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著名的大科學家楊振寧100歲生日了,楊振寧作為世界上現在最牛的科學家(沒有之一),是清華大學的榮譽,也是中國人的榮譽,因為楊振寧是生在中國,從清華大學(西南聯大)畢業,而且現在的楊振寧不是外國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楊振寧是一個真正的清華人,因為楊振寧的童年就是在清華園度過的,當年楊振寧父親被聘擔任清華數學系主任,楊振寧一家人也移居到了清華園,此地也是中國最早的一批知識精英的聚居地。他在這裡度過了八年的美好時光。
清華大學的前身是「清華學堂」,1901年9月簽訂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後,中國賠償給列強的白銀4.5億兩,有一半後來擬退還給中國,用於資助中國學生出國留學。楊振寧的父親乃至他本人都是受這筆錢的資助才得以留學深造。
楊振寧的物理成就很大,粗略講講其物理學上的成就:
- 楊-米爾斯場
- 宇稱不守恆
- 李楊相變
- 楊-巴克特斯方程
- 規範場與纖維叢
每一個都是諾獎級別,根據內行人說,在物理學界,楊振寧是僅次於牛頓愛因斯坦麥克斯韋的人物,
當初楊振寧提出了楊-米爾斯場理論後,先後有5位科學家想要嘗試用楊-米爾斯理論來解釋四大基本作用力中的強力。由於諾獎一次最多只能頒給三個人,於是,諾獎委員會分兩次把獎項頒給了這5位科學家,可見楊振寧多厲害。
2000年,著名的學術期刊《自然》(《nature》)曾經發起了一次評選。這次評選的是過去1000年當中對世界影響最大的物理學家,一共選出了20位,楊振寧就是其中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還健在的物理學家。除了楊振寧之外,這20位物理學還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人,比如:伽利略,麥克斯韋等等。
楊振寧牛,不過你可知道,還有幾個出生在中國的科學家,獲得了諾獎,趁祝賀老楊100歲之時,咱們也來介紹一下。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於上海,蘇州中學畢業,1943年,考入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1944年,轉入國立西南聯大學。1946年,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教授。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遠哲,男,漢族,出生於中國台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李遠哲1959年本科畢業於台灣大學化學系,獲得理學學士學位,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4位出生在中國的諾貝爾獎的華裔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58年赴美深造,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1998年10月13日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從12歲被母親送到香港求學後,留在河南的父母相繼餓死病死,2014年,崔琦攜家人回河南老家省親,心情也是非常複雜的。
崔琦在家鄉以姐姐黃崔珂的名義設立獎學金,資助鄭州大學品學兼優的寶豐籍貧困生獲得5000元資助。今後每年,鄭州大學在校生中,都會有一名品學兼優的寶豐籍學生獲得該項獎學金資助。
高錕,生於江蘇省金山縣(今上海市金山區),華裔物理學家、教育家,光纖通訊、電機工程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擁有英國、美國國籍並持中國香港居民身份,被譽為「光纖之父」、「光纖通信之父」和「寬頻教父」
現代社會,咱們的光網路,都是高琨的功勞啊。
最後一位,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屠呦呦,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 ),女,漢族,中共黨員,藥學家。浙江寧波人,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生藥專業,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土生土長的科學諾獎獲得者。
目前出生在中國的科學諾獎就這6個人。不出生在中國的的就不說了。
其中,上海2人,河南1人,安徽1人,浙江1人,台灣1人,老鐵們,你們知道幾個?誰的印象最深刻?