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後,我們發現,油價在時隔五年後再次進入「8元」時代。
車又開不起了。
只能踏踏實實坐地鐵。
從油到電,牽連著每一個人。
毫不意外,截至昨天上市公司發完三季報之後,中石油和中石化「兩桶油」再次成為營收最大的兩家上市公司。
從營業總收入來看,排名前兩位的中石化和中石油,前三季度總收入分別高達2萬億元和1.7萬億元,也就是說「兩桶油」每天的合計收入高達139億元。
「兩桶油」凈利潤也穩居前十名。中石化和中石油凈利潤分別為近600億元和近500億元,合計超過千億,達到1081.04億元。
伴隨油價上漲速度的勢如破竹,兩桶油的利潤也是水漲船高。
曾經有網友拿今天的油價和10年前進行對比發現,國際油價低了,汽油零售價卻高了,於是得出一個結論——可能是油桶貴了。
當然,這種說法並不準確。
事實是,2008年7月,國際油價攀升至歷史最高點,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貨突破145美元/桶。儘管國際油價沖至高點,但是2003年至2008年的5年間,國內成油品的定價主要受國家管控,油價嚴重倒掛,2004年~2008年的5年時間裡,中石化煉油企業累計政策性虧損2000多億元。
國家不得不給「兩桶油」進行巨額補貼。
那以後,國家開始對成品油價格實施了聯動機制,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開始頻繁進行調整。
雖然上述油桶貴了的說法屬於戲謔行為,但是我們注意到,油價上漲過於頻繁,且「兩桶油」利潤居高不下卻是事實。
兩家巨無霸賺取了巨額利潤。
但是這種賺錢能力是建立在高油價的基礎之上。
同樣從事能源領域,全球最大的水電公司央企三峽集團旗下長江電力(600900.SH)雖然收取的電費並不高,一般水電的上網電價為0.26元/度,但是賺錢能力卻比兩桶油高得多。
長江電力三季報顯示,其2018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391億元,凈利潤卻高達179億元,凈利率為46%,成為中央企業中利潤率最高的公司。
凈利率一般用來衡量企業在一定時期的獲取利潤的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一種間接表現,這一比率越高,說明企業盈利能力越強。
領導三峽工程研究的第一人林一山曾說:
「長江滾滾向東流,流的都是煤和油。」
滾滾長江水,流經長江電力旗下「印鈔機」三峽大壩、葛洲壩、溪洛渡、向家壩4座巨型電站後,每年給這個全球最大的水電企業貢獻500億以上的營業收入、200多億元的凈利潤。
/ END /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