,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永輝超市正在加速擴張,有211家門店正在籌建中。永輝超市的最新業態——超級物種,更是被業內看做是盒馬鮮生的競爭對手。
此時此刻,阿里更加需要完善的全國網路布局。而大潤發在華東區域佔有優勢,有187家門店,華南區其次。入股大潤發,將加強阿里在華東和華南線下零售的地位。
阿里之所以看重大潤發,據《零售老闆內參》分析,其一,大潤發在大陸採取的是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很多門店在三線城市,正是近年電商希望深入的領域。其二,自2016年8月,大潤發推出針對B端供貨的商業模式,可以與阿里的零售通形成互補。
電商「鯨吞」線下零售
在傳統零售時代,大潤發被稱為「陸戰之王」並非溢美之詞。早在2009年,大潤發就以404億元的銷售額首次超過家樂福,成為中國第一大外資賣場,並在此後蟬聯大陸商超零售冠軍。2015年連鎖行業協會零售百強榜上,高鑫零售排名第四,排在國美、蘇寧及華潤萬家之後。
這樣一家零售巨頭,卻在2016年10月,打破了「不關店」神話,首次出現「關店」現象,而其自營電商業務飛牛網,更是面臨長期虧損。
圖片來源:高鑫集團2016年財報
時代財經據上圖計算,2013——2016年的營業額增長率分別為10.7%、6.6%、4.9%以及4.2%,下降趨勢明顯。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永輝超市新開門店35家,簽約門店54家、聯華更是新開115家門店,大潤發卻只新開2家門店。
儘管大潤發一直以同業較高的效率運營,近年業務下滑以及電商嘗試受挫,都使高鑫產生了止血的需求。
阿里入股高鑫零售的計劃醞釀已久。大潤發被賣掉的傳聞,最早見於2017年2月,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梁在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稱,蘇寧阿里騰訊三家都在接觸。其中,阿里被看做可能性最大的交易方。但此後消息很快被公關「闢謠」。
如前所述,大潤髮針對B端供貨的商業模式,可與阿里的零售通形成互補。但兩巨頭的業務整合併非易事,大潤發自營電商飛牛網可能成為犧牲品。飛牛網聯席CEO袁彬對媒體表示,未來大潤發的C端電商服務會怎麼借力阿里具體到業務層面還需再討論,對於飛牛網來說,B2C電商的地位已經削減,重心轉向B端批發業務和大潤發優鮮。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分析指出,2017年前6個月的網上實物商品銷售額才佔到零售總額的13.8%,線上企業來自然看中85%的線下市場;上海萬擎商務諮詢有限公司CEO魯振旺則對媒體表示,兩家電商巨頭供應鏈協同將帶來最直接的收益。
有趣的是,市場對於此次交易的反響與上述業內人士大相徑庭。
此次交易,受限於交割及在交割後,中金將按每股要約股份6.50港元的基準代表淘寶中國作出要約。「阿里巴巴折價入股」的消息公開後,高鑫零售周一以9.16港元(+6.51%)高開,隨後迅速跌落至7.52港元(-12.56%),最終收盤於8.22港元,跌幅-4.42%。截止記者交稿,11月22日上午10時,雖然恆指高開30000點,但高鑫零售的最大跌幅-3.28%。
相比之下,此前接受阿里入股的實體零售企業,無論是蘇寧、三江購物、聯華還是新都華,股價均在復盤後大幅走高。
儘管股價走低,電商分析師趙騏認為,對阿里巴巴來說,這次收購依然是不錯的買賣。截止到今年6月底,高鑫零售有373萬平方米的自有建築面積。阿里每平方米的獲取成本僅為5100元。考慮到大潤發超市大多建立在位置較好的黃金地段,「以這麼低的價格入手是物超所值。」
【本文由時代財經旗下商業頻道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和出處。更多相關資訊,請移步至各應用市場下載時代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